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讲义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必修一讲义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讲义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章末总结一、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1 .对摩擦力的认识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如图1所示,A、 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A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一致.图1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应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在。启ax内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滑动摩擦力:根据进行计算,其中N为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 所受的重力,而且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根据平衡条件.【例1】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外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
2、 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仍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川,木块产与长木板。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他,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图2A. 41MgB. /i(m+A/)gC.2g解析长木板ab未动即地面对长木板ah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于P在长木板ab上滑动, 即P对长木板ab的摩擦力大小为42mg.由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ah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C正确.答案C【例2】如图3所示,用水平力/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重力G=6N,木块与墙壁 间的动摩擦因数=0.25,求:图3当尸=25N时,木块不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当尸增大为30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3)当F=10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当尸=6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解析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1)、(2)问中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力=/=G=6N, 与压力大小无关.(3)木块沿墙面下滑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力=NN=F,所以方=b=0.25X10N = 2.5N.(4)当 F=6N 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也为滑动摩擦力,所以%/=0.25 X 6N= 1.5N.答案(1)6N(2)6N(3)2.5N(4) 1 .5N二、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依据进行受力分析时,有些力要判断是否存在,可以从以下
4、三个方面进行.1. “条件判断法”:即根据是否满足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例如:(1)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并且发生了弹性形变;(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间 存在弹力、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 “效果判断法”:即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得以体现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 例如:可根据力产生的“拉、压、支持、推动、阻碍、吸引、排斥”等效果对它们作出存在 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从该力是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 “相互作用判断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从一个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来判断另 一个物体是否受到相应的反作用力.【例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一讲义第3章 力与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必修 讲义 相互作用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