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docx
《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篇1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吴、蜀、魏在激烈的征战中争夺天下,许多的英雄人物都不幸战死、病死,最后司马炎、司马昭统一了天下,创立了晋国。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山赵子龙和诸葛亮。赵子龙是英勇无比,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在孙权和曹操十万大军的夹击下还是保护了刘阿斗,杀死了很多敌军,逃回了蜀国。不幸的是他没有和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当时赵子龙病逝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子龙病逝就像断了我的一臂”。我也认为子龙的病逝让蜀国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2、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计谋多端,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我还知道一首词,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这本书的最好写照。 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篇2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时期的罗贯中所著,是一本历史性综合小说,结合了真实的历史所著此书。 在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为人们描
3、绘一幅精彩动人的画面,我最喜欢的国家是蜀国正是凭借每一次胜仗才走向兴盛!吴国在江南一带一直称雄,然而吴国最不同于其他两国了,因为吴国的地形要素,迫使吴国以防守见长,但吴国水上的攻击力是的,因此它的船业也十分发达,魏国是由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时期一直是最厉害的,拥有百万大军,粮食万担,最后统一三国的也正是魏国。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大将赵云、典韦、关羽和军师诸葛亮,遥想当年赵云紧靠一匹马,一把枪,一身盔甲这四样东西东西在长板坡勇闯八十万大军,在赵云眼中这八十万大军只是虚张声势,他视大军如草芥,勇猛杀敌,背着小主公阿斗硬是杀出一条血路,他在其他的战役当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赵云比吕布的战斗力少,但
4、比吕布更有计划,爱护部下。 我听别人说关羽最讲义气,但我认为典韦是最讲义气的,比关羽更能报答别人,我喜欢他的是他战死沙场的时候。那时曹操正在讨伐张绣。曹操在被张绣的军队围困之际,典韦本可以跳马,却又念他的义气,与曹操当年对他的恩情,他回来救曹操却不幸牺牲了,然而在他马上终结的那一刻他向主公曹操大吼了四个字“主公,快逃!”在典韦死的时候,他帮助了曹操,大败了袁绍,统一了大部分北方。 三国演义的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生动,不仅是我国历史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而且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五十五回读后感600字篇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
5、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杀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刘备兵败时,是他说服了孙权: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洲赤收众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愿将军量力饿而处之!同时指出在这紧要关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立刻反唇相讥:“苟如君言,刘豫洲何不事曹乎?”对孙权有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演义 五十五 读后感 6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