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p1第二板块 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p16第三板块 古诗鉴赏题 p18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题 p29第五板块 现代文阅读题 p33小说专题 p40记叙文专题 p45说明文专题 p50议论文专题 p53第六板块 作文 p55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一【字音、字形辨析题】字音题临场技法:1 辨析多音字。注意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例如“薄”在书面语中读b,如淡薄、日薄西山;而在 口 语中读bo,如纸太薄。注意字义:有些字,字义不同时,读音自然不同。例如“奇”,表示罕见、特殊时,读q, 如“奇闻”“奇迹”;表示单个时,读j,如“奇数”。
2、注意区别一般词语与专业词语的读音:如“万人空巷”“街谈巷议”为一般词语,其中“巷” 读xing,而“巷道”为专业词语,“巷”读hng。有的字的读音,在个别词语中与一般词语中有区别:如“松柏”的“柏”读bi,但在“柏 林”中读b,而在“黄柏”中读b。有的字单用时的读音与用这个字组成词语时的读音不同:如“剥花生”中的“剥”读bo, 而“剥削”的“剥”读b。有的字由于词性不同,读音也往往不同:如“畜”,作名词时,读ch,作动词时则读x。有的字作姓氏时的读音与平时读音不相同:如“仇”,一般读chu,作姓氏时则读qi。总之,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更要了解其不同读音的不同搭
3、配习惯。2注意辨析容易读错的字。如“皈依”的“皈”读gu,不读fn。3重视容易读错的词语。如“酝酿”yn ning等。 4重视难读字。如“讷言”中“讷”读n。5比较形似字。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6留心同音字。对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形旁来判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常 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其经常与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7注意读准形声字。如泥淖的“淖”读no,不读zhu。8注意常见成语的读音。如“鲜为人知”的“鲜”不读xin,而读xin。 临场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种解题方法:1以义定音:宿愿(s);星宿(xi);三天两宿(xi)。2以语体定音:“翘首”“翘望”中“翘”是
4、书面语体读qio,而“翘尾巴”“翘辫子”中“翘” 是口语读qio。3以词性定音:“试卷”,名词,“卷”读jun;“席卷”,动词,“卷”读jun。4以用法定音:和睦h;和稀泥hu;和牌h;暖和huo;随声附和h。5以形旁定音:育y;盲mng;肓hung。小结:从历年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和形似字。【答题技巧】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
5、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小窍门】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字形题临场技法: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写错字的根本原
6、因是不知词语中的字义,或者记不清本字而误用了同音的字或形似的字。要想比较好地发现错别字,可参照以下方法:1以义为本,依义别形:如“陨落”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搓揉”, “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而将“入不敷出”写成“人不付出”,将“胸无城府” 写成“胸无成府”,则是因为不懂字的本义写了别字。2依据形旁,析疑选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3依据词语结构特点,析难定字:像“谈笑风生”中的“生”字,“风声鹤唳”中的“声” 字,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确定。4依声联想,推敲取字:如“针砭”中的“砭”是一种石针,“一泻千里”的“泻”应为流 泻的“泻”,“众口
7、铄金”的“铄”为“熔化”,“铄”不能写成“烁”。5近体互析,注意形近字的区别:如“病人膏肓”的“肓”,不要误写为“盲”。6能根据语境取字:如“群英荟萃”的“荟”,“济济一堂”的“济济”,“化装”与“化妆”用哪一个,应根据语境来选择。【答题技巧】 基本方法为以“义”定“形”。(1) 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 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 与”暗”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 墨守成规等。【答题知
8、识】(1) 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 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 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二【词语、熟语(含成语)运用题】临场技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解题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语法方面思考。 看词性是否误用。例如“启示”与“启事”,“
9、启示”是动词,“启事”是名词。 看成分是否搭配。例如“违反”与“违犯”,“违反”常与规程、制度等相搭配;“违犯” 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相搭配。 看词义理解是否准确。例如“坚苦”与“艰苦”,“坚苦”是坚忍刻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 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2从修辞方面思考。 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 看感情表达是否恰当。 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 看用语的轻重是否合理。 看陈述对象是否适用。 看遣词用语是否搭配。 看适用范围是否合理。3从逻辑方面思考。 看词语方面运用是否合理。 看前后关联是否恰当。成语第一、逐字解释成语
10、,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正确使用熟语的解题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解答熟语运用题,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就无法对熟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作出正确的判断。1解题基本原则。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考试中应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熟语,既考虑熟语的 基本义,也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义 侧重和它与上下文的搭
11、配。对生僻成语,更要做慎重考虑。2准确把握熟语的含义。 对熟语、成语的一些关键语素,必须准确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许多成语都有 特定含义,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不孚众望”中的“孚” 是 “使人信服”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使大家信服”,它与“不负众望”意 思是不一样的。3理解关键词素的含义。 比如“文不加点”一词,其中“点”不是指“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 去”,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搞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 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4分析感情色彩。 不同的成语、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有的是中 性,辨析时
12、应注意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5注意搭配问题。 成语、熟语的使用,还应注意搭配问题,搭配不当,同样会造成错误。6考虑语境制约。7.注意细微差别。 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 震惊”义,但细微差别在于:“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 惊”,而“骇人听闻”指“已经发生的坏事令人吃惊”。总之,辨析成语、熟语的运用,应当把语义、语境、感情色彩、恰当搭配、细微差别综合起来考虑。对成语、熟语的意义、词性、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成语的出处结构等内容掌握得越熟练,答题才会越有把握。【答题技巧】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
13、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 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 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熟语(含成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 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4.、注意语义重复。5、主要抓“合乎语境”。
14、 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三【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临场技法: 首先掌握结构性病句的几种类型: 结构性病句有以下几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指代不明、杂柔、歧义、 不合逻辑等。 强化语感,反复练习,形成思维指向。 跟着语感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 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 从而找出病源。 特点记忆法。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15、如句中的并列成分, 非常值得注意。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 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 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 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答题方法】:(一)注意介词和介宾短语,如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等(二)关注程度副词 关注句中的虚词主要是指连词、介词和副词。其中介词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它和动词一样可以 带 宾语,和动词的界限非常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这类介
16、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考试时我们一定要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不是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是不是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或者这个副词会造成歧义。最常见的短语是“不适当地”。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词语,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1)颠倒了主客体。1、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愠不火。(应在“商家”后面加上“来说”。)2、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
17、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应把“对于”放在句首。) (2)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词连词放句首,主语残缺需注意 。当句子以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在中”等开头时,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或介词间互相误用。1、人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去掉“由于”或“使”即可。)2、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通过”把全句的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3、由于计算机应
18、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江西卷)(滥用介词“由于”,造成主语残缺。) (3)位置不对1、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经过”这个介词把它自己的主语“剧组全体人员”给漏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二者应颠倒一下位置。)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播,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几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古文观止”,所以“由于”应放在“古文观止”的后面)3、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劳务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两
19、个分句的主语是“我国”和“矛盾”,不一样,所以“因为”放到“我国”之前)4、他能够考上研究生,主要是由于他平时的刻苦钻研和老师的认真指导。(“由于”表原因时,只能放在前半句中)(4)与前或后的词语重复1、当前全国各地的电视频道日益趋向专业化,节目寻求新突破,一场荧屏大战正方兴未艾。(“方”即“正在”。)2、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溢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 3、元月1日,14名非常酷爱冬泳的人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北极熊”冬泳活动。(“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4、加强对全民
20、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至关”含有“非常”的意思。) 5、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另外有“十分(很)溺爱”“很过分地”等短语搭配。 (5)没有配对使用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受”与“所”不能搭配,删去“所”或把“受”改为“为”)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无论”跟“和”不搭配,改“无论还是”)3、现在我们的一部分青年连现代中国革命史还不知道,对他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不等于白说吗? (“连”应该与“都”搭配,不能跟“还
21、”)4、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根据”不能跟“看”搭配,可改为“从”)5、如果我们的想象脱离了客观实际,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给工作和学习带来损失。 (把“反而”改“就”,跟“如果”搭配)6、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不只是而且是 不是而是 此处用后者)7、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天津卷)(“成为”不能与关联词语“也是”搭配,可将“成为”改为“是
22、”。)8、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湖南卷) (“不只是”表递进,“而是”表并列,二者不能搭配,可将“不只是”改为“不是”。)(6)关系可能用错(或意思)1、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关于”:表关涉; 改“对于”:引出对象或把“关于事件”这个状语放在句首,“关于”不能在句中)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前后句是转折关系,把“不管”改为“尽管”)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
23、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把“在”改“从”)4、即将遨游太空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它不能不为国人感到骄傲。(“为”改为“使”)5、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天才。( 反而: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此处是并列关系,用“而”就对了)6、他们深为党中央对海南人民的关怀而感动,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搞活经济要靠改革,靠发展生产致富,不能靠歪门邪道。(“为wi而”,“为”后面应跟目的 ,此处可改“为wi所”)(7)虚词多余:1、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我恨不得不吃,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2、教育部要求有关
24、单位限期退还其被占用的校舍。 3、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重印了九次。(只有“为所”,其他“受、由”等都不跟“所”搭配)4、我国一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因为,诉诸于武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诸”等于“之于”)(8)该用而没有用1、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广东卷)(“对”前应加一“在”字) 2、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浙江卷)(应在“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之前加“与”或“同”。)(三)关注两面性的词
25、语关注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即词语本身表达现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成功和失败)”、“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坏”、“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如: 1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四川卷)(“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或“能否”,并删去“要”。也可将“有没有”改为“要有”。)2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
26、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全国卷1) (门票问题,存在“收”和“不收”两个方面,所以“予以否认”的回答,否认“收”还是“不收”呢,意思并不明确。)3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应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4越来越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一一个重要条件。(“是”这个分句只谈了一个方面。) 5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
27、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是否”和“要不要”都是双面的、不确定的,而“这样做”是单面的、确定的,前后无法照应。) (四)注意指代性的词语关注代词 代词是文章表达中的一种省简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文意变得模糊,让读者无法理解或引起读者的误解。而在病句题中,考查代词的使用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以,我们在做题时,对时人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只要句中出现了代词,都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或者说是否是唯一的。否则,我们就应当很快地判断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例如: 1
28、、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子表述相当模糊。所以,应当改成:不是很英勇或确实很英勇。) 2、王健和哥哥去外地看望姑妈,却在这时丢失了心爱的钢笔。(“这时”到底是什么时候?是“正要去的时候”,还是“见到了姑妈的时候”?) 3、中国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看过她的作品后,称赞其“深得神韵,独有所长”。(这句话中的“其”在此既可以解释为“她”,也可以解释为“她的作品”。所以“其”在这里指代是不明确的。) (五)关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和否定句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一些:“以防”、“防止”
29、、“劝阻”、“阻止”、“避免”、“忘记”切忌、幸免、难免、否认、怀疑等。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钳套否定形式的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特别是第一种情况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忽视,从而造成误判。而三重否定又常常被考生当成是正确的句子,因为它很拗口,很费周折,让人难以判别它的正误。下面举例分析。 1、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阻止”含有否定意义,而后面又紧跟了一个否定“不再”,使得语意费解,含义模糊。应去掉“不再”。) 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不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
30、大瓶颈。(此句滥用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应把“防止”和“不”都去掉。) 3、正因如此,所以庄子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以追求荣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触犯法律。(把意思表达反了。) 4、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滥用否定,构成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应去掉“没有”并做适当调整。) 5、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六)注意并列的短语和词语关注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和句间的并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造成
31、顾此失彼的错误,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并列短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用顿号表示的并列。这类并列最容易被忽视,因为许多同学不知道顿号是表示并列的。从众多的试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顿号表示的并列关系出错率很高,且情况最为复杂。 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这类并列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因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并列,它的错误也就更隐蔽,所以要格外留心。例如: (1)并列短语全部或部分不能与其前或后的词搭配1、西部开发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决不能走
32、以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老路。(三个并列短语都无法和动词“提升”相搭配。)2、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名词性并列短语中只有“售书车”可以与“派出”相搭配。应该在“大批”前加上一个“携带的”或“销售的”之类的词语。)3、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这是用顿号和连词“和”表示的并列短语,但“录音”和前面的“阅读”是不能搭配的。) 4、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安排”充当句子的谓语,联合短语“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充当句子的宾语。“内容
33、、时间、出席人员”都可以“统一安排”,“应注意的问题”怎好“统一安排”?)(2)并列部分限制不当1、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2、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应将“深远”和“重大”对调,变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1、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这个并列短语不符合并列短语并
34、列的规则,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但这个“并列”短语前面的“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而后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却是一个动宾短语。应该在第一个短语前加上“教授”或“学习”之类的动词。)(4)并列部分顺序不当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1、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安徽卷) (“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应改为“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2、作者十分成功地、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
35、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的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这是用顿号表示的并列短语,犯的是逻辑错误,语序排列不当,两个短语应该互换位置。) 3、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这是个用“同时也”表示的分句间的并列,这样的并列形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的的主干成分,我们不难发现“作具体分析”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绍了基本知识”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5)分类标准不一致,逻辑混乱1、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
36、球鞋等乒乓器材。(江西卷)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不能与“球台、球拍”并列。)2、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故事诗等,还有一种用诗体对话构成的剧本,叫做诗剧。(这一句比第8句更难识别,但我们在遇到这种并列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定要认真辨别。这一句属于逻辑混乱,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种情况。其中的“叙事诗”“抒情诗”和“故事诗”不是从内容方面来分的,而是从形式方面来分。) (6)属种概念不构成并列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如工人与青年、农民与妇女)的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否则,就会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1、这家乒乓球
37、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江西卷) 2、印度军方负责人近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坦克和装甲车属于军用车辆,属种概念不构成并列。这种情况并不少见。)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刊”就是“杂志”,而且“报纸、杂志”都属于“出版物”) (7)并列短语中,多个人和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对象的不明确,从而产生歧义。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从字面上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个联合短语,由于“和”
38、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所以,这个句子就有两种意思: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去存钱;二是他和副总经理,背着总经理,一起去存钱。)(8)两组并列短语之间,不能构成对应关系。一句话中包含两个充当不同成分的并列短语时,两个并列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往往有一种前后相应的关系,不恰当的排序就会带来对应关系的混乱。1、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湖北卷)(应该是:“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2、 由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
39、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 “长期短缺,品种单调”与“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不对称,应改为“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七)注意数量词和数量短语关注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分为两大类:名量短语(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和动量短语(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般说来,动量短语的使用,出现问题较少,大部分都是在使用名量短语时出现的。而且一般是产生了歧义。其主要特点是名量短语后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并且这些名词都可以受这个名量短语的限制。当然,还有像名量短语和动量短语不分,确数数量短语限制集合概念(如一匹布匹,三十辆车辆,五十朵花朵,三十多名
40、干警们等)容易产生歧义数量短语的位置不当,会造成句子的岐义,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本月15日前,去汇报”或“本月15日,前去汇报”2、这次曲坛盛会,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的代表队表演了1000多个节目。(这个句子中“20多个”这个数量短语既可以限制“省市”,也可以限制“代表队”,因而造成了歧义。) 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可以限制“学校”,也可以限制“领导”,从而造成了歧义。可改为“学校的几位领导”。这类情况出现的频率最高,需要特别注意。) 范围不够精确1飞机的轰鸣声传到几十里开外。(“几十里”应该改确数 ,“开外”一般用来
41、指年龄)约数重复1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2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至少”跟“以上”重复)用错搭配1夏天即将来临,空调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表示数目减少如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增加用倍数;减少用分数)2实行岗位责任制后,这个车间的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每月的产量都超过了预定计划的百分之二十。(把“预定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还没完成计划,可把“的”去掉)3、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反映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一个又一个地形成富有吸引
42、力的问号。(“一个又一个”是个名量短语,却被当成动量短语来限制动词“形成”。这是典型的名量和动量的不分。这里应该把这个名量短语放在“形成”的后面,让它充当“问号”的定语。) (八)注意关联词关注几种复句 复句在表意方面比单句更复杂,逻辑性更强,所以人们在使用复句时特别容易出错。而经常出错的复句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因果复句。因果复句按说是出错率最低的复句,但恰恰是这一点,使考生判断起来更困难。判错的可能性更大。因果复句,标志不用说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这类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
43、定能推出后面的“果”。如: 1、由于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备爱广大干部职工的喜欢。(这个句子毛病很明显,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于”重复,二是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前面的“因”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后面的“果”来。 2、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称的叙述手法,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强加因果) (二)递进复句。这种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顺递,也就是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另一种是逆递,与顺递刚好相反。而用得最多的是顺递,逆递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用。出现问题的主要是顺递。如: 1、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
44、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2、他不但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领会”在先且轻,“指导”在后且重。) (三)“尽管”与“不管”的区别 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所用于表达的关系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尽管”略等于“虽然”,表达的是转折关系,后面用“但”或“但是”来照应;“不管”略等于“无论”,表达的条件关系,后面一般用“都”一类的表示全范围的词语来照应。如果句中出现了这两个词中的任意一个,我们都要注意后面与之照应的词语是不是所需要的。另外,这两个词
45、还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尽管”后面跟的副词经常是“如此”、“那样(么)”、“这样(么)”等表示比较确定的词语,而“不管”后面跟的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多么”、“何其”、“怎么(样)”、“如何”等。这些词语都是我们判断句子有没有问题的重要依据,不可掉以轻心。例如: 1、“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应当把“何其”改为具有确定性的词语,如“这么”等) 2、鱼的鳞片中的色素细胞分出不同的颜色。但尽管现代金鱼颜色多变,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蓝色三种色素细胞的排列组合。(“但”就放在“仍”的前面而与“尽管”照应。) 3、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这种现象在考题中是比较普遍的,成套使用的关联词,必须是搭配的,不能随意更换。这个句子中的“不管”应换成“尽管”以和后面的“但”搭配。 (九)注意特殊搭配的词语有些短语在我们平时的口语经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频率相当高,人们已经习已为常了,觉得也没有什么错,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造成费解或误解,但是书面语是要求用语的绝对准确的,不可能允许出现模棱两可的理解。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