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4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4篇)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一 一、导入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纱,由此流传下来一个词牌浣溪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词人晏殊的词浣溪沙 二、词人介绍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一生显贵,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欧阳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门下。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三、朗读 1、听范读、 2、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散读,结合书下解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参考: 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
2、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上阕:写景,着重抒写对不变景象中所包含的变化的感慨。 下阕:抒情,抒写消逝中的再现,及其中的变化,富有哲理,引起词人思考。 五、语句赏析 小组合作研讨,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赏析词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赏析: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新
3、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之情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夕阳西下几时回? 赏析: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将逝的感慨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又有新的希望在其中。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4、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结句写诗人感情的伤感惆怅、孤寂冷落。 六、体悟情感: 提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4、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本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 二、文学常识: 1、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是“曲”。 2、曲:
5、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朝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后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宋词蜕变,形成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很快,曲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曲分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歌剧剧本;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令,即小调,一般结构单纯,一首曲只用一个曲调(曲牌),而且一韵到底。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另一类是“套数”,亦称“散套”,由至少两首曲调联合而成。由于散曲中每句的字数可以增多,所以比词更生动,更活泼,表现力更强。这是诗歌发展的一大进步。 三、诵读 1、听范读、 2
6、、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理解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曲中的画面。 参考: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天涯游子的思念家乡、孤寂愁苦之情。 五、深入探究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2、这些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枯藤
7、、老树、昏鸦萧瑟荒凉 小桥、流水、人家恬静美好 古道、西风、瘦马凄冷孤寂 夕阳表明时光流逝 3、这些景物对表现作者的思念家乡、孤寂愁苦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思念家乡、孤寂愁苦的心情。 (2)小桥、流水、人家以恬静美好的景色反衬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 4、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是哪句? 明确:断肠人在天涯。 5、“断肠人”和“天涯”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好处? 明确: 断肠人:表现出作者内心极为痛苦。 天涯:表现出作者家乡之遥远,归家之难,思乡愁苦之深重。 六、拓展积累 思乡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8、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余光中的新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张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七、作业 1、积累并背诵思乡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两首词曲。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天净
9、沙秋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三册第三单元的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五首。它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小令,元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后人称之为元代散曲之绝唱。这首小令写了一位游子的羁旅之思。 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这套新教材是国家课改实验教材,其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单元是让学生走近自然美、感受自然美。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 1、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 2、培养从多姿多彩的大
10、自然中发现美与领悟美的能力。 3、学会观察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力求抓住特征,写得具体,写得真切。 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内容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紧密相连,既要加强朗读,体会小令意境,又要揣摩精彩的词句,感知小令的美妙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班学生具体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入手,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小令。 2、发挥联想和想像,体验课文情景,激发情感。 3、通过揣摩,欣赏精彩词句,感知小令的美妙意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 5、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净沙秋思 优秀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