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1谏太宗十思疏训练检测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能克终者盖寡克:克服B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C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D简能而任之简:简化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同游共处,交往B必固其根本:使稳固。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施加恩惠。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轻视,怠慢。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加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代下司职管理B承天景命大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不仅D议事每不合 每天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
2、同的一项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同俗自媚于众为善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7下列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B永保无疆之休。休:福禄
3、,喜庆。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忧:深深忧虑。殷:深。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惩罚,使明晰。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黜恶(ch)虑壅蔽(yng)鸣琴垂拱(gng)浚其泉源(jn)B塞源(si)极天之峻(jn)以为度(d)戒奢以俭(sh)C殷忧(yn)木之长(chn)惧满溢(y)弘兹九德(z)D谬赏(mi)忧懈怠(di)奔车朽索(xi)载舟覆舟(zi)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崇敬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简能而任之简:选择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
4、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
5、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
6、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岁暮,不使“康哉良哉”,独美于往日,若鱼若水,遂爽于当今。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伫德音。【注】韦、弦:韦,柔软的皮;弦,弓弦。当年西门
7、豹曾身佩软皮,董安于佩戴强弓。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处于B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C纵情以傲物物:事物D此非贻厥子孙者厥:相当于“其”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匡其不及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危而不持C居域中之大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8、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
9、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
10、,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注险诐(b):不正。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B请备论其效备:准备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1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
11、,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ABC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
12、效法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13、。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14、,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汝离间我兄弟魏征为太子洗马 喜逢知己之主但其尽心所事从容对曰征慷慨自若臣所以敢言ABCD1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谋:打算,谋划。B雅:雅致,高雅。C劳:犒劳,慰劳。D擢:提拔,提升。20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
15、征。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16、,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宫、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王安石答
17、司马谏议书)注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君实:司马光的字。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南阳)。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先王之政举:全B辟邪说辟:批驳C度义而后动度:考虑D一切不事事事:办(事)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C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18、/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二段首句提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B作者从新法的决策、制定与推行、实施目的、排斥的对象等多方面针对司马光的责难进行了辩驳。C作者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时,守中有攻,间接地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等错误。D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意在表明: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