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2)-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庄子养生主的第一个寓言。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 保存天性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养生”的表层意思是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但是庄子想要说的主要是如何 立身处世,怎样在一个不够理想的生存空间里,让自己生命的内涵延展得更理想些。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 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 伤神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深入思考“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义, 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2
2、、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文章寓意,体悟文章思想主旨,学习庄子哲学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学重点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从而全面把握文章寓意。教学难点领悟文章寓意,思考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 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生平行事 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
3、传。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 园吏。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 为“老庄哲学”。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 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 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孱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据传,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动词,解:作为)3、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4、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
4、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5、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制定)6、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是)(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介词,被)而1、臣以神遇而不以R视,官知止而神欲行8、不足为外人道也于1、合于桑林之舞2、而刀刃若新发于硼3、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虽然,每至于族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不拘于时,学于余7、乃设九宾礼于廷8、燕王欲结于君妫 八、1、若然向然2、虽然,每至于族3、吴广以为然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5、火未及然6、棘使之然也(介词,对)(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介词,从)(介词,对于)(介词,到)(介词,从)(介
5、词,比)(介词,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跟)(象声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形容词,对)(转折关系连词,但是)(动词,燃烧)(代词,这样)(表并列关系)2、技经肯紫之未尝,而况大靴乎(表递进关系)3、所解数F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表转折关系)4、提刀而立5、善刀而藏之乎1、技盖至此乎2、依乎天理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表修饰关系)(表顺承关系)(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同“于”,引出对象,不译)(同“然”,形容词词尾)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思想主张:关于庄子思想的渊源,司马迁指出:“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明老子之
6、术”(史记老 子韩非列传)。书中对于儒墨等当时显学,多有诋皆,并表现了愤世嫉俗的精神。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 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 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宣传、教化、劝导都是人性中的“伪”,应该摒弃。对 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 低于儒家和佛家。写作特色:1、大软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他子书也运用寓言,但 多从
7、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中引用:庄子“寓言十九”则多是作者所虚构。其他子书的寓言多为短小故事, 插入议论之中,以资譬喻或论证:而庄子中的部分寓言,则扩展成篇,将作者的议论,寓于故事人物 口中。这些类似短篇小说的寓言,虚构了人物与故事情节,有动作、有对话,还有肖像、表情的描绘,与 墨子、孟子中基于实录的一些对话式语录大不相同。2、庄子还以想象丰富,结构灵活见长。凭 空虚设,海阔天空,放纵自由,宏伟壮丽,诙谐怪异.后世影响及评价:庄子在文学上的影响很大。自宋玉、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作家几乎无一不 受到它的熏陶。在思想上,或取其愤世嫉俗、不与统治者为伍;或随其悲观消极,自解自嘲。对于庄子 的艺术,或者
8、赞叹,或者仿效,或者从中取材而化为己意。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在思想和艺术上 都从庄子那里吸取了许多营养。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鲁迅:其文则汪洋押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 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南怀瑾论及儒、释、道时有这样一番比喻:儒
9、家是粮食店,没有儒家,我们的精神就要挨饿。佛家是 百货店,里面是人生必须品,各样东西自己去选。道家是药店,平时用不上,生病则必定要自动找上门去。 2、题解庖,厨师。丁,人名。丁即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解,分解、分割。二、预习检测1、字音庖pdo 履1位 酷huo 碧xu 郤xi 领kudn繁 qing 顿 gu fixing 怵 chCi hud2、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
10、指对 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切中肯繁:切中,正好击中.肯紫,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繁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批郤导莪一一批:击;郤:空隙;薪: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三、初读课文,划分层次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二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第一段:描写解牛过程。第二段:用文惠君之叹承上启下。第三段:揭示道理
11、。第四段:总结全文。四、逐段细读,分析讲解1、第一段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躇,夸然响然,奏刀幕然,莫不 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重点字词:. (yi):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若然:象声词。若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黯然:象声词,形容比若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 会”之意。内容分析: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手按,肩靠,脚踩,膝抵,动作何其自如; 皮肉筋骨,轻快分离,拟声词的使用形象生动,节奏何其美妙
12、。整个解牛的过程没有挣扎、惨叫、血腥, 却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解牛”在庖丁那里,可以说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正如清人 龚自珍明良论四所言:“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2、第二段原文: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重点字词:嘻:赞叹声。盖:通盍(h0) ,何,怎样。内容分析:这一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同时也是询问),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也引出了庖丁 对“所以然”的解释。3、第三段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1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霰,因其固 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瓢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 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重点字词:进:超过。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空隙。导大莪(kua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M (go)
14、:股部的大骨。族:众,指一般的。硼(xlng):磨刀石。间:间隙。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怵(chi)然:警惧的样子。(hud):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内容分析: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接着依次讲了自己达于“道” 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即仅能看见牛的外部形态,与一般人无二;第二阶段是“未 尝见全牛”,即认识到牛的内部及结构并能将其视为可以拆解的东西;第三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FI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下刀、运刀都可以避实就虚,得心应手。达于“道”境的 外在表现就
15、是一把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的刀,“刀刃若发于碗I”,特别是与良庖、族庖的用刀情况 一比,高下立判;其本质原因则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尽管已经达于“道”, 但每次遇到筋骨错杂之处,依然会谨慎从事,心存戒惧,动作亦为之轻微迟缓;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 同时害死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妥善保藏。4、第四段原文: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重点字词:养生:指养生之道。内容分析:末段以文惠君的话点题。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 “养生之道”。五、问题探究1、根据文意分析庖丁成长的三个阶段。明确:第一阶段:初学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解
16、牛时只见到牛的整体外在形态。这 时候的庖丁是一个“族庖”,可以想见,其解牛的时候也一定是经常用刀去砍劈骨头,每月也要换刀一次。 (不懂规律目有全牛)第二阶段:三年后“未尝见全牛”,对牛的自然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庖丁成了一个技术良好的厨子,但解牛时仍要时常用刀去割筋肉,结果仍需每年换一次刀。(认识规律一一目无全牛)第二阶段:庖丁彻底掌握了解牛之道,解牛时能以心神去领会而不以目视,依循自然纹理,刀锋切入空 隙处,避实就虚,得心应手,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像刚刚磨过一样。(运用规律+谨慎小心一一游刃有 余)2、文惠君称赞庖丁技艺高超,庖丁却说自己所好的是“道”。如何理解“技”与“道” ?二者有什么区别
17、?明确:技是形而下的,可以目视的,是感官所感的;而“道”则是形而上的,不能目视,只能神遇官 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说在四之躯体所掌握的“技”不能不停止的地方,而“神”却径自运行。这种“神” 的力量从何而来? “依乎天理”,“天”就是自然,“理”就是奥秘、规律,即“道”。由此看来,“道” 是超越“技”的。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 “养生之道”,“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怎 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明确: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即养护身体,给养心灵的关键。原文开头说:“吾生也有 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
18、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 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I分危险的了!做了 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 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 天年。这段其实是庄子所想表达内容的综述,想告诉人们唯有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老庄所说的“道”,就 可以终享天年。如果把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么牛身体相当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牛身上的骨骼筋肉缠结之处比 喻世事的纷繁复
19、杂,解牛的方法便是养生之道。人生于世,必然要面对、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所以讲究 “解牛之法”即“养生之道”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人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 然与社会的良性法则,同时要巧妙地避过种种障碍;遇到困难的事情时,要全神贯注,诬慎应付,问题便 会迎刃而解,这样才可全身养性,尽享天年。4、庖丁解牛中所体现的庄子的处世观与孔、孟的处世观相比有何异同?庄子的观点对于当今的社会是 否有借鉴意义?明确: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 厚入有间”,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钝折之处一样,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顺着“天然”的缝
20、隙, 游刃有余地处世,这样才能达到“保身”“全生” “养亲”“尽年”的目的。这是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枳极进取、舍我其谁完全不同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 行、妄为,仍不失为i种有益的启示,不可一味以“消极哲学”看待。虽然儒、道两家观点截然不同,但 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说,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庄子,最终的目的都是落实到追求人的幸福,只是 实现的路径有所不同罢了。和其他许多寓言一样,“庖丁解牛”给我们你的启示已经超出了寓言讲述者最初的命意范畴:一切事 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 体问题,仍
21、然要敬慎戒惧,才能把事情做好。附: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向通“响”盖通“盍”,何,怎样郤通“隙”,空隙技通“枝”,支脉善通“缮”,修治(擦拭)1、若然向然2、技盖至此乎3、批大郤4、技经肯繁之未尝5、善刀而藏之 二、古今异义 1、依乎天理 (古义:机理 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今义:连词)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5、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举止行动,因为,两个词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三、
22、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状,每年,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形作名,厚度)4、视为之止(动作名,目光)四、特殊句式】、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技经肯繁之未尝(宾语前置)3、如土委地(省略句)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状语后置)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会1、会天大雨(动词,恰逢)2、会盟而谋弱秦(动词,集会)3、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善1、善哉(应答词,好的)2、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交好)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4、善万物之得时(形作动,喜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擅长,善于)6、工欲善其
23、事,必先利其器(使动,做好)7、善刀而藏之(动词,修治(擦拭)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名词,琵琶师)族1、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一般的)2、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士大夫之族(名词,指一类人)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委1、如土委地(动词,卸落)2、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顺,随)3、委身为贾人妇解(动词,托付,交托)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解肢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动词,解释,解答)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解决)4、天下土崩瓦解(动词,涣散,分裂)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消除,免除)6、好读书,不求甚解道(动词,理解,明白)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规律)2、于是费先王之道(名词,主张,学说)3、得道多助(名词,道义,正义)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名作动,取道,经过)1、间不容发(名词,中间)2、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片刻)4、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5、彼节者有间(名词,空隙)6、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7、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9、谗人间之(动词,离间)10、间或一轮11、侯生乃屏人间语六、重要虚词(副词,偶尔,有时)(副词,秘密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