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王少逸豫,坦即丑诋
2、,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廖,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
3、,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海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B.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C.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D. 王惊问故/坦曰/
4、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第在古代还可以说登科、登进士第。B. “汝等皆朕所慎简”中的“简”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不同。C. 薨,是死的一种说法,一般指封王的贵族大臣。D. 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高位兼掌低职曰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
5、职务。B. 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贵令益王毁掉了假山。C. 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D. 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14. 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答案】10. C 11. B 12.
6、 B 13. (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宜扬他的事情。(2)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 14. “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这一性格体现在: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如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如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见州县催科”,“催科”
7、是催缴赋税的意思,“州县催科”作“见”的宾语,与后文“捕人父子兄弟”是两件事,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D。“捕人父子兄弟”,“人”修饰“父子兄弟”,作定语,“人父子兄弟”(偏正短语)作“捕”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意思不同”错误。“汝等皆朕所慎简”意思是: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意思是: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两句中的“简”,都是“选拔”的意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
8、假山,闻而毁之”,太宗毁的是自己正在造的假山,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逸豫”,闲适安乐;“丑诋”,用很难听的话骂人;“鄙”,鄙视,看轻;“自是”,从此;“暴扬”,宣扬。 (2)“正”,正气;“为所”,表被动;“疾”,嫉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木强固滞”,“木强”,质直刚强;“固滞”,固执不变通;“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由“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可知,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
9、可见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谏。由“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可知,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可见他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参考译文: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姚坦性格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益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
10、,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也需要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没过多久,益王的侍从就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过了
11、一个月都没有痊愈,心里非常担忧,就召见益王的乳母询问情况,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病,只是因为姚坦的约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益王很不开心,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而装病,想让我罢去正直的人来让自己方便,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你们这些人替他谋划的。”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我一定不会听的。”益王死后,姚坦改任卫尉少卿,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皇上因为他是旧臣,召他上殿和
12、他交谈。姚坦说到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坦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他就到处宣扬,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景德年初,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皇上下诏嘉奖他。大中祥符年初,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江苏省常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
13、,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煮必非卖国者忠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定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德祐长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
14、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孛罗欲杀之,弘范病中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锨,可不谓之仁哉
15、!”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B.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C.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D.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
16、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揖,指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礼仪,从文中可知在南宋的交际往来中普遍施行这种礼仪。B. 愍,谥法曰“在国逢难曰愍”,可见文中晋愍帝在位时国家逢兵寇之事,动荡不安。C. 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能逃出敌营。D. 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之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孛罗“不忠”“不正”的指责,文天祥针锋相对予以反驳,认为自己以社稷为重并非不
17、忠,二王即位符合正统并非篡位。B. 元朝君臣在如何处置文天祥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有人主张除掉他,有人主张释放他,元主因为惜才在本意上也不想杀死他。C. 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是因为他觉得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杀掉文天祥。D. 虽然文天祥抗元最终失败,但后人却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因为文天祥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这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2)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14. 孛罗斥责文天祥“竞成何功”,文天祥以“何功之有”回应
18、,这是否表明文天祥认同孛罗的观点?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文天祥说:“国家灭亡我却不能拯救,哪敢逃避死亡心怀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是一个讲忠义的人。(2)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和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 14. 不认可。因为孛罗与文天祥对“有功”的理解不同,文天祥不在意个人是否有功,看重的是恪尽职责,有功于社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卖国者有所贪图的利益,一定不会离开,离开的人一定不是卖国的人,我先前推辞宰相的任命,奉命出使到大军之前,不久被拘捕,国家灭亡我应当去赴死,没有赴
19、死的原因是度宗二子在浙东的缘故罢了。“而为之”中的“之”指代的是“有所利”,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宰相”为“不拜”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分析均错误。赞,作为一种文体是以颂扬人物为主旨。如果附于史传之后,相当于“论、曰”,是纪传体文后作者对主人公事迹或命运的总结、评论、见解或评价。本文中的“赞”说的是一种文体,并非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元主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杀掉文天祥”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留梦炎不可,曰
20、: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可知,“事遂寝”意思是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可见,元主并没有听从留梦炎的建议;另外,依据原文“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可知,元主杀死文天祥是文天祥自己要求赐死的,加上元主身边人极力怂恿,最后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赐他一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敢乎”,哪敢呢;“贰”,有二心,不忠诚;“义”,意动用法,认为讲忠义。(2)“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志士”;“利钝”,难易;“动”,使动用法,使动摇。【14题详解】本题
21、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首先,亮明观点:没有表明文天祥认同孛罗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依据原文“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可知,在元朝宰相孛罗看来,“弃德祐而立二王”,这是不忠的,但是在文天祥看来“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文天祥认为,拥立国君来使宗庙社稷得以保存,保存一日我就要竭尽臣子一日的责任,作为臣子保全社稷就是成功。由此可知,孛罗和文天祥二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文天祥是从“臣子尽忠于社稷”的角度来看待成功的,而不
22、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待成功。参考译文:祥兴二年二月,崖山被攻破,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你如果能改变心愿,用对待宋朝的忠心对待当朝,还是会担任宰相的。”文天祥说:“国家灭亡我却不能拯救,哪敢逃避死亡心怀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是一个忠义的人。十月,丞相孛罗在枢密院召见文天祥,文天祥入内行长揖之礼,孛罗却想让他下跪行跪礼,文天祥说:“南方,行揖礼,北方,行跪礼,我是南方人就要施行南方礼仪!”孛罗说:“从古至今,有把宗庙土地送给别人之后又逃跑的人吗?”文天祥说:“卖国者有所贪图的利益,一定不会离开,离开的人一定不是卖国的人,我先前推辞宰相的任命,奉命出使到大军之前,不久被拘捕,国家灭亡我应当去赴死,没有赴死
23、的原因是度宗二子在浙东的缘故罢了。”孛罗曰:“抛弃德祐皇帝而拥立二王,是忠诚吗?”文天祥说:“我重新拥立新君,是为宗庙社稷考虑啊。跟从怀帝、愍帝去北方的人不是忠臣,而跟从元帝南渡恢复社稷的人是忠臣;跟从徽宗、钦宗去北方的人不是忠臣,跟从高宗南渡恢复社稷的人是忠臣。”孛罗说不出话来,忽然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是接受天命,而你拥立的二王即位不合正统,是篡位。”文天祥答道:“景炎帝是德祐帝的长兄,不可以说不合正统,并且是在德祐帝退位之后才即位的,不可以说是篡位。”孛罗怒气冲冲地说:“你拥立二王,最终成就了什么功业!”文天祥说:“拥立国君来使宗庙社稷得以保存,保存一日我就要竭尽臣子一日的责任,有什么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