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docx
《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过秦论》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过秦论优质教案教学目的1 .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2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3 .相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一仁义不施是秦王朝快速灭亡的 缘由。教学设想1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快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 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终一段。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确定程度上带 有主观色调;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调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 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2 .教学方法。课文练习只
2、要求背诵最终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 虑,但从教学的须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为此,拟采 纳诵读教法。背诵应有严格要求,但个别地方可以放宽。如第2段列出九国 的依次是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而第5段则 是,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据此可以看出, 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东六大国置前,三小国置后,至于六 说到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一攻,指统一六国以前;守,指统 一六国之后。划分层次:第一层(开头至则不行同年而语矣)对比论述九国之 师和陈涉之众的力气。开头指出秦王朝的优势仍旧存在,这是对 比论述的前提。对比则表明陈涉的地位和农夫军的武器及素养远 不如九国之君
3、及其部队。要害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八字,是 为全文的结句设伏的。其次层(然秦以区区之地至结句)照应全 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二句照 应第3段,一夫三句照应第4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全 文中心论点。诵读诣导: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说秦之过,确定要读 得有气概,表达出作者过秦的深意。且夫一推动一层,领起争论的口气。以下连用六个也,用极其确定的语气读。 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属(于)非皓(于)非抗(于)和非及。(非 及后其实也可加于)。 向时之上也后作一顿,为下句转折畜势。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一也后有较长停顿。如去掉也字, 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结句,
4、可见作者有意为下文蓄势, 所以述而不问。试使三句,重复上文之意,换假设口气,再作一金且。 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势,以下节节上升,至为天下笑者达于顶 峰,稍作一顿,再逼出何也一句。仁义不施是一篇纲领,用深责语气读;攻守之势异用说明语 气读,寓不知天下之势之意。以上内容都穿插在诵读过程中说明。三、总结全文。1 .归纳全文中心。让学生答课文后练习第一题。答案:其次种。注:人教社教参认为答案是第一种,误。理由参见前面的引文 (一)。要敬重作者原意。再问学生: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借古喻今,劝谏西汉统治 者实行仁政以安民。)试从前面的引文(二)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2 .分析本
5、文论证方法。以史实为论据。问:本文前三段纯属叙史,这跟作者要论证的观点有什么关 系?(秦统一全国前对诸侯处于攻势,统一后对全国人民处于守 势,是为了说明攻守之势异这一点的。)秦王朝在这不同的两个 时期内所实行的政策有区分吗?(处于攻势时期采纳的是诈力政 策,处于守势时期采纳的是压迫人民的政策,二者在本质上是没 有区分的。)试用引文(一)中的话来说明。(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其道不易, 其政不改包含了怎样的意思?(仁义不施。)板书:用史实作论据。对比论证。问:第5段以九国之师跟陈涉做对比,有什么作用?(九国之师 拥有大批谋士、精良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
6、无法战胜秦国,而一 群斩木为兵的农夫军却战胜了秦国,这说明秦的暴虐无道已使它 失去天下之民。)试用引文(二)中的话来说明。(民危一陈涉的星 星之火点燃了燎原烈焰)。问:本文还有哪些对比?(秦人开关延敌与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进的对比;会盟而谋弱秦与争割地而赂秦的对比;序八州而朝同 列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鬼的对比。)指出:这些对比跟论证只有间 接的关系。板书:对比论证。3 .语言特色。先让学生举出若干对偶句和排比句,再举出若干散句,并说明 这样写的好处。归纳:骈散结合,读起来声调铿锵,而又不觉呆板。四、做课文后练第三、四题。附答案如下:(个别题答案与教参不同)第三题1. AC2. AD3. 四利字均有
7、微小差别:A.利益,与害相对。B.锐利。C.顺当。 D.有利条件。4. BC第四题1 .席(名词作状语)卷天下,囊(名词作状语)括天下(注: 人教社教参以此二字在文言文中作动词用,误。)2 .争(动词作状语)割地面赂秦。3 .会盟而谋弱(形容词用如动词)秦4 .弱(形容词定语)国入朝。大国中孰前孰后并无确定的准则。背诵时就不确定非照原文依次 不行。其次,第2段还列出20个人名,是举例性的,不过是作 此顺手拈出(例如乐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类),背诵时 不确定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依次。总之,要从总体着眼, 只要不违反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计较个别字眼,当然,关键的字 眼决不容许出现错误,这是背
8、诵长文(千字以上)的原则。3.课时支配。本文拟用3课时诵读。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及过秦论写作意图,分析全文布局, 诵读第1、2两段。其次课时:诵读第3、4段。第三课时:诵读第5段。预习支配1.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精确。补充注音如下:宥殳(xio)函 膏腴(y)合从(zng)(以下约从从散 之从皆读zng)翟景之翟读zhi (凡姓皆如此读)墨翟之翟读d (名) 召(sh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读。镶(z)笞(ch 1 )因利乘(chng)万乘(shng)之势 将(jing)数 百之众思索下列问题1 .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 么目的?2 .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
9、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 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终指 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快速灭亡的根本缘由,这是从史 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 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接着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 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 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终一个君主一子婴的过失。过秦论显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 以能读诗书
10、、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 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 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斗争破坏,社 会经济凋敝,人口削减,所以他极力主见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 上疏,指责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扬这种主见写的。论古是 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当留意的一个问题。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1 .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二)争论部分:指出秦王朝快速灭亡的缘由(最终一段)2 .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语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