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赏读登泰山记,了解姚鼐作为桐城派代表,其语言雅洁的风格。2.注意登泰山记“小细节”与“大印象”相结合的特点,体会姚鼐登泰山的情感和意趣。【学习重点】1.细读文章,品析重点段落精彩语段,感知文章语言简雅的特点。2.在赏读的基础上,体会“小细节”与“大印象”的特点,从中感悟作者姚鼐登临泰山的独特情感。【学习难点】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文章描写“雪”的“小细节”,并能概括出“大印象”,以及能够感悟二者有机融合后,从“我”与“自然”的角度,即情景交融,来思考作者与泰山之雪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登临泰山的愉悦和洒脱之情。【教法学法】精读与略读结合、合作探究、对话生成【
2、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任务】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围绕登泰山记创作绘画作品,主题包括:游踪图、泰山夕照图、泰山日出图等。【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8分钟)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绘画作品、呈现泰山游览路线图根据绘画作品,并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学生初学困惑:1.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说“最高日观峰”,而不是“最高玉皇顶”?2.作者为什么要从中谷入山?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这天登泰山?教师预设1.客观角度:从中谷入山更加便捷;中谷风景更加美丽。2.主观角度:“最高日观峰”与除夕夜登山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意趣设计意图1.通过作品展示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理清作者
3、游踪脉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通过提出初学困惑,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二、明确学习任务(3分钟)(一)学习任务1.赏读登泰山记,了解姚鼐作为桐城派代表,其语言雅洁的风格。2.注意登泰山记“小细节”与“大印象”相结合的特点,体会姚鼐登泰山的情感和意趣。(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再次点明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游踪,着力描写了两幅风景画面:泰山夕照图、泰山日出图。文章行踪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构思严谨。接着说明第二课时重点关注文章的第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段落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第一段概述地理环境说明;略写第二段叙述登山过程叙述;详写泰山夕照图第三段描写泰山日出描写;详写(日
4、出前、日出中、日出后)泰山日出图第四段介绍人文景观叙述;略写第五段总述自然景观说明;略写第六段游记一般体例说明;略写设计意图1.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3.承上启下,自然衔接。三、学习活动一:赏读登泰山记,体会姚鼐登山的情感和意趣(15分钟)(一)问题1.第二段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奔赴泰安途中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分析。原文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活动要求1.男生朗读第二段,读准重难点字词,把握节奏。2.朗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1”。教师预设连用“乘、历、穿、越”几
5、个动词,简洁地描写了作者乘风驭雪,穿越岭,马不停蹄直奔泰安的情形。虽然风高雪猛,但作者并无顶风冒雪之苦,反而是兴致淋漓,潇洒轻松。点拨1.注意体会作者奔赴泰安途中的潇洒与无畏。2. 第二段的语言特点:简而明布局简练,通畅清顺(1)其他值得关注的动词:循、越、复循、至等(2)其他描写精彩的句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等补充穿插考据,学者气质1.例句:“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2.明确:姚鼐的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此处正是“考据”之风的体现。这种“考据”将内容与游记、写景相结合,并进行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姚鼐对于“学者式”
6、散文之美的追求。赤壁赋登泰山记感性的、诗人式的理性的、学者式的设计意图1.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在感受第二段语言特点的同时,初步体会作者情感。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深入了解第二段“简而明”的语言特点。3.通过简单对比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身上的学者气质,及其创作追求。(二)问题2.第三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分别有何作用?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意趣?原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活动要求1.女生朗读第三段,读准重难点字词,富有情感。2.朗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2”。教师预设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日光的颜色比作朱砂的赤色,写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