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
《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重点: 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难点: 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全班同学对自己所喜爱的学科进行了调查,那么如果要对某校20xx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二、新课 1.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
2、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xx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
3、,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 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
4、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 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数量为100的调查节目统计表: 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描述。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材中例4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重点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1、复2、习提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2、播放动画西游记场景,配数学诗
5、。 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 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请一名学生解释诗歌大意:孙悟空顺风去查妖精的行踪,仅用4分钟就飞跃千里。逆风返回时4分钟走了600里,问风速是多少? 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悟空行走速度为x里/分,风速为y里/分,则 你会解这个方程组吗?引例生动活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愉悦地获得数学知识。 探究新知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级里交流解法。 解法一:+,消去y,得8x=1600 x=200,代人,得y=50 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二:-,消去x。以下略。 解法三:整体代入。由得:4x=1000-4y,代入,消去x. 同
6、理,也可消去y. 解法四:化简原方程组为,再利用加减消元,或代入消元均可。 反思:试着从各个角度比较“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它们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当方程组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是1或一个方程的常数项为零时,用代入法较方便;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或成整倍数时,用加减法较方便。 练习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更适合它的解法。你会怎样解呢?(第1,2小题完成后再出示第3小题。) (1) (2) (3) 第1小题用代入法,第2小题用加减法,都很明确,第3小题有争议。全班分成两部分。1、2大组用代入法做,3、4大组用
7、加减法做。比较两解法的简便程度。 反思:当方程组中任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是1,且不成倍数关系时,一般经过变形利用加减法会使解法更简单。尝试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择优意识。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获得它的解,但根据题目形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减少弯路,加快速度使解题过程简洁提高正确率。 实际应用教材第109页例4.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 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问: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分析: 问题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8、 问题2.你能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吗? 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5台小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3.6 3台大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2台小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8 问题3.怎么表示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呢? 设1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x公顷,则 2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2台大收割机2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现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吗? 解后反思:应用题中,如何化解较复杂数量关系? 练习2:教科书第111页练习第3题应用题。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9、 8、做题:教科书112页习题8.2第5、7题。 9、选做题:教科书112页习题8.2第8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能根据教材编写思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引入与111页练习3属同种数学模型),把教材中不动的问题情境转化为动的问题情境。 2、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了给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启发提问、集体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
10、准确而迅速地确定解题方法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 (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
11、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 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 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 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
12、长度? 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 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 下列语句: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数轴是一条直线;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A.1个 B.2个C.3个D.4个 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
13、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A.1998个或1999个 B.1999个或2000个 C.2000个或2001个 D.2001个或2002个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 上的点来表示。 2.P从数轴
14、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7 B.-3 C.7或-3 D.不能确定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 B.负数 C.不是负数 D.不是正数 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 提升能力 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 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 +2,-3,0.5,0,-4.5,4,3. 开放探究 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
15、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 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 B.1 C.-3 D.3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设计思路 “问题是思考的开始”,问题的提出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必要性,才有可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而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会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6、2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意义,知道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规定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负指数幂的条件及法则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看哪位同学回答得快而且准确 (1)叙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 (2)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m,n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巩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同时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
17、提出问题,引出新知 我国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108次秒,光计算机(主要由光学运算器、光学存储器和光学控制器组成)的运算速度是108次秒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银河”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多少倍? 怎样计算 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导向深入,得出性质 做一做(鼓励学生根据幂的意义和除法意义,独立得出结果) 按乘方的意义和除法计算: (1) (2) (3) (4) 探究:(1)若a0,a15a5等于什么? (2)通过上面的计算,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提出问
18、题:在运算过程当中,除数能否为0? 学生回答:不能(并说明理由) 由此得出: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教师指出在我们所学知识范围内,公式中的m、n为正整数,且mn,最后综合得出: 一般地,这就是说,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尝试证明: 4揭示规律 由此我们规定 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一般我们规定 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5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补充)例2 自从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发明后,便诞生了一门新技术一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 (纳米)等于 0.000 000 001 m 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 000
19、001. 分析:绝对值较小的数可以用一个有一位整数的数与 10 的负指数幕的乘积的形式来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l、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后,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6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填空: (2)计算: 学生活动:第(l)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练习二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2) (3) (4)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总结、扩展 我们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
20、指数 . 由学生谈本书内容体会 教法说明:强调“不变”、“相减”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6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 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的意义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的方法 幂的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关系: (m,n都是正整数); (a0,m,n都是正整数),即在底数相同的条件下:幂相乘指数相加,幂相除指数相减 注意的地方: 在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及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中,千万不能忽略底数a0的条件 7布置作业 P78 A组3、4 B组2、3 8板书设计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一、同底数幂的法则 二、例题 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教案 优秀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