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质量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 学 时:64学时(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课时:3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虬其中包括实验课单元测 验成绩(20%)、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其 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属于桥梁学科 的范畴。教学采取课堂讲授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在对本学科及具有关专业课程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 能的训练,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初步解决医疗问题的
2、能力。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重点:学习口腔生理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1学时。实验课:0学时。教学内容:学习口腔生理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颈浅肌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2、舌骨上下肌群3、颈深肌群(自学)【考核重点】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的附着、走行、功能及临床应用, 舌骨上肌群对下颌骨骨折的影响。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课程目标】1 .素质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让同学们了解口腔颌面部 神经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关键性及重要性,培养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在 临床中应用的思维,树立学生作
3、为口腔医生对口腔医学事业奉献的使 命感及荣耀感。2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叉神经的起止行程、分支、管理分布,及上下颌神经 在口腔内的分布。掌握面神经管段的分支,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 分支的起止行程,分布区域及损失时造成的面瘫结果。掌握舌咽神经 的纤维成分、分支、支配范围及临床应用。了解三叉神经三种纤维成 分、面神经三种纤维。了解迷走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的纤维成分、 分支、支配范围及临床应用。3 .能力目标能正确指出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功能及学会结合知识进行临床疾 病的分析及颌面部麻醉的应用;掌握面神经各段的分支、分布、面神 经腮腺内分支分布特点、面瘫的表现、学会区分核上瘫及核下瘫。了
4、解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理论内容:三叉神经、面神经、其它脑神经第一节三叉神经【教学时数】理论2. 5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眼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2、上颌神经(颅中窝段、翼腭窝段、眶内段、面段)3、下颌神经(脑膜支、翼内肌神经、下颌神经前干、下颌神经后干) 【考核重点】上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管理、临床中手术及麻醉的应用。第二节面神经【教学时数】理论2. 5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面神经管段
5、的分支(岩大神经、镜骨神经、鼓索)2、面神经颅外段的分支(面神经主干、面神经腮腺前分支、面神经腮腺内分支)3、面神经的应用解剖(核上瘫及核下瘫)【考核重点】面神经管段主干、腮腺内分支的分支、分布、支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核上瘫及核下瘫的临床表现。第三节其它神经【教学时数】理论1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舌咽神经(分支、应用解剖)2、迷走神经(分支、应用解剖)3、副神经(分支、应用解剖)4、舌下神经(分支、应用解剖)【考核重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损伤后临床表现。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血管【课程目标】1 .素质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
6、让同学们了解口腔颌面部 血管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关键性及重要性,培养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在 临床中应用的思维,树立学生作为口腔医生对口腔医学事业奉献的使 命感及荣耀感。2 .知识目标1、掌握颈总动脉的形成、颈动脉体、颈动脉窦的位置、性质及功能。2、掌握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分布、临床应用。3、掌握颈内动脉的行程4、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行程。5、掌握面前静脉、颍浅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面后静脉、面 总静脉、颌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3 .能力目标能正确指出动脉的分支、行程、分布,临床手术中的应用。能指出静 脉的分支、行程及分布,其与颅内外的交通关系,并了解其在手术中 的应用。【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
7、实验/见习4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理论内容:动脉、静脉第一节动脉【教学时数】理论3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动脉体)2、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颗浅动脉)3、颈内动脉4、锁骨下动脉5、头颈部动脉吻合【考核重点】颈外动脉的分支、行程、分布,临床手术中的应用。第二节静脉【教学时数】理论3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颍浅静脉)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翼静脉丛、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3、颈部浅静脉(
8、颈外静脉、颈前静脉)4、颈部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5、颅内外静脉的交通【考核重点】口腔颌面部浅静脉、深静脉的分支、走行、分布,手术中的应用。面静脉的特点,翼静脉丛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序号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数1.第一章绪论线下教学1学时2.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线下教学9学时,实验12学时3.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线下教学6学时,实验4学时4.第四章颌面部骨线下教学3学时5.第五章口腔颌面部肌肉线下教学3学时6.第六章口腔颌面部神经线下教学4学时7.第七章口腔颌面部血管线下教学6学时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目的要求:1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2 .牙的组成部分3 .
9、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难点:理解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的形成机理及熟悉其称谓。重点:牙位记录法学时安排:理论授课:9学时。实验课:1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牙体外形、牙位记录、髓腔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1、牙体外部形态重点:全口离体牙的解剖特征,辨认方法。难点:恒牙的牙体解剖形态和临床功能联系,应用解剖。2、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3、髓腔各部分名称4、根管系统重点:乳牙的萌出,乳恒牙的更替时间,规律。难点:根管系统各解剖名词的理解(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牙体外形雕刻。2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切牙、侧切牙、尖牙、前磨牙、
10、磨牙 的外型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目的要求一、掌握:1、掌握牙列的特点2、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二、了解牙正常排列规律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实验课:4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牙列、牙尖交错颌二、主要教学内容:(一)理论授课及自主学习:1 .牙列类型2 .牙列的大小3 .牙列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4 .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5 .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与定义6 .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特征7 .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8 .颌位(二)实验课:1 .实验内容:透明立体牙模的观测。2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3 .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牙列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掌握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特征第四章颌面部骨【
11、课程目标】1 .素质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将同学们逐步引入口腔临 床相关疾病的初步认识,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的关键性和重 要性,培养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在临床应用的思维,树立学生作为 口腔医生对口腔医学事业奉献的使命感及荣耀感。2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上颌骨及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其特点,了解额骨、蝶骨、 颍骨、舌骨、腭骨3 .能力目标能正确指出上颌骨及下颌骨各解剖结构及特点,能说出上下颌骨剖形 态、结构特点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理论内容: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额骨、腭骨、蝶骨、颗骨、舌骨
12、 第一节上颌骨【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一体四突)2、结构特点(牙槽突、上颌窦、支柱及支架结构)3、临床解剖特点(薄弱部位、临床应用解剖、上颌骨增龄性变化)【考核重点】上颌骨重要解剖标志、特点及临床应用。第二节下颌骨【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下颌体、下颌支)2、结构特点(下颌管)3、临床解剖特点(薄弱部位、临床应用解剖、上颌骨增龄性变化)【考核重点】下颌骨重要解剖标志、特点及临床应用。第三节鼻骨【教学时数】理论3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
13、外形特点2、临床解剖特点(易骨折部位)【考核重点】鼻骨骨折特点第四节颗骨【教学时数】理论6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2、临床解剖特点(易骨折部位及特点)【考核重点】额骨骨折特点第五节腭骨【教学时数】理论6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2、结构特点【考核重点】腭骨结构特点第六节蝶骨【教学时数】理论6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2、结构特点【考核重点】蝶骨结构特点第七节颍骨【教学时数】理论6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2、结构特点【考核重点
14、】颗骨结构特点(关节结节、关节窝)第八节舌骨【教学时数】理论3分钟【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外形特点2、结构特点【考核重点】舌骨结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第五章口腔颌面部肌肉【课程目标】1 .素质目标(1)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与临床案例结合,让同学们了解口腔颌面部 肌肉在整形外科、颌面外科、修复学等领域的关键性及重要性,培养 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在临床中应用的思维,树立学生作为口腔医生对 口腔医学事业奉献的使命感及荣耀感。2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咀嚼肌的附着、走行、功能、血供及神经支配;熟悉各 表情肌、舌内肌、舌外肌、腭部肌的附着、走行及功能;了解颈部肌 的解剖。3 .
15、能力目标能正确指各咀嚼肌的附着、走行、功能,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问题; 熟悉各表情肌、舌内外肌、腭部肌的附着、走行及功能,了解他们在 临床中的应用。【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实验/见习4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理论内容:表情肌、舌、咽、腭、喉部肌、咀嚼肌、颈部肌第一节表情肌【教学时数】理论0.5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唇周围肌(唇周围肌上组、唇周围肌下组、口轮匝肌)2、颊肌【考核重点】唇周围肌、颊肌附着、走行、功能第二节舌、咽、腭、喉肌【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舌部肌(舌内肌及舌外肌)2、腭部肌(腭垂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腭咽肌)3、咽部肌、喉部肌(自学)【考核重点】舌部肌的附着、走行及功能;腭部肌的附着、走行、功能在临床中的应用第三节咀嚼肌【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见习【教学内容】1、咀嚼肌的形态特征(颖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2、咀嚼肌的应用解剖(咀嚼肌与下颌骨骨折的移位)【考核重点】咀嚼肌的附着、走行、功能及临床应用,咀嚼肌对下颌骨骨折的影响。第四节颈部肌【教学时数】理论0.5学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