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课文简介:齐桓晋文之事在孟子中是一篇长文,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全文 以“保民而王”为核心逐层展开,既一气贯注,又收纵自如。先从正面入手,论述“保民”的根源是“不 忍之心”,进而指出“不忍之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推恩”保民;接下来从反面辨析“王” “霸”之别, 指出“发政施仁”才能“王天下”;最后,点明“发政施仁”的关键举措是“制民之产”,又回到“保民” 的主题。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把握文意,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了解孟子和齐宣王论辩
2、的四个回合。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辩特点,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4、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孔孟所处的历史时代,理解其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并思考这些思 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提升文言阅读素养;分析人物性格和孟子论辩风格。教学难点思辨阅读,探讨仁政思想的现代意义。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社会背景介绍:战国中期,是诸侯之间争斗不息、兼并不断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 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
3、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史记 -孟子荀卿传)而齐国在东方诸国中实力强大,齐宣王的父亲齐威王曾经两次大败魏军(一为公元前353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道
4、芷阳间行(取道)(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2、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2)牛何之(去、往)(3)臣闻之胡屹曰(助词,无意义)3、舍(1) she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2) sh4舍之!吾不忍其毂解(释放)(3) sh4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4) s*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5) sh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4、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第三课时一、思考探究:1、比较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会理想、治国理念方面的异同点。明确:侍
5、坐和齐桓晋文之事两篇文章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如都重视安养民众。也有因论说重点 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如孔子重视“为国以礼”,孟子强调“发政施仁”。就整体而言,两篇文章爱“民” 望“治”,重“王”轻”霸。推仁”讲“礼”,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其中的 许多论断至今仍为人们认可、重视。2、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 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明确:古代文化经典有很高的思想文化价值从齐桓晋文之事来看,孟子治国理念可以概括为四点: “君为中枢”“宽政爱民”“制民之产”“崇礼重教”。这样的理念在今天自然还有相当的借鉴价值。但
6、是古代文化经典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孟子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在重视“保民”的同时,有对平民百姓有一定程度的歧视。在孟子生活的 年代,这样重“士”轻“民”的态度并不罕见,但在今天,要对其局限性有明确的认识,进行批判性阅读, 而批判性阅读本身就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形式。而且,孟子将治好国家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君主的观念转变 和善性自觉上,期待贤君明主推己及人,在当时固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在今天看来,就与现代国家 的治理理念相去甚远了。孟子的“王道”主张,最终还是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肯发善心并懂得推恩的基础上, 在战国列强纷争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
7、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因为如此,孟子虽能言善辩,说得宣王心服 口服,但事后宣王并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孟子在齐国待了几年,也曾多次企图说服宣王行王道,但 始终不得志,结果只能悻悻离去。3、结合原文,赏析孟子论辩的风格。(1)气势浩然,逻辑严谨。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 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 皆宜。”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恣肆,各段之间又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孟子散文的气势源于他坚毅的人格, 他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广博的学问,气盛则言宜,所以谈起话来理直气壮,刚柔相济,词锋 犀利。但本
8、文不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而且逻辑上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表面上散漫无纪,实则始终 围绕“保民而王”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础,进 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论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至此, 孟子才展开仁政蓝图,令齐王心动目眩,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 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2)取譬设喻。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有人统计,孟子全书共261章,其中有93章共用了 159 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
9、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本篇也是如此。如,“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 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缘木求鱼”“邹人 与楚人战”等等,非常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地说明了道理。孟子这些比喻,并非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凭空 造说,带有寓言性和夸张性,却并不给人虚假之感,而是更显道理之真,情事之实。二、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年,于桂陵;一为公元前341年,于马陵),并以善于纳谏著称,有“战胜于朝廷”之美誉(邹忌讽齐王 纳谏)。齐宣王本人也曾经攻破燕国都城(公元前314年),威震诸侯,并且继承其父遗业,在稷下(齐国 都城临淄稷门附近地区)扩置
10、学宫,招揽士子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正以客卿身份在齐宣王 身边供职。齐宣王有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大欲,却没有行王政的志向和信心。要在思想上破其所有,立其 所无,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最终说 动了齐宣王,并从正面提出了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齐宣王野心勃勃,很想凭武力称霸中原,所 以一开始就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用心非常明显。孟子是极端反对霸道的,他曾说“五霸者,三王之 罪人也”(孟子-告子下)2、作家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刍八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相传
11、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 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 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一一“亚圣”。他在哲学 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
12、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 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 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 书。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3、题解“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先后是春秋时候的霸主;“事”,事业,就是用武力称霸于诸侯的事 业。本文是问答体散文,记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桓共、晋文公实行的是霸道,而文中齐宣王 以此为话题展开问询,孟子转移了话题,而谈论“王道”,认为“霸道”不可行。全篇都是一问一答,在 问答中展开辩论。二、字音检测(预习内容)毂解hu su 便嬖pian
13、bi 放辟fang pi 庠序xiang褊小bi&n 邪侈chi 胡航h6 忖度chn duo三、初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一一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第二部分一一“王说,曰”至“王请度之”;第三部分一一“抑王兴甲兵”至“其若是,孰能御之”;第四部分一一向齐宣王阐述“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四、细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本文就是孟子与齐宣王这次谈话的记录,可分为四部分。(四次辩论)1、第一部分(开头至“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重点字词:无以:不得已。以,同“已。作止讲。王(wang):用作动词,指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保:安。莫之能御: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挡。胡酰(he):齐王的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1.1 齐桓晋文 教学 设计 教案 课件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