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 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2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2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
2、琵琶行。(据考证,著名的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就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倾力描绘的那支曲子。) 二、解题 1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白居易最大的贡献在于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著作集有白氏长庆集。2作品类别 :讽谕卖炭翁 闲适人生何所欲, 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 高士慕神仙。(归田三首)
3、 感伤长恨歌、琵琶行 杂律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本诗题解与写作背景: 琵琶行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齐名,且流传很广,唐朝时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传说。“行”是古体诗的标志之一。 白居易由于早年避乱江南时与人民较为接近,对政治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有较为深切的感受。所以在他担任“左拾遗”期间,曾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多次上书请求革除弊端,并写了大量讽喻诗反映民间疾苦。这样就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元和十年,获“甚伤名教”、“不宜治郡”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此诗人既愤慨又伤感。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公元816年),白居易便创作了这首著名
4、的长诗。诗前有一小序,简要交代了写作的原委。4.文学文化常识:歌行体,歌、行、吟、曲代表了古诗体裁的一个大类,统称“歌行体”,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我找一个同学概述一下这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穿插字词讲解)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 2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文中画龙点睛之笔是那一句?也就是说是那一句将这两个人联系到了一起?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第二课时一、研读
5、第一段 1齐读课文 2大家一齐来看小序。思考:诗前小序和诗歌有关系没有?有关系的话,我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有什么样的联系? 明确: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3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概括一下,全诗一共描写了几幅画面,依次概括出来。 明确:第一幅写江头夜送客;第二幅是夜听琵琶曲;第三幅自诉身世苦;第四幅自叹谪居苦;第五幅重闻琵琶声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4研习第一段。 (1)文章第一段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明确:时间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 地点浔阳江头。 背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