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大儒——董仲舒.docx
《西汉大儒——董仲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大儒——董仲舒.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汉大儒董仲舒董仲舒,西汉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人,西汉杰出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儒学大师。董 仲舒下帷讲学于十里长村,后因董仲舒下帷于此,遂改为下 帷村(今河北省故城县房庄镇董学村)。清同治九年,文生苏鸿勋在 董学村修董子祠,立碑一通。董仲舒在家乡学习和讲学一直到汉文帝 后元七年(前157年),结束在故城董学村的教书生涯,迁居京城长 安。因学识渊博,被举荐为贤良,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 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43年)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呈 举贤良对策,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政治需求相结合,吸纳了 阴阳家、道家、法家、墨家的学说,创立了一个以儒家
2、思想为核心的 新的思想体系,系统地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 常、以德治国学说,深得汉武帝赏识。随后,董仲舒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后,董仲舒在江都易王刘非相国十年,元朔四 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著书立说,思想与观点收 录于春秋繁露。太初元年病故,享年75岁。汉武帝赐葬长安下马 陵。董仲舒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酷爱读书学习,不关心田产 家园。据景州志考据,董仲舒下帷讲诵在别墅董学村(今属故城 县),盖三年不观于舍园,说明董仲舒学习专心致志,不受任何 外界干扰。青年时期攻读公羊春秋,致力于儒学的研究和传播
3、。 董仲舒在董学村开馆授徒,兴办学校,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 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 非礼不行,学士皆以师尊之。(史记.儒林列传)培养出一批贤 达之士。在董仲舒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以学生带学生的教学方法, 这对汉初儒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使董仲舒的思想影响 到邻近齐鲁,北靠燕赵,西界三晋的整个区域。董仲舒在故城县、景 县、枣强县、德州受历代学土膜拜和奉祀。董仲舒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中。 针对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 秋。大一统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
4、则,这是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核 心。他根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 点。只有思想统一才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才能维护 和巩固政治统一。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在汉代 以前,所有的君王都从祖先哪里继承君位,而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 无法受命于祖,其统治缺乏封建法理的合法性。董仲舒提出新的理论 支撑,君王不受命于祖,而是受命于天,为汉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法理 依据。随后,他又提出了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针对 当时土地兼并问题,依据儒家仁政思想,以德治国,主张限民田,以 塞兼并之路。薄赋敏、轻徭役,以宽民力。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 出“三纲五常,三钢即君为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汉 大儒 董仲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