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外).doc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课外).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甘肃白银)(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5分)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水芝:荷花的别称。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21. 根据词意,完成填空。(2分)紧承“盈盈女”,下阕以“_”喻荷花,与上阕“_”一句照应2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C.词中
2、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答案】21. (1)红衣 (2)袅袅水芝红 22. D【解析】【2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叶叶红衣当酒船”意思是: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红衣”指荷花,贺铸有“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据此,这里以“红衣”比喻荷花。“袅袅水芝红”意思是: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与下阙的“叶叶红衣”相照应。【22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D项“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应该是:从“草草”“细细”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酒杯,细细
3、品美酒的动作情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故选D。(2023贵州安顺)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雾气和尘埃。溪口:溪流的入河口。20. 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21. 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横线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A. 在B. 压C. 连D. 出【答案】20. 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
4、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21. D【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对比赏析。新晴野望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喜悦闲适之情。杜甫的春望开篇即写春望所见,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可据此作答。【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炼字的能力。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与“明”相对应的应是“出”,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
5、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故选D。(贵州黔西南)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喜雨(唐)白居易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9. 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 10. 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3分) 【答案】7. 为这场及时雨带来庄稼丰收而高兴,表现出一种关注下层百姓的情怀。 8. “顿”表明这场雨来得及时,立刻缓解了旱情;“定”,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粮食的丰收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字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2023湖北荆门)8. 阅读下面这首
6、宋词,完成下列问题。谒金门春半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注释】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阑干:栏杆。输与:比不上,还不如。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2)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答案】(1)“闲”,“悠闲”之意,暮春时节,词人悠闲地倚栏赏景,看似是轻松之态,实际上表现了词人精神得不到寄托、愁怀难遣、百无聊赖的心境。 (2) 暮春时节,见满院落花而惜春伤怀、叹年
7、华易逝;“莺莺燕燕”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触发孤寂之愁;因所思之人在远方,而引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愁。(2023湖北随州)(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释】贾至:洛阳人,此诗是诗人被贬时所作。历乱:烂漫。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B. 第三句不直言愁重难遣,反怪“东风”无情,不肯吹走他的愁绪。C. “惹”字写“春日”将诗人的“愁恨”拉长,赋予“春日”以人的情感。D. 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深愁苦恨
8、衬良辰美景,构思新奇。11. 古人写“愁”各具特色,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_,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2)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答案】10. D 【解析】此诗巧用反衬手法,以良辰美景衬深愁苦恨,构思新奇,诗人在首联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故是用首联的良辰美景衬深愁苦很,故D错误,选D。 11.(1)一上高城万里愁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23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答人【唐】太上隐者偶来
9、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选自千家诗)7.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B. 从第二句“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C. 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D. 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答案】C【解析】“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思是: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结合三四句翻译可知,这里并没有提到诗人生活的经济情况,也就谈不上“不在意生活的窘迫”,这一联从时间上写出了诗人的无拘无束,塑造隐者形象,故选C。(2023湖南长沙)(一)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感遇(其一) 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葳蕤:茂盛。皎洁:皎明洁净。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林栖者:指隐居者。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8. 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B. 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C. 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
11、郁闷与超脱。D. 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9. 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答案】8. D 9.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解析】【8题详解】A.“兰叶”“桂华”等意象借物抒怀,既实写草木茎干,又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B.本诗所描
12、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生机勃发,清雅高洁;C.全诗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茂盛,秋天里的桂花皎明洁净。世间的草木充满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2023湖南株洲)(三)碎砚诗(清)张锦芳已坠同遗甑,深耕愧寸田。试当初洗日,碎及未焚前。正有文章劫,甘辞翰墨缘。谁能并投笔,抱璞得天全。注释:遗甑:东汉孟敏扛着瓦甑走路,不慎打破,他头也不回继续前行,说:“甑已经破了,看又有什么用呢?”文章劫:指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抱璞: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13、2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B. 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C. 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D. 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23.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22. D 23. 尾联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连笔也丢弃掉,像玉璞一样,不雕不琢,保持本色,默默无闻,而得以全身避害。【解析】【22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颈联是说,能写文章在今天已经成了非常危险的
14、事,所以这方砚大概是有先见之明的,甘愿玉碎,不再与笔墨结缘了。故D项中的“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的理解是错误的。【23题详解】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首联借用典故,是说砚台已碎,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但是,这方砚台是我衣食的来源,我靠着它来“笔耕”,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还是会对它有不舍之情。颔联,叙写作者自己用它最早试笔,而现在幸好它在暴君准备焚书之前碎掉了,免得与那些优秀的著作同遭厄运。颈联是说,能写文章在今天已经成了非常危险的事,所以这方砚台大概是有先见之明的,甘愿玉碎,不再与笔墨结缘了。尾联则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由物及人,说要是真正通达的高人,就该将
15、笔也丢弃,像包含着玉的石头一样,不雕不琢,默默无闻,保持本色,而得以全身避害。作答时,重点抓住“抱璞得天全”来分析。(2023江苏南京)13. 普通的植物一旦入了诗画,就特别有神。米豆觉得文中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芋”很有活力;小轩读到一首古诗,说其中的“芋”也一样。画家和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说给他俩听。秋日漫兴【清】沈瑾学小小一村三十家,家家结个竹篱笆。田角绿擎芋头叶,豆棚黄上丝瓜花。老牛虽瘦不偷力,浊酒譬无聊免赊。最是网船相识熟,寻常买得贱鱼虾。(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版)【答案】10. 示例:这里的“吁”,相当于现在的感叹词“咦”,声音由低到高,是上扬的,语气是惊
16、讶的。 11. 示例:母亲想能像以前种小芋头一样,把远方又大又好的芋头种在家里,不花钱就能让家人经常吃到。 12. (1). 示例:(1)“芋”是戴一笠草帽,穿着一面大绿叶子出场的样子。 (2). (它让我仿佛看到)青苔慢慢爬上台阶,将一片绿色铺染开来的画面。 13. 示例:齐白石先生用夸张的技法突出“芋”的枝叶肥大、恣意伸展,使人感受到“芋”的蓬勃生机;诗人用“绿”写出了芋叶的颜色和生机,再用“擎”字将芋拟人化,表现出“芋”努力生长的力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批注。【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中的情感理解。【12题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通读文段,了解对话内容和情境,结合文章相关内容
17、进行补写。【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023江苏苏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注】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5.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
18、象。B. “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C. 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D. “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6. “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7. “地卷银山万马奔”中“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案】5. C 6. 示例: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
19、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7. 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解析】【5题详解】C.该联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本题作答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示例一: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示例二:喜欢“千家吼”。“千家吼”以拟人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潮奔腾而至时犹如千军万
20、马的声势,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比较呆板,体现不出这种气势。【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地卷银山万马奔”是说钱塘潮排山倒海,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所以一个“卷”字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2023江苏盐城)(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咏牡丹(其二)卞元亨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注】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谈军部先锋。枯枝:指枯枝牡丹。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成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
21、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7. 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8. 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7.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 8. 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解析】【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意思是草堂旁边的松树、菊花都已经凋零,只有西园以前的牡丹还在独自开放。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草堂的松菊和西园的牡丹两相对照,通过描
22、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与题目“咏牡丹”相呼应。【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自是枯枝存劲节”,只有旧牡丹还保留着坚劲和气节,表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依依唯恋故人还”,根据第个注释对“故人还”的讲解可知,诗人被遣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祈祷,最后花忽大放,诗人果遇赦还。诗人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2023江西中考)(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庆清朝慢 踏青【宋】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毕业 考试 初三 语文 复习 古诗词 阅读 课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