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 ,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 ,字 。战国时期著名 、 , 代表人物。著有 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 之一。四书指: 。二、
2、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开篇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第一层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第二层,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第
3、三层,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四层,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
4、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三、字音字形 郭( ) 兵革( )亩 米粟( )域( ) 畔( )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天时: 。2.地利: 。3.人和: 。4.三里之城: 。5.郭: 。6.环(hun): 。7.城非不高也: 。8.池: 。9.兵革: 。10.坚利: 。11.米粟(s): 。12.委: 。13.去: 。14.故: 。15.域: 。16.以: 。17.封疆之界: 。18.固: 。19.国: 。20.山溪: 。21.险: 。22.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专题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梳理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复习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专题 2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知识点 梳理 原卷版 备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46964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