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内).doc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内).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北京中考)(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之情。(2分)10.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 【答案】9.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2、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
3、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
4、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2023福建龙岩)(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4.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土摇旗呐喊的决心。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5.“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
5、些“泪”?请简述。 (3分)(一) (6分)4.(3分) C5.(3分,每点1分)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2023福建南平)(一)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45题。(6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首句“驿外”“断桥” 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B.“无主” 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
6、,独自走完生命的历程。C.“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手法写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处境的悲凉。D.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5.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一) (6分)4. (3分)C (说明:“夸张手法”错误,是“拟人手法”)5. (3分)采用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1分)。全词借饱受摧残、香气犹在的梅花,(1 分)抒发自己虽屡遭排斥仍坚持正义、孤高傲世(或:忠贞不渝、矢志不渝、独立不倚等)的情怀。(1 分) (意对即可) (2023广东广州)1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
7、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 “衡阳雁去”“霜满地”(2)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之外的家乡,功名未立,没有理由盘算还乡日期。此句用典,表达词人的思乡,却因未建功立业不甘还乡的矛盾之情。【解析】:先翻译句子再分析词人情感。(2023贵州黔东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8、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14.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1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答案】13. 停宿 14. 示例: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15. “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解析】【13题详解】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14题详解】描述诗歌画面
9、,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如,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与江岸齐平,两岸更显宽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船行更加迅疾。【15题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
10、自然的理趣,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023贵州遵义)(二)古诗阅读(7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4分)答案:“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
11、,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答案:D(2023河北中考)一、(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 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6. 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答案】5. 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
12、销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 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榨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解析】【5题详解】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6题详解】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
13、,体会作品情境。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2023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8.
14、 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的悲惨故事。19. 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答案】18. 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 19.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解析】【18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诗歌写一个卖炭老人辛苦烧炭得到千余斤的炭,本想着趁着天寒卖个好价钱,以便换来口中食身上衣,没想到却被宫使蛮横掠夺一空的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19题详解】考查
15、对诗句作用的理解。“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意思是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把”“敕”“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卖炭翁辛辛苦苦得来的炭就这样被宫使残暴的掠夺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奈和无助;在至尊的皇帝的“文书”面前,卖炭翁艰难的劳动、心中的希望、运输的艰辛,全部化为乌有,表现作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020, 黑龙江
16、龙东)(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古诗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答案】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全局、目光长远。(2023湖北咸宁)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17、发生!(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B.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C. 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D. 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2) 诗多偶句,词则有奇句。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请赏析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答案】(1) C (2) 结语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18、;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现实与上文的梦境形成鲜明对照,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是虚写,不是实写,故C错误,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翻译;赏析;(3)感情。(2023湖北襄阳)(二)古诗赏析(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
19、绕“望”展开。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2.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2分)【答案】9. C10. 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2023湖南衡阳)(一)古诗鉴赏(4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20、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0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2分) 11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答案】10示例: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转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11A【解析】11 这首词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
21、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2023湖南常德)(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617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6. 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17. 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3分)【答案】16.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17. (1)面对困境时;(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3)事情有了转机时。【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赏析
22、。“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挚的纯朴品质与行为。【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走过一座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也可用于山水美景或事情出现转机。据此可作答。(2023江苏淮安)(一)(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毕业 考试 初三 语文 复习 古诗词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