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10-修辞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练习10-修辞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10-修辞等.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古代汉语练习(十)修辞,训诂,古文标点、翻译【答题示例】一、指出并说明下列各句中的修辞表达方式: 1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互文见义:实际上相当于“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2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趙壹刺世疾邪賦) “清浊”用了连文(複合偏义)的修辞法,实际上只是指“浊”。 3塗有狂夫,投刃而候;澤有猛虎,厲牙而:望知共用:“知见之者”中的“知”是“狂夫”和“猛虎”两个主语的共用谓语。 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互文见义:实际上相当于“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著”。 5百姓殷阜,年登俗樂
2、,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之衣。(洛陽伽藍記卷四) 互文见义:实际上相当于“鳏寡茕独不闻不见犬豕之食,牛马之衣。” 6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顏氏家訓勉學) 共用:“识人之多”和“见事之广”共用“皆欲”一个结构。 見之者,不敢前進。 (王充知實) 7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三國志華佗傳) 变序(分承):实际上是“耳聪,目明”。 二、指出下列各例中的训诂术语,并具体说明其作用或用法: 诗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毛传:“阴而风曰曀。” 【参考答案】 用“曰”这个术语解释“曀”这个词。 三、标点并翻译以下文段: 諸將效首虜休毕贺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
3、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陣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爲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参考答案】 标点:諸將效首虜休,毕贺。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陣,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頋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爲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翻译:众将领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练习 10 修辞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