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8分)1.(10分)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班级举行“经典浸润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任务一:撰写倡议书】根据要求,参与下面倡议书部分内容的撰写。读书,可以让你即使身处偏(pi)之地也能放眼世界;读书,可以让 你即使在怅惘之时依然可以感受生命的馨香。读书吧,让书里动人的情节, 打湿眼眶;读书吧,让书里的无限哲思,启迪思想。*同学们,读书节的帷幕已经拉开,(y6ng)跃地投入到经典阅读活动 中吧,让读书的种子在四月萌发。(1)根据拼音,写出处相应的汉字。(2)文中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man
2、g kuangB.mang kuangC.wang kuangD.wang kuang【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下面是以阅读为主题的演讲稿部分内容,请你参与校对。有朋友曾问我,读书能改变人生吗?我总觉得,阅读需要一点一滴去积累,它丰 富的是 ,提升的是 ,陶冶的是 ,锻炼的是 ,它 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在我们追寻人生梦想的道路上,之所以要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在读书学习上, 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头脑人的情操人的修养人的体验A.B.C.D.(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D.(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
3、一项是 CA.要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在读书学习上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B.之所以要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在读书学习上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C.之所以要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在读书学习上,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D.之所以要把更多宝贵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任务三:阅读积累】(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自己的
4、谦称。D.兼葭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pi”写作“僻”;“y6ng”写作“踊二(2)本题考查字音。根据积累作答。“惘”读作“wEng; “眶读作kudng”。故选:Co(3)本题考查短语的运用。根据语境,结合短语搭配习惯综合分析。阅读能丰富“人的 体验”,能提升“人的修养”,能陶冶“人的情操”,能锻炼“人的头脑”。据此可知,顺 序为:。故选:Ao(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成分残缺,改为:之所以要把宝贵的时间更多地用在读 书学习上,就是因为我们能通过阅读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故选:Co(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BD.正确。C.有误,“青
5、青子衿”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子:你的。故选:Co【解答】答案:(1)僻 踊(2) C(3) A(4) C(5) C【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 止匕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 .(8分)班级组织与诗文相关的创意小制作活动,请你参与。小语:将“兼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等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制作诗词小灯笼。小文: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题 在书签上,寄给我们班上学期转学的同学,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小青:将“芳草鲜
6、美,落英缤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等名句,配上同学们拍的风景照,贴在宣传栏内,办一个诗画展。【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 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河之洲(注意“洲”书写)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注意“涯”书写)落英缤纷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注意“拂”书写)【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 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二、阅读(52分)3 .(7分)诗歌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7、,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含蓄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 得到举荐。B.诗的前半部分写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C.“端居耻圣明”的意思是,自己只能端坐在洞庭湖边,为无法观赏圣明的景象而感到 羞耻。D. ”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作者用这句诗隐喻自己想出 来做官而没有途径。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豚栅(tiinzhd),小猪猪圈。鸡栖,鸡舍。(2)本诗无
8、一字正面写社日,却将社日之景写得淋漓尽致。你从诗中读出了社日的哪些 景象?请结合主要词句简要分析。【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 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 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 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 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 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社日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
9、富庶、兴旺的江 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 度巧妙,匠心独运。【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只能端坐在洞庭湖边,为无法观赏圣明的景象而感到羞耻”有误。“端居耻圣 明”的意思是: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故选:Co(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 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 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城,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 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
10、写到村居 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 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 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 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春社 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 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 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 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
11、答案:(1) C(2) 一二句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写出了节日的喜 庆气氛;“半掩扉”三个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 日;三四句“家家”二字,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醉人”二字生动传神,不由得让人联 想到村民丰收后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译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 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 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西斜的
12、太阳 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 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 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4 .(4分)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向中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让我们获得知识 的同时,也学到了朱自清学术研究的态度。小文同学本学期学习了诗经中的四首, 想对诗经有更深的了解,你建议他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去读经典常谈及诗经? 请简要介绍。【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掌
13、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名著知识积累。【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二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C它 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 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答案:本书共计13篇,不必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小文同学最近学习了诗经中的内容,可以挑选经典常谈中 诗经第四来阅读。【点评】对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 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 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
14、忆。5 . (13分)阅读回答问题。【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 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 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 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儿经
15、其门,必为名士。元 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 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裴度:唐朝杰出政治家,当时按例应到连州任职。质:抵押。没:没收。(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像狗的牙齿那样深同“谐”,和谐同“已”,已经A.其岸势犬牙差互 B.悄怆幽邃C.如何与母偕行D.其以没者(2)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中的“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例句:以男女质钱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C.能以径寸之木,为官室、器皿、人物(核
16、舟记)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A.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B.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C.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D.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甲文中,柳宗元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和自己“凄神寒骨”的感受,这正是作者贬 官失意后孤凄之情的反映。B.柳宗元本该调任柳州,因担心刘禹锡体弱不能适应播州恶劣的环境,就上书陈情,让 刘禹锡换任柳州。C.柳宗元是个体恤民情的好官,他革除了当地以人抵钱的恶习,并自己出钱赎回了已经 被钱主没收的孩子,还给他们的父母。D.甲、
17、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柳宗元的真性情,他会为自己贬官的境遇而忧伤,也能用温 暖的情怀关怀朋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分析】参考译文:【甲】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 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 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乙】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
18、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 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 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 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 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 ”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 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 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 钱
19、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 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 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 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ABD.正确;C.有误,句意: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偕,共同,一起。故选:Co(2)本题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因为;B.认为;C用;D.表修饰,不译;故选:Co(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 上任。根据句意可断句为
20、: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故选:Ao(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CD.正确;B.有误,根据乙文第一段中的“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 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可知,柳宗元是担心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 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 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故选:Bo(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重点字词:西南,向西南;而,表修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 见,时隐时现。句意:向小潭西南望去,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 时现。重点字
21、词:如,如果;异,不同;永诀,永别。如果母子不在一处,(这次分别)可能 就会成为永别。答案:(DC(2) C(3) A(4) B(5)向小潭西南望去,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如果母子不在一处,(这次分别)可能就会成为永别。【点评】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 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6.(10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笔记梦梁录中,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居家七件事一一柴、米、油、 盐、酱、醋、茶”。而今日家家
22、户户都必备的调味品糖,却不在其列。原因是,那时还没 有白糖,砂糖也极其珍稀。即便王.公贵族,也并非想有就有。糖之难得,在于制糖技术的限制。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玄宗派人去 印度学习制糖术,自此,中国的制糖技术一直在与国外的交流互动中前进。从原始的暴 晒蔗汁、到高温蒸煮脱水,再到在糖浆中加石灰凝固法,最后到明朝的黄泥淋水脱色法 的发明,历时近千年,甘蔗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变成白砂糖。明末清初,白糖在中国已大众化,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却正成为奢侈品。1637年, 英国派出了一个船队,其中一部分船到了广州,购买了糖1000担。这是东印度公司档案 中首次提及购买中国糖。(选编自奢侈的白糖) 材
23、料二无论古今,甘蔗都是制糖最主要的原料,制糖的第一步,即是把甘蔗轧榨出浆水 来。即把甘蔗夹在两根巨轴中间,以牛力挽运,轧蔗出汁。通常反复轧三次,直到榨干 为止。剩下的甘蔗残渣,还可以当作柴火。这种方法,至今在海南、云南的一些地区仍 有所沿用。明朝嘉靖年间,某个制糖作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屋顶瓦片上的泥土,落进了 储存糖液的漏斗之中。制糖的原材料受到污染,估计得报废了吧?谁知,这些常人看来 脏兮兮的泥巴,反而起到了吸附杂质的作用,让糖液凝结为优质白糖。苦苦思索制糖技术的匠人,由“坠瓦事故”受到启发,发明了 “黄泥水淋法二“色 白如霜”的白糖面世了,这是中国古代的制糖匠人耗费了一千多年才完全突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李沧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