《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高频考点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高频考点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高考地理高频知识点强化复习(人文地理篇)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而非人口增长的数量(还与人口基数有关)计算公示: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高低判断的标准:1%(注意单位,1%10)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亚洲(人口数量最多),最低是欧洲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二、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原因(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等新高考地区可能考查综合题,侧重自然原因的分析)经济因素,现阶段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收入、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自然原因a 生态:灾害多发、环境恶劣(西北荒漠化)b 气候:美
2、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前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c 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社会原因:a 政策:1960-1970“上山下乡”(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大开发、水库移民b 婚姻、战争(中东;可能导致人口男女比例失衡)、宗教c 交通和通讯,减小迁移的阻力 2、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劳动力补充,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影响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和联系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压力和人地矛盾减轻交流和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利影响增
3、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环境、就业、交通、住房、资源压力增加人才和劳动力流失三、人口年龄结构1、常考图形(金字塔图、三角形统计图)2、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1、判断:60 岁达到 10%,65 岁达到 7%,(西欧国家,中国等)2、问题:a 老年人文化知识陈旧,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对弱,需求弱,影响经济发展;b 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c 国防兵力不足;d 社会医疗、养老负担重,劳动力负担大,家庭养老问题突出e 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容易产生悲观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健康水平下降,社会角色改变)3、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与外籍
4、劳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倡老年人自养;延迟退休;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提升社会生产力,拓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四、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人口1、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口:负担人口(青少年)劳动力负担人口(老年人)2、用联系的眼光看人口:劳动力会携带青少年迁移;青少年和老年人数量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城市】一、我国城市化的模式城市化模式主要推动力过程特点珠江三角洲模式工业化外资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苏南模式工业化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进而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温州模式工业化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东北模式工业化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业
5、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云南德宏模式边贸发展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二、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应特点和问题城市化进程示意发展阶段特点问题发展新趋势国家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逆城市化发达国家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三、城市等级和城市服务功能1、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城市等级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也会有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地理位置、资源
6、条件、交通条件、人口条件2、城市等级明确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远近之间的对应关系城市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发展,会提升或下降(鸦片战争前上海还不如宁波,更无法和南京比) 四、聚落城市选址和发展的区位条件1、城市的自然区位:地气水资地理位置:优越,沿河、沿海、山麓、交通线(交通枢纽)A 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和交通线建设,成本低(山区的谷地易发育聚落,条带状)B 地势:略有起伏,不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但,武汉地势低平,易受洪涝灾害)C 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条件D 面积:广阔,有充足的后备用地气候A 热带的高海拔区域(海拔高,气温较低,气温年较
7、差小,如巴西利亚)B 亚热带、温带气候适宜人类居住(气候类型+气候特点)C 具体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是否阻挡水汽和寒流)河流:提供水源(饮用、灌溉)+ 河运 + 能源 + 防御 + 景观 + 排污通道(工业)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提供原料和能源(如大庆、攀枝花、包头、太原、曼彻斯特等)2、社会经济区位:历史、经济、旅游、交通、宗教、科技、行政等 【农业】一、农业区位(因地制宜的分析,注意小切口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区位分析区位因素分析要点气候光照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太阳辐射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因光照不足,
8、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太阳辐射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热量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降水降水总量影响农业类型和更低类型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造成旱涝灾害,使农业减产日较差日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日温差过大对农作物易造成冻害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土地地形地形平坦发展种植业,地形崎岖发展
9、林果业地势辩证的看待地势起伏对农业的影响,起伏大则耕地面积不足,但利于多种经营和排水面积是农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条件土壤掌握土壤的类型、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温度、湿度、疏松程度、厚度、酸碱性等水源河流、湖泊、地下水可以提供灌溉用水和畜牧用水(有必要时,甚至需要考虑到补给类型)水生生物的丰富程度受水域面积、饵料、洄游路线、天敌、水质、气候变化等影响2、社会经济分析市场条件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要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并在政策指导下发展农业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价
10、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工业基础大型机械装备和化肥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种植方式有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地租高低地租昂贵的地区,适合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生产方式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革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经济效益)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最为突出主要区位条件特点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光照充足、降水较少,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季风水田农业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11、;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三低一高,一大一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济商品谷物农业地势平坦开阔,气温温和,降水较多,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面向国际大牧场放牧业气温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交通发达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乳畜业市场需求量大;牧草广布,饲料水源充足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部分在大城市周围,供应周边市场现代混合农业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2、使市场与农业区之间的距离扩大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世界地理复习)【工业】一、工业区位分析1、自然区位分析土地:土地面积、地形地势、地质条件等资源:矿产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能源;同时还要考虑资源条件、开采条件、运输条件等小切口水源:有较近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河流提供排污渠道环境: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感光器材、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等对环境要求严苛)2、社会经济区位分析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价格)、素质(知识和技术)市场条件:考虑市场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地理位置与市场的关系;同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交通条件:交通便捷或受制约,看图归纳具体的交通运输方式,甚至考虑交通运输的特点科学技术:
13、经济发达的城市,多高等院校,经常举办国际型科技交流会,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地租水平:地租廉价,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集聚协作:城市等级高,社会服务功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工业集聚,规模效益资金信息:资金充足;市场信息的快速获取能源原料:水电站提供了廉价的电力;农产品可提供原料等二、工业集聚的影响1、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压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农产品供应)2、有利影响(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能源、原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 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费 = 降低成本(交流创新)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和
14、协作 + 同类企业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 = 提高创新能力(减少投资)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减少生产建设投资(提高效率)社会服务完善,提供专业化支持和多样化配套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集中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服务业】服务业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但是旧高考中也在考查(如 2021 全国乙卷),所以非常建议使用旧教材的学生学习掌握一、服务业的概况1、服务业的作用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起到了连接和协调的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2、现代服务业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服务产业特点: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服务、高附加值、辐
15、射功能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二、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区位:对服务业的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某些服务业来说,自然因素为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场所(比如生态环境对养老产业、自然景观对旅游业、地理位置对于商业贸易等)(二)社会经济区位:套用工业区位的口诀找角度,但是分析的细节过程会不同1、市场: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规模、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距离、对外开放程度等eg 商圈集聚(比如美食街、电器城、大型购物商场)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商业网点的辐射能力增强,市场扩大(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加剧了商业网点之间的竞争2、交通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业,要靠近高速路、机场、港
16、口=方便货物的运输居民驾车购物普及,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停车条件要求日益提高eg 仓储式超市、超级大型商场多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空间宽敞的地方(山姆会员店、宜家、奥莱等)3、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4、政策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对服务业进行管制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方法,对服务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城市规划,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政局的稳定性,影响金融业、国际性企业等5、技术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等行业,科技水平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与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使其局部更加广泛,服务更加完善6、其他: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政府监
17、管、健全的法律制度、地租、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三、服务业的空间布局1、生活性服务业大多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商品种类少但是服务频率高=布局分散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集聚区多以中心商务区、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形式出现 【交通】一、港口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港阔水深、浪小避风,无结冰期,河海联运、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方式多样、城市发达作为依托、资金技术政策支持等二、建设交通线的意义1、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外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 实现资源互补2、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区域:缩短两地的距离,降低运费节约时间 = 地域联系和合作 = 经济贸易 + 文化联系 + 人员物资流动4、交通:完善交通网络,完善基建 + 缓解交通压力,满足运输需求,提高运力 + 交通枢纽能提供中转服务5、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交通通达度+缩短经济距离提高吸引力+完善景点之间的地域组合)6、其他: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三、交通方式的选择1、货物的特点:体积重量(大宗货物)、附加值、形态、时效性(对时间的要求)2、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量、运费、运速、灵活性、连续性、安全性、占地面积3、起始点的特点:两地的距离、地形、海陆位置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