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7篇】_1.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7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7篇】_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最新7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3人,有一人住宿,男生2人,女生1人,有一名眼睛视力差,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中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乐趣中。学生通过一
2、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加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具体情况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
3、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关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4、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二)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空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
5、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数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观察、数学的思维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
6、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与反思。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精讲多练。教会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弄懂每一道题,达到计算熟练。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5、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8、课
7、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篇二 单元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8、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9、。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
10、对吗?请你们用摆真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3、练习十第1、2、3题 4、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思维练习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个人,组长的后面有4个人,这个小
11、组一共有多少人?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减,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为单位的数相加、相减 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10+20=30 一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3010=20 用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小括号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情境展开,化难为易。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
12、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3在对比练习中,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了小括号的意义。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 1分钟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106
13、21265 18991899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预设 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
14、,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
15、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 预设 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铺垫。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 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
16、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 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7篇 一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 设计 最新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