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11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docx
《成信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11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信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11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1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填埋处置概念和分类,基本要素,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填埋场封场管理;掌握填埋场中垃圾的降解与稳定化,影响场内垃圾降解的因素,填埋场容量的计算, 填埋场中气体的收集、预处理及利用,填埋场中气体产生量的计算,填埋场渗滤液的特性与 处理,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了解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掌握安全填埋场结构形式和特征,安全填埋场的基本要求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技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填埋场中垃圾的降解与稳定化,影响场内垃圾降解的因素,填埋场容量的计算, 填埋场中气体的收集、预处理及利用,填埋场渗滤液的特性与处理。难点:填埋场中气体产生量的
2、计算,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三、教学内容(一)概述在生产过程中,即使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去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实现固体废物的综 合利用和资源回收,利用最有效的循环经济去处理固体废物,但最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大 量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存在,如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某些危险性废物等,将以终态排放和 长期留存方式存在于环境中。这些废物有些可能自行降解能力很弱,并含有各种有害成分。 在以前,固体废物处置大多是无控制排放、堆存、倾倒在荒地、废坑或水体中,结果污染成 分以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参与生物圈的循环,最终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为了防止 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最终
3、安全的处置,使其安全化、稳定化、无害 化。因此,最终处置的目的是采取有效措施,使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从而解 决固体废物的最终归宿问题,这对于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最终处置基本含义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继续利用的固体污染物终态,因其富集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而对生 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影响,必须把它们放置在某些安全可靠的场所,以最 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措施,称之为固废处置(固废的后处理)。 它是固废全过程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环节。2、最终处置基本要求 处置场地应安全可靠、适宜,通过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使固体废物被有效隔离,使 污染物质不会对附
4、近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更不能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 在选择处置方法时,既要简便经济又要确保符合要求,保证目前及将来的环境效益。 尽可能减少进行最终处置的固体废物量,以及其有害成分的含量,同时为减少处置 投资费用和处置场使用时间,对固体废物体积应尽量进行最大压缩。必须有完善的环保监测设施,保证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处置场地设施结构合理,封场后要定期对场地进行维护及监测。3、最终处置的基本方法目前对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隔离屏障划分为天然屏障隔离处 置和人工屏障隔离处置;另一类是按处置场所分为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天然屏障是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地质构造及特殊的地质环境所形
5、成的屏障,能够对污染物 形成阻滞作用。而人工屏障隔离的界面则是人为设置的,如使用适当的容器将废物包容或进 行人工防渗工程等陆地处置是利用陆地的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处置固体废物的方法。海洋处置,包括海洋倾倒和远洋焚烧两种方法,是以海洋为受体将固体废物处置的方法。 海洋倾倒可直接将废物倾倒也可先将废物进行预处理后再沉入海底。远洋焚烧是将废物运到 远海进行焚烧,以避免对人类生存区域的大气环境的污染。(二)卫生土地填埋1、概述卫生土地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将被处置的固体废物在密封型屏障隔离的条件下进行土 地填埋,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将垃圾压实减容、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 在整个过程对公共卫
6、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垃圾方法。卫生土地填埋法始于60年代,并首先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应用,随后在实际应用 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由于卫生土地填埋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置量大、费 用较低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广泛采用的固废处置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卫生土地填埋主要分厌氧、好氧和准好氧三种。好氧填埋实际上类似高温堆肥,其主要 优点是能够减少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降解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数量;同时具有分解的速度 快,能够产生高温(可达60)有利于消灭大肠杆菌等致病细菌。但由于好氧填埋存在结 构设计复杂、施工困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大中型卫生填埋场中推广应用很
7、少。 准好氧填埋介于厌氧和好氧填埋之间,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但准好氧填埋的造价比好氧填 埋低,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少。厌氧填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施工相对简单、投资和运 行费用低、可回收甲烷气体等优点,目前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采用。2、填埋工艺及技术厌氧卫生土地填埋工艺及技术特点是进场垃圾分单元、分层进行填埋,每天1个单元。用推土机将垃圾车卸下的成堆垃圾推平,以0.7m左右的虚铺垃圾作为碾压层碾压,反复压 实后层厚不大于0.4m,垃圾压实密度大于0.8t/m3,每单元垃圾层累积厚度约2.5-3m后覆土 并压实,覆土厚度0.3m。由此就构成了一个填筑单元。同样高度的一系列互相衔接的填筑 单元构成一
8、个升层。再在此层上进行下一个填埋层的作业,依此类推,直至设计标高。完整 的卫生土地填埋场是由一个或多个升层组成的。当填埋达到最终设计高度之后,再用一层 90120cm厚的土壤覆盖压实封场后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卫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分层结构包括垃圾层、覆盖土层和终场覆盖层。覆盖土层包括日覆盖层、中 间覆盖层和终场覆盖层。日覆盖层一般每间隔2. 8m垃圾层覆以0.15-0. 2m厚的自然土或粘 土压实,并尽量作到当日覆盖,以防止垃圾中的轻质物飞散,保持作业面整洁,抑制臭味, 防止蚊蝇孽生。中间覆盖层一般每一作业区完成填埋高度8. 7m后,进行中间覆盖,粘土覆 盖层厚度为0. 3-0. 5m,功能是减
9、少渗滤液产生及防止填埋气体的无序排放。1、填埋场的选择在评价一个用于长期处置固体废物的填埋场场址的适宜性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主要 有: 填埋场所需面积; 垃圾运输距离; 场地位置的选择;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土壤与地形条件; 气象和地区环境条件条件; 场址封场与最终开发利用 3、填埋场的生物降解过程第一阶段的好氧分解阶段;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的产酸阶段(发酵阶段);第四阶段的产甲烷阶段;第五阶段的稳定阶段。上述5个阶段并非绝对孤立,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有时会发生交叉。各阶段的持 续时间因废物、填埋场条件不同而异。由于垃圾是在不同时期进行填埋的,在填埋场的不同 部位,各个阶段的
10、反应都可能在同时进行。4、填埋场防渗技术单层衬层系统复合衬层系统双层衬层系统多层衬层系统5、填埋场的设计与污染控制(1)填埋场面积和容量的确定填埋场规模与服务年限型号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填埋规模(t/d)500t/d以下5001000100030003000以上服务年限(a)*5*84124154 = 0WPV = 365 J + CD【例】一个20万人口的城市,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为0.8kg,如果用卫生土地填埋 法处置,覆土与垃圾之比为1:3,填埋后,废物压实密度为800kg/n?,填埋场填埋的高度 为10.0m,试求填埋场运营20年所需的填埋面积和填埋场总容量。解:每年填埋的垃圾体积:、了
11、 365x0.8x200000 365x0.8x200000 八”“3、V =+= 97333.3(“)800800x3当填埋场填埋高度为10.0m时: 每年垃圾填埋所需占地面积:A = 97333 .3/10.0 = 9733 .3(m3)如果填埋场运营20年,则所需填埋面积:A20= 9733 .3x20 = 194666 (m3)运营20年后填埋场的总容量:V20= 97333 .3x20 = 1946666 (m3)答:填埋场运营20年所需的填埋面积和填埋场总容量分别为1.95X105 m2和1.95X106 m3o(2)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卫生土地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数量和性质与许多因素有关
12、,其来源有三个方面:一以各种 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二是垃圾本身持有的水分;三是垃圾中的有机物经分解后 产生的水分。与前者相比,后两者量较少,前者是决定渗沥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水; 垃圾含水; 其他。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涌出水垃圾含水垃圾填埋场水的平衡示意图流出 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渗水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确切估算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国内外填埋场的运营经验,垃圾渗沥 液产生量主要取决于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由大气降水 产生量的确定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比较简便的计算公式为:1000填埋运行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量(m3/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信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11章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成信工 固体废物 处理 处置 教案 11 最终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