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docx
《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设计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 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 对性的评价工具”。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 和适切性,教学评价必须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的学习结果,例如沟通技能、 操作技能以及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等;第二,评价的标准应该是清晰且 具体的、精准且逐级细化的。教学评价应分析特定年级“应该怎样表现”与 “真正表现行为”之间的差异,方能检验教学成效并实施补救教学。表现性评 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能够检测传统纸笔测验难以检验的高阶认知能 力、情感、态度等
2、的情况,“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构成积极的影 响。如果在高利害评价中合理使用表现性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将会发生 积极的转变”。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一书指出,“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让学生在真 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 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 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评价就像汽车驾照考试。第一步理论 考试,第二步场地考试,第三步路考。理论考试相当于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 借助的是记忆还原。路考则是驾驶能力测试,属于表现性评价。场地考试则在 两者之间。后来,实际道路考试中
3、还增加了通过人行横道线、学校区域、公共 汽车站、夜间行驶等内容,其目的是考查驾驶者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各种知识与 技能进行驾驶的能力。三项考试都很重要,但并非同等重要。知道交通法规的 度,它是评价学生表现的最重要的部分。表现等级,也叫“成就水平”。表现等 级要注重彼此的连续性。等级描述的完整性体现在:评价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 在评分规则中找到相对应的位置。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2)语言表达的清晰性评分规则中的语言描述必须是清晰、明确的,教师、学 生、家长等都能理解评分规则中的描述。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原本模糊、笼统的 词语,如“喜欢” “积极主动” “书写美观”等,在评分规则里
4、都要结合教材的 使用情况用具体、明确的词语来代替。无论是对过程还是对结果进行评价,评分 规则都必须将每个等级学生具体的学业成就应该达到的目标具体描述出来。如“书写美观”的要求可以具体描述为“字写得规范、端正,大小基本一致,整体 布局合理”。这样明确、清晰的评价语言就是一个具体的、清楚的任务,学生就 能尝试着去完成。(3)规则开发的合理性、实用性所谓合理,就是评分规则中 描述的每一个等级的表现水平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分 规则中找到与自己学业水平相对应的描述。评分规则对所有学生都具有适用性。 借助评分规则,相互独立的不同评价者能对某个具体的表现给出大体一致的评价 等级。也就是
5、说,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在评分规则面前是平等的。所谓实用,就 是评分规则要易于操作。每个等级水平的具体描述中要有体现学习目标评价本质 特征的关键词句,能帮助评价者快速理解评价目标的核心特征,并掌握它的用法; 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从而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能为教师的教和追踪学 生的进步提供必要的信息。尤其是课堂上实用的评分规则,学生能够随时利用它 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为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有用的信息。综上所述,进行表现 性评价任务的开发与设计要注意三个核心要素的相互关联,前后照应。适用于表 现性评价的目标需要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任务来落实并加以检测。反过来,表现性任务要基于目标,明确指向目标,才能完
6、成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评分规则是目标在内容维度和表现维度上的具体刻画,是为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服务的。因此,评分规则必须源于目标,与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足以证明申请驾照者能独立开车。这就是驾照考试中需 要“表现性评价”一一路考的原因。只有通过路考,才能证明你有能力且能负 责任地驾驶。这给教学带来的启发是:教学评价要与实际生活有关,并与真实 生活产生联系,以真实或虚拟的问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或解决问题 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引进类似“路考”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评价任务,既评 价学生的所知,又评价其所做;既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结果进行评价,又对其行 为表现过程进行评价;既评价
7、学生某个学习领域、某个方面的认知能力,又评 价其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与成长,促进“标准一教学一评价”的一体化,从而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二、表现性评价的构成要素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构成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第 一,目标居于课程的核心地位。评价目标就是“评价的方向和归宿”,指的是 我们期望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性评价不是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回忆,而是完 成任务能力的展示。它强调真实情境中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求学生必须综 合而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和判断,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有个 性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创造性
8、地解决问题”。因此,与表现性评价相匹配 的目标必然是那些居于课程核心地位的,需要持理解的,最终指向核心素养 的,具有情境性、复杂性特点的高级目标。例如,复杂认知过程中的观察、联 想、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等审美创造能力;情感目标领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作目标领域的实验 操作、绘画、表演等。第二,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任务。表现性任务是为检测 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而设计的。它通过“真实”情境引发学生的表现性行 为,搜集学生各项能力发展情况的表现证据,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所谓“真 实”,是指评价所测的能力要与生活接轨,要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习得进行迁 移
9、、综合运用。这里的真实是有意义的真实,不仅要测试学生知道的,还要评 价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做的。纸笔测试中的填空、选择、阅读理解等书面题目, 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及相关技能进行测试,却无法考查其运用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表现性评价旨在改变这种局面,不仅考查学生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已有学科知识、思维和工具 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关注非认知要素。因此,表 现性任务应该尽量与真实生活接轨,强调复杂性和情境性,突出任务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为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提供帮助。第三,收集表现证据的 评分规则。与传统的纸笔测试不同的是,面对表
10、现性评价时,学生需要建构反 应、完成任务、展示能力,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和行为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和复杂性。因此,表现性评价无法像传统的纸笔测验那样有一个标准答案,它 包含必要的主观判断。如何才能使判断合理、公平和公正呢?这就需要评价者 事先详细地描述出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标准,也就是评分规则。评价 前,它能够让学生明白“目标在何方”;任务完成后,它能够让评价者有方 向、有依据地记录和衡量学生的各项表现指标。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与运用目标和课程内容不同,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常常要跨 学科、跨时间进行评价。在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评 价
11、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促成评价任务与新课程标准紧密联系,促成教学 资源统整使用。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为例,谈一 谈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与开发的步骤和策略。1 .分解与转化评价目标的界定“评价所要评的就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评价目标必须与学习目标 匹配。”界定评价目标时,首先要回答以下问题:(1)要评价哪一个学习目标 的达成情况? (2)任务应该聚焦哪一个板块的内容? (3)应该评价哪一项复 杂技能?新课程标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规定了每一学段学生 应知应会的内容。但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往往是概括的、笼统的。这就需 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把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
12、标转化为具体的单元/主题或课时目 标。要实现这种转化,要运用相应的目标分析策略和程序。新课程标准“识字 与写字”第二学段目标指向情感态度、识字质量、识字方法、书写习惯及质量 等几个维度,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段目 标中的“兴趣”来自实践体验,更来自对丰富的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兴趣 是基础,习惯则是积极情感和能力、素养的体现。如何将此类纸笔测试无法测 量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可触摸并为之努力的具体目标呢?首先,寻找关键词。在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个目标中,核心概念是 “兴趣” “习惯”;“浓厚” “主动识字是修饰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其次, 扩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表现 评价 设计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