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_2.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让同学在操作、观看活动中,自主探究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力气目标: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力气;丰富同学对现实空间的熟识,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气和共同争论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培育同学乐观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猎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 去获得乐观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
2、中体验数学活动布满着探究与制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把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依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快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三、教学用具: 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开放图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 一 ) 、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结识的伴侣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请大家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关怀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方体和彩笔,想怎么给长方体穿才能显得它更加的漂亮?想好了吗?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设计的最合理。 生:动手
3、操作。 师:停。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生:有的穿的是条形的有的穿的是格格的还有的涂成一个色。 生:我是相对的两个面涂成了一种颜色。 师生:共同评价 师:谁能说说你涂了几个面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生:我涂了一个上面。它是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12平方厘米。 生:的是前后两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面积是 二、自主探究、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特殊好。刚才我们想对长方体的那些部分进行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开放的长方体,你发觉了什么? 生1:我发觉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
4、:我发觉长方体的外表开放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说得对!请你把你刚才涂色的长方体,开放,看看开放后的形状,然后在开放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标明6个面。 (2)、熟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从同学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开放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看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洁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
5、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先把手中长方体包装好。独立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 然后小组沟通。一人执笔三人汇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各小组同学沟通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2S上+2S左+2S前 生(3):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左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长方体六个面
6、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S前)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 S=C底h+2S上 生(5):把开放图从中间剪开,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看成两个长方形,再扣去缺少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 =(长+高) (宽+高)-(高高) 2 师:你们计算的很精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的确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迁移类推、自己发觉、总结方法
7、 师:关于长方体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由于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与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我发觉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列式(略)。 师:同学们不仅能仔细观看而且能依据实际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真不错.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我
8、想给(出示正方形盒子或积木)涂上油漆,你能帮我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但它的棱长为多少? 师:棱长为0.8米. 生:列式.评价.总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四、应用与反思 1.学问运用。 (1)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1厘米、宽和高都是13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说明 “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选择题。 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6 3+3 15) 2 (6 15+3 15) 2 (6 15+3 15+6 3)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9、,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 , 油漆面积有多大 ? (2 4+2 4+2 2) 2 2 2 4+2 4 2 2 2 2+2 4 4 3.依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供应实物,火柴盒壁厚不计)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争论一下解决的方法。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5)铁皮通风管、烟囱的用料。 五、归纳学问、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小组说说: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学问?谁的方法最好?你宠爱哪种方法?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班级下册数学教学
10、方案2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班级数学教材下册共支配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支配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班级上册和六班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留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同学依据方程特点灵敏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简洁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力气。 (2)“因数与倍数”:这部
11、分内容不仅学问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简洁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学校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关怀同学正确理解学问、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留意以同学生疏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学问发生进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学问和方法的规律关联,有序地开放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同学探究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其次部分侧重引导同学探究并把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12、: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同学在三班级就已经学习过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特别留意为同学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支配这一内容时,一方面留意引导同学联系已有的学问阅历,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
13、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生疏、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熟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支配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学问,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特别丰富的。同学对圆的特征的熟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支配了1个单元,即其次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
14、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同学熟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把握一些学问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依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加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支配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熟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同学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状况,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试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
15、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试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同学在问题的引领下乐观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试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同学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关怀他们积累活动阅历、提升熟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究“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同学通过举例、观看、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觉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关怀他们经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育探究学习的爱好和力气。这样的活动,既
16、有利于同学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熟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学问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同学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绝大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的热忱比较高,但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上学期学的内容把握得还可以,这学期要提优补差。 五(3)班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乐观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动身猎取学问,抽象思维水平有了确定的进展,基础学问把握结实,具备了确定的学习数学的力气。在课堂上能乐观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看、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力气。有个别同学基础学问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
17、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教学中,面对全体同学,创设快乐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方面 (1)让同学联系已有的学问阅历,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受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熟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受探究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看、操作、
18、思考、沟通等活动,熟识圆的特征,探究并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阅历,获得相关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熟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简洁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熟识等式、方程,探究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进展抽象思维,培育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熟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
19、系的理解,增加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育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熟识分数的意义,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看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规律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育初步的合情推理力气。 (5)在探究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进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力气。 (6)在熟识圆的特征、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熟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
20、,进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进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学问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觉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加数学应用意识,熬炼实践力气。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把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推断和简洁猜想,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内在关联
21、,增加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育依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力气。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受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过程,学会在沟通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加合作沟通的意识。 (5)在探究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觉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加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乐观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学问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
22、自信念。 (2)在探究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受克服困难、发觉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学问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敏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加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计划 _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