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波市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九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美国新上市公司Roxio以元宇宙为宣传点,打开了元宇宙商业化之路。 很快,全球第一大社交媒体互联网公司脸书(Facebook)将公司名直接改为Meta (意指元宇宙),将元宇 宙定义为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随后,微软、高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跟进,采取 各种措施布局元宇宙业务,进一步推进了元宇宙商业化的热度。作为新兴技术的元宇宙迅速吸引了社会 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势头无可阻挡,引起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强烈震动
2、。从字面上看,“元”这个字蕴含着一种探索事物深层真理的含义,元宇宙指的是事物的原初状态或 者事物表象背面的深层状态。当我们提到元宇宙时,暗含对目前的自然宇宙的某种超越,我们力图通过 一种技术性的元宇宙建设达成对自然宇宙的某种超拔。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元宇宙”这一名词带向一 种看似深刻的思考,它假定了自然宇宙的某种特殊的不完善性,而元宇宙将带领我们去探索一种超脱于 自然宇宙的特殊真相。然而,元宇宙来自实际技术,这一技术为我们制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情境,它看 起来像是世界,然而只是宛如“世界”,“世界”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对象。由此而论,电影作为世界的 创造方式是元宇宙的真正前身,卡维尔就说过,电影是一
3、系列世界的自动投射,“银幕是一道屏 障。放映出来的世界是(现在)不存在的世界,这是它同现实的唯一区别“。当然元宇宙不仅限于 此,虚拟现实、物联网、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构成了元宇宙的诸般面相,元宇宙各个面相既来自自然宇宙 的延续,比如经济系统、游戏、影像、实物、活动场所等,也来自技术对自然之物的改变。元宇宙并不是与自然宇宙等量齐观的形态,它是一种技术通用平台,这一平台的表层是公司式运 作,但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将跨越物质系统、观念系统、经济系统、活动空间、时间创造等本来不可能 合为一处的社会各部分,创造出新的社会实体。从自然宇宙的宏大角度来看,这些社会部分不过是自然 宇宙的一个片段,但它们构成人的社会
4、意义基础。元宇宙在名称上暗示了它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但这不 过是一种语词的暗示,其实际位置并非如此,它与实际宇宙形成一种隐喻性的矛盾张力关系,正是在这 一关系中,我们发现元宇宙之“元”的复杂性。它并不具有一般哲学意义上的超越含义,正相反,它表 达了数码形态下对自然宇宙的一种模拟和改变,进而达成与自然宇宙的融并。元宇宙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自然宇宙观念的一种特殊形塑。在自然观念当中,宇宙表明了人类所身 处其中的疆城,这一疆城本身是一种划界,但这一划界实际上只是观念性的。虽然其中包含了人类所有 从人物上看,小说讲述老人背送儿子就医故事,整个过程中本文只出现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物,人物的 简省,体现出寂静的
5、特点。人物的对话简短且与大段独白结合,独白有暗示父亲内心的荒芜寂静的作 用。从情节上看,在讲述老人背送儿子就医故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对月亮、月光的描写,用景物描写调节 叙述节奏,烘托人物,情节简单平淡,体戏剧性不强;“你没有听到狗叫吗”在文中反复出现,表面上 父亲在数落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听到狗叫声,坚持着活下来。结合“我累了。让我下来 吧“我一定要背你到托纳亚。让我下来吧”分析,小说情节主要以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和父 亲的自问自答展开,在对话中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叙事紧凑利落,体现出寂静的特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结合“我们该快到这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
6、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你还记得 有人对我们说过托纳亚就在山后面吗” “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听说那儿有个大夫,我 带你去找他看病。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分析,“狗叫声”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 反复出现,有贯穿全文的作用,标题提示了文章的阅读线索。结合“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见到处都是狗 叫声” “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听到”等分析,老人多次询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什么也没有 听到,就得继续赶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父亲背儿子去托纳亚的路上数次询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 声”,父亲一直提醒儿子去听去看,他担心儿子就
7、此死去,于是一路给予儿子生存信念的支撑,是父爱 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狗叫”是老人判断是否快要到村庄的依据,父亲急切地赶往村庄,是为了找人救治儿子的,写出了老 人对儿子的爱。“狗叫声”在文中反复出现,表面上父亲在数落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听到狗叫声,坚持 着活下来。他渴望儿子给他更多“希望”和“安慰”,他竭尽全力想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去拯救儿子, 重塑儿子的灵魂。使小说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结合文本二“胡安鲁尔福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墨 西哥革命的场景,但他传达的底层的苦难,确是墨西哥革命造成民间苦难的真实写照”分析,小说中的 父子形象具有代表性,反映当时革命背景下民众的苦难和精神世界,他们尽管遭遇种
8、种苦难,但是竭尽 全力想去拯救与重塑灵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游石钟山记罗洪先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奴渔舟山上,听其所以 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 若伏轼昆阳,桂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扰 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辫择。睇而视之,垂者磬也 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隧
9、未有若是奇者矣。夫音固由莪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甬则震,弁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莪为之 也。窥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卤,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若罂卤之声,此中 外大小之验也。东坡奴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蠢入江处,众流迸驰,湍回波射,日剜 月消。石虽坚,不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 而轮困,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因记以侯好古者。文本二:辨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
10、, 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遣踪。次于南隅,忽遇见双石,欹枕潭 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日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样止响腾, 馀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 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遣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 生记。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 矣B.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
11、危历险未有若 奇者矣 C.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D.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 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北魏时期郦道元曾以水经为纲,作了 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已另成专著。B.昆阳,古战场。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C.海若:即北海若,古代中国传说中北海的海神。出自班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 洋向若而叹。”D.瓮盎:音为w3ng*ng意思是泛指各种陶制容器,或
1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或谓卑视。文中应为第二个义 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合苏轼石钟山记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文本二的作者是唐代的李渤。B.文本一第二段按照探洞自外而内的顺序,并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上钟山多姿的景象。C.文本一作者与苏轼在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上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观察角度不同。D.关于石钟山的命名,文本二中的郦道元主张“水石相搏论”,白鹿先生主张“石头之声论”,和文本 一一样,属于“主声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因记以候好古者。(2)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椁止
13、响腾,馀韵徐歇。14 .从两个文本对石钟山命名原因的探讨中,你得到哪些启发?请简要分析。【答案】10.D11. D 12. D13 . (1)既然这样,那就可见风吹浪打,也有助于石头,从而导致它内部空虚,本来就是有规律的。因此 (我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记录下来,等待那些好古的人(前往探访)。(2)敲打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含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响声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14 .要具备实地考察的实践探索精神。敢于质疑权威/不迷信前人旧说。虚心处事。谨慎而不自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细细地观看,下垂的好像磬
14、儿悬挂在空中,倾斜的好像竹笋茁壮地露出地面,缺损的好像是莲藕 被折断了,环状的好像是玉玦的缺口被接上了。自从我栖息在岩洞中以来,攀登、经历了种种危险,没 有看到过这样奇异的景色。本题中,“睇而视之”,“之”代词,作“视”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垂者磬悬”,“磬”,名词用作状语,像磬儿一样,修饰“悬”,二者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文中应为第二个义项”错误。文中应为第一个义项,“今夫瓮盎婴卤,均虚器也”意思是:如今那 瓮盎罂尚等,都是里面空的器皿。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属于主声派”错误。
15、文本一属于“主形派”。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风靡”,风吹;“道”,规律。(2) “聆”,聆听;“函胡”,通“含糊”,声音模糊不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东坡般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分析可知,要具备实地考察的实践探索精神。结合“东坡夜般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分析可知,苏东坡夜里驾着 渔船停靠在石钟山下,听到了水拍打石头发出的响声,探究原因是石头有很多窟窿,于是写了说明真相 的文章,以弥补郦道元的疏忽,而罗洪先经过实地考察,也发现了苏东坡
16、的不足指出,故可以得出启 发:敢于质疑权威/不迷信前人旧说。结合“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分析可知,虚心处事。结合“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因记以侯好古者”“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 谬,留遣将来”分析可知,谨慎而不自大。参考译文:【文本一】从前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记载了石钟山,认为是风吹起了微波,拍击石头发出声音,但没有详 细说明原因。苏东坡夜里驾着渔船停靠在石钟山下,听到了水拍打石头发出的响声,探究原因是石头有 很多窟窿,于是写了说明真相的文章,以弥补郦道元的疏忽。丙午年春,我经过湖口。沿着湖岸上下行走,发现两座山的形状都像钟,而上钟山尤为奇特。这时 湖水还没
17、有上涨,山脚全都显露出来。攀着石头往下走,好像乘着车子巡视昆阳城,旗帜矛戟等,密密 地排列着。稍微深一点的地方,就好像在深入地观看咸阳城,千门万户前都低低地垂挂着绣花的帷幕。 进入洞中,好像佛家说的海神若在向人奉献珍宝,珊瑚珍珠,闪烁着金光绿彩,在惊涛巨浪中参差交错 地显现,人无法辨别。细细地观看,下垂的好像磬儿悬挂在空中,倾斜的好像竹笋苗壮地露出地面,缺 损的好像是莲藕被折断了,环状的好像是玉玦的缺口被接上了。自从我栖息在岩洞中以来,攀登、经历 了种种危险,没有看到过这样奇异的景色。那苏轼听到的声音固然是从石洞中出来的,但假如这洞壁是实心的,那声音也是喑哑的。所以钟的 形制,像桶一样的,声音
18、就会激扬,像奔一样口小中宽的声音就阻滞。这石钟的声音,是山的内部是空 的、外面有石洞而形成的。石洞小,所以声音就能顺利的出来,而且声音传得远。如今那瓮盎罂尚等, 都是里面空的器皿。注入水,那么瓮盎的声音不如罂卤等清亮,这就是“中虚外襄与形制大小不一,声 音也不一样的证明。东坡驾船停靠在水边,没能看到山脚的景象,所以他的文章还留有遗憾。啊!石头本来是没有声音的,里面空了就足以有潮水的声音,又何况是人心呢?这石钟山正对着彭 蠡湖入江处,大水急速地流动,湍急地回旋冲击,每天每月地侵蚀着石头。石头即便坚硬,也禁不住水 流冲击时间之长,所以它的形状就像人工钻研打磨一样,像玉一样晶莹。那些没有浸入水中的部
19、分,颜 色发暗纹理粗疏,棱角分明,形体硕大,与水下的部分一点也不像。既然这样,那就可见风吹浪打,也 有助于石头,从而导致它内部空虚,本来就是有规律的。因此我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记录下来,等待那些 好古的人前往探访。【文本二】水经注上面说:“洞庭湖的出口处,有山名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 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声音响亮好像是大钟一般,于是授予它这个称呼。有隐居的人,在湖东钓鱼,沿 着水流走到尽头(到了)这个地方,于是登岩过岭,穿越石洞,探访它的遗迹。在南隅临时住宿,忽然 发现两块石头,横斜在水潭边上,影子倒映在水中。向住在水边的人询问(原因),就说:“这就是石钟 啊,有铜铁一样奇异
20、的声音啊。”敲打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含糊,北边 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响声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如果不是潭水滋润了这 座山,这座山又蕴涵它的精气,潭水和山峰蕴含的精气联合起来,凝结成美好的气质,生发成为至纯至 美的灵异之物,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怎么能够产生出这种奇异的石头呢?于是知道山依照石头而得名, 这是原来的说法了。依照郦道元的说法,那么濒临水流众多的山峰,都可以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它。姑且 修订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清
21、】陈维於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株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注】陈维感,明末清初词人。并(blng)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豫让:春秋刺客,为主报仇,几次行刺,但最终失败。豫让桥是其伏击赵襄子的藏身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摹写秋色之阴冷,秋风之劲厉,渲染了深秋环境的荒凉凄苦,“酸风”意指吹得人眼睛疼的 冷风。8. “并马”句刻画了三河少年纵马驰骋、弯弓射雕的豪放之姿,这也激起了词人内心勇迈直前的豪情。C “残酒忆荆高”承上启下,由所见景转入怀古
22、情,词人途经燕赵旧地,不由追忆起荆轲、高渐离的悲 壮事迹。D.全词格调深沉高昂,写景雄健苍劲,用典自然贴切。其中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相生,寄意遥 深。16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价词作下片“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请分析下片中令人“怦怦 心动”的复杂感情。【答案】15. D16.词人途经古地,遥想古人“悲歌”,表达了对他们遭遇的感伤惋惜。咏怀追忆中,暗含词人对这三位壮士义烈之举的敬佩仰慕。“事未消” “慷慨”等词表明词人虽身经家国巨变,但仍不甘沉寂、勇于奋起的壮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下阕虚写”错误。“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亦为实写,写今
23、日之行动足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下片写怀古心情,词用“残酒忆荆高换头,字面上,从少年的“醉射”引出自己的“残酒”;内容上,从写所见转入怀古;感情上,从赞扬少年变为感叹自己,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一个“忆”字更是 有力地领起下文“荆高”,指荆轲、高渐离,其实也包括豫让的事。接着词人回顾了春秋战国的两曲“燕赵悲歌”:一是关于荆轲和高渐离的事迹,二是豫让复仇报主的故事。两曲悲歌流传至今,使人激 励,也使人叹息,词人途经古地,遥想古人“悲歌”,表达了对他们遭遇的感伤惋惜。词人触景怀思,心灵也深受震撼,因此,他乘车过易水时,深感其“寒”,这“寒”既是对自然气候的 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 宁波市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联考 语文 Word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