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doc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内).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北京中考)(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B. 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C. 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D. 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1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
3、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13.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材料二时汉方事匈奴
4、,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注:袭偷袭。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矫假托。犒犒劳。宾以客礼对待。却之使秦军撤退。事这里指抵抗。式卜式,人名。输交纳。边边防。答: 【答案】11. D 12. 【甲】 13. 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11题
5、详解】A. 拜见/看见/看见/意见; B. 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 C. 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D. 都是“军队”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应是:判断齐师没有伏兵。【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秦穆公派出军队偷袭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卖牛,在周国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礼相待,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全
6、了郑国。材料二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防战事。皇帝派人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我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说:“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不顾性命,有钱的人应该上缴钱款,这样一来匈奴就可以灭掉了。”(2023甘肃天水)(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6-19题。(15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7、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6.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1)持汤沃
8、灌_(2)同舍生皆被绮绣_(3)腰白玉之环_(4)弗之怠_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8. 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3分)19. 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4分)【答案】16. (1)热水 (2) “被”同“披”,穿。 (3)在腰间佩戴 (4)抄书 17. (1)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18. “以中
9、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宋濂心中有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他以学为乐,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 19. 优越条件: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苦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解析】【1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拿了热水来洗濯。汤:热水。(2)大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同“披”,穿。(3)大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间佩
10、戴。(4)大意:我仍不放松抄书这件事。之:代词,否定句子作宾语前置,指抄书。【1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逆旅:旅店;日:每天;食:供养,给吃。(2)重难点词语有:缊:乱麻;敝:破;略无:毫无,一点也不;慕艳:羡慕。【1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在宋濂心中,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
11、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濂以学为乐,因此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1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与探究。通读文章,根据“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可知,作者当年学习的艰难主要表现在:读书难、求师难、旅途难、生活难。与此相比,我们今天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因此,我们今天应该充
12、分珍惜时间,虚心向老师请教,善学乐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
13、,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
14、概就是这样。(2023广东中考)(一)(10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不得志/寻向所志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答案】 A【解析
15、】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项中“诚”都是“的确”、“真的”的意思。故选A。B项中“不得志”中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名词;“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词用。C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项中第一个“屈”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答案】(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两句都是对句,注意
16、对句的翻译,句子结构相同。翻译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做到句意流畅。8.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分)【答案】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标准,将三个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得透彻。【
17、参考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旦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上。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023广东广
18、州)三、(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10分)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
19、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上自劳军劳其筋骨B. 军士吏被甲将军身被坚执锐C.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属予作文以记之D. 使人称谢长跪而谢之曰【答案】B【解析】A.犒劳/使劳累;B.同“披”,披着;C.隶属,跟从/同“嘱”,嘱咐;D.告知/道歉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已而之细柳军(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答案】(1)已经到达了细柳军驻扎的地方。(2)那里的
20、将军完全是可以被匈奴偷袭并俘虏的。【解析】(1)“已而”“之”为重点翻译字词。(2) “固”“袭”“虏”为重点翻译字词。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B. 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军令,周亚夫见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C. 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D.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
21、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营受到阻碍,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答案】C【解析】C项“内心颇为不满”在文中没有体现,文中“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写出皇帝的情感是感动的,充满敬意的。(2023黑龙江哈尔滨)(一)阅读陋宝铭,完成8-10题(8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鸿: (2)形: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孔
22、子云:何陋之有?10.(2分)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答案】8. (1)大。 (2)形体、身体。 9. (1)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 (2)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10.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读笑有鸿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鸿,大。(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在,在于。则,就。名,动词,出名。(2)云,说。何,什么。陋,简陋。之,宾语前置标志。“何陋之有”是倒装句式,翻译时注意调整顺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毕业 考试 初三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