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年中考真题 (解析版)【2023山东滨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2、,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注释)政:政令。佚乐:使安乐。危坠:危亡。生育:使生养繁息。欲:欲望,亲:亲近。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环B池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
3、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_”(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_”(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_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答案】1C2D3(1)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2)由此可
4、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是治国的法宝。4 人和 从其四欲 施行仁政(“得道)。 【分析】1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环:包围,围绕/环形的玉;B.池:护城河/池塘;C.委:都是“舍弃”的意思;D.从:顺从,听从/跟从,跟随;故选C。2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而:表顺承,且/表转折,却;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C.之:代词,他们/助词,的;D.则:都是“连词,那么”;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
5、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寡(少)、畔(同叛)、顺(顺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故(所以)、予之为取者(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宝(法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1)从甲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其所强调的“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2)从乙文中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可知,“从其四欲”就可以赢得民心。(3)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而要做到
6、“人和”,就要实施“仁政”,这也正是孟子的思想。【参考译文】:【甲】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比如有一座城)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敌人)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比如另外一座城)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的)武器不是不锐利, 盔甲并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士兵们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势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线,
7、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地势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只靠锐利的兵器。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越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连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着天下人都顺从的条件去攻打连亲属都会背叛的君主。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
8、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2023湖北黄冈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孟子译注)(乙)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9、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馈饷:粮饷。5解释下列加点字。委而去之 _ 亲戚畔之_镇国家_ 连百万之军_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B夫环而
10、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连百万之军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9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_;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_”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答案】5离开 同“叛”,背叛 镇守 统率 6B7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8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9 心胸宽
11、广、善于用人之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委而去之:守城一方弃城而逃。去:离开亲戚畔之: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同“叛”,背叛。镇国家:镇守国家。镇:镇守。连百万之军:统率百万的大军。连:统率。6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A.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小城。之:结构助词,的;B. 夫环而攻之: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之:代词
12、,它;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之:结构助词,的;D. 连百万之军:统率百万的大军。之:结构助词,的;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意思是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所以断句为“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
13、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至:极点;顺:归顺,服从;运筹:制定策略,筹划;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决:决定。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甲文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等内容阐述的道理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乙文中“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14、天下也” 等内容从侧面表现刘邦的心胸宽广;“夫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等内容表现刘邦能利用人所长。刘邦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心胸开阔、能用人所长,所以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而项羽嫉贤妒能,不能和天下任共享利益,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所以刘邦战胜了项羽。从而揭示了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专题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专题 2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三年 中考 解析 备战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469648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