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范本).docx





《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六篇范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J我国乡村数量众多,地域广博,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经济水平、风俗文化等千差万别。浙 江“千万工程”造就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其中重要 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出重要指示,特别 强调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学习浙江经验,就要 牢牢把握这一要求的精髓,不简单照搬城镇规划,不搞“一刀切”, 区别不同情况,科学准确地把握乡村的多样性,让各具特色的现代版 “富春山居图”浮现于广袤的农村大地。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建设。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
2、术、历史 的画卷。浙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就是先搞规划、后搞建设,科学 绘制蓝图。各级政府要像重视城镇规划一样重视乡村规划,要从实际 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 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 要树立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城乡一体、因村制宜编制规划,更要 下气力执行规划,不能把规划搞成墙上挂挂的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引 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要坚持尊重实际、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注 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 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
3、我国各省、各市甚至各县农村情况都不一样,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 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 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 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 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 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 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
4、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 +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 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 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 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 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 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 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 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5、”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 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 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 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 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 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 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看到农 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
6、新社区、新 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 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 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 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 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 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 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
7、展不平 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 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 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 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 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 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 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 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千万工程
8、”与 时俱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 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 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 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 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 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 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 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L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在全面提 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持续
9、深化“千万工程”中,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 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 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 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 “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 力量和实践伟
10、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 载体。纵观“千万工程” 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 “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 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 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资源 特色,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不搞整 齐划一。“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不仅 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案例, 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和实践启 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
11、学深悟透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 而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人居环境 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认识来看,统筹考虑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 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和做 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提 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202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 材料近日,中央有关
12、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 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这一巨大工程 的成功实施,来自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当前,全国各 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读懂调查研 究的“起承转合”,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务实功出实效。“起” 一心为民俯首调,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二始终同人民 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千万
13、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 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了群众所期所盼。民之所望,政之 所向。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 选题调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基层一线,想 尽办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的一手材料。要 集思广益,开好“头脑风暴”,瞄准“老大难”,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 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承”慎思明辨求实情,寻根溯源当切“真症结二涉浅水者得 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 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
14、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 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深、细的 硬本事,摒弃“流水线”式“打卡”调研,多深入“边音角落”,搞“突然袭击”。要多开“板凳会”,融入“群众课堂”,以真诚的态度 联系群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脸色”,抓住“民声脉搏”,听 懂“弦外之音”,做到心中有数,不想当然、拍脑袋,在“细枝末节” 下足察实情的真功夫。“转”按部就班谋事观,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二明者因时而 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 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
15、革、 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员干部,面对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善于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顺藤摸瓜, 牵出内在矛盾的“核”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创新问题解决思 路,不搞表面文章,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文化,多想 该不该,少看能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革、 敢为人先。“合”凤头豹尾常久功,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 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 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 利完成。作为党员干部,既要
16、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得好“施工 员“,在群众面前,解决问题不能“留空间”“打太极”,揣着明白装 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走 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 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 心点赞。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随着 “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 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乡村面貌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万千美丽乡村成为了世界认识浙江的一扇扇”重要窗 口 “千
17、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其历史经验中蕴含着“千方百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指引。总结“千万工程”中的工作经验, 提炼其中的“良方”“妙计”,出好“实招”,是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 “答卷”的必由之路。一、用好“人民至上”这一 “良方”,把“实现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美 好期盼做起,开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才有了 “清 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结束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才有
18、了 德清县东衡村“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流, 半耕半读写诗章”的独特韵味。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 活”的向往不断变化,从人居环境提升到和美乡村打造,从15分钟 生活圈到智能化生活场景,从提升人均收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千 万工程”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铭记服务宗旨,让一项项“民心工 程”扎实地建设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二、用好“调查研究”这一 “妙计*让”体民情察民意”成为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 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之后作出了 “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随着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
19、形势和变化, 群众的所需、所盼、所难也更加多样。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发现问 题、找到“发力点”的必由之路,是找到答案、跳出“瓶颈”的不二 法门。“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调查研究不 能为了追求数量之多“走个过场”,走马观花、囱囤吞枣,只有在调 查研究的过程中,真正在基层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倾听民意心声, 体悟“急难愁盼”,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在工作中方向明、思路 清,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切实提高履职效能。三、出好“真抓实干”这一 “实招。转”白纸绘蓝图” 为“画卷展成就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扎实推进各 项工作,二十年来久久为功,才有了农村
20、人均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 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城 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等瞩目的成就。“千万工程”带给浙江的 深刻改变启示着我们,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 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不积腔步,无以至千里。 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避免“盲 目蛮干”“大干快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赛道跑到底”,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落下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 的一笔。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体会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会议发言稿近日,中央有关部门 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
21、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 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 “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 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 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 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 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 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专题 学习心得 体会 研讨 发言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