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一、名著基础知识必备:作品简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 文化经典的著作。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土。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 文早期代表作。内容梗概: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 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 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
2、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十三篇可分两大部 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 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 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主题思想: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不至于茫然无措。文篇重点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下,有了更多 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成为了六经之首。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背后的古今之争曲折动人。尚书几乎失传,幸亏多贤 人补注,至今
3、仍有所留。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 诗经的一种解读。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学和礼文化的儒家经典。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为 “礼”是治乱的根本。春秋的编年是史学的伟大发明,有“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经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加注后,一方面为传承经典, 另一方面也为了建立自己的道统,后成为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影 响极大。战国策读完,就可以了解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裨阖的精彩故事。史记汉书则开创了中国历史记录的纪传体,成为正史源头。从诸子篇开始,朱自清先生则没有再明确指出具体的经典
4、书目。本书所谈经典的内容:“小学”(文字学),经史子集。本书目的重点:启发人们的兴题,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说文解字第一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瘤文、“古文”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价值: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有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章节内容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运用 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 作品为主,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的四言
5、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在节奏 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第十二发展历史汉武帝立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职责是采 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简称 “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 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成为一书,题作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中女性 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 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 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
6、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所叙的社会故事和 风俗最多。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 所录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 们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 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三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用乐 府旧题,改作新词,曹丕、曹植尤其在五言诗体上下功夫。真正奠定五言诗的基础的则是魏 代的阮籍,他扩大了诗的范围,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跟着就流行了
7、一派玄言诗,陶渊明、谢灵 运应时而出,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 人。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大盛。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 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 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这些都是划时代的。 南朝乐府有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李白和别的诗家纷纷制作,李白政治不能得志,纵情山 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借着乐府古题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
8、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杜甫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 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 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 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 里变了格调。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 也增高了,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杜甫的影响直贯两宋时代,没有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 古文家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元稹、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将 这种态度理论化;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
9、导人情,嘲风雪,弄花草”是没有 意义的。他们新创的谐调的七言叙事诗,所谓“长庆体”的,还有社会问题的诗。晚唐李商 隐、杜牧为大家。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真成了诗玩意儿。王禹傅独学杜甫,开了新 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宋诗散文化到苏轼便发展 到了极致,苏轼开了江西诗派,刘克庄说苏轼写诗不但讲究句律,并且讲究运用经史以至奇 书异闻,来增富他的诗。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 杨万里的诗有格调,写景最工,譬喻新鲜活泼,层见叠出。范成大是自然诗人,清新中有拗 峭。陆游是个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
10、,一种是流连光 景,清新刻露之作。他作诗也重真率,轻“藻绘”,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论诗:向来论诗大概推尊唐以前的五言古诗,以为是诗的正宗。唐以后的五言古诗,却说是变格, 价值差些,可还是诗。七言歌行及近体成立于唐代,却只以唐代为正宗。宋诗议论多,又 一味刻画,多用俗语,拗折声调。他们说这只是押韵的文,不是诗。但推尊宋诗的却以为天 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新、变,便 都是进步。文第十三“文”的起源-成句文的发展过程1 成文(辞说辞寓言雅言)“文”的发展过程2 成书(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文的发展过程3 (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
11、标准)“文的发展过程4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文的发展过程5 (“小说”的发展历程)起源: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这只算是些句子,很少有一章一 节的。后来周易卦爻辞和鲁春秋也是如此,不过经卜官和史官按着卦爻与年月的 顺序编纂起来,比卜辞显得整齐些罢了。后来除了卜辞之外,还有讼辞。后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外交的言语也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 孔子说“辞”的要义要“达”,“达”就是明白。到了战国,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辩士们的说辞 可谓天花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伴随议论文的发展
12、,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春秋左 氏传是写事的里程碑。史记是第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史书,是写人的丰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 品叫作“文”。这时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佛典只是佛典,义 疏只是义疏,当时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韩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 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气”,“气”就是自然的语气,也就是自然的音节,并且有意将白话 的自然音节引到文中去,他是第一人。他提出“语气流畅”(气盛)这个
13、标准,却给后进指 点了一条明路,于是乎文体大变,这就成为了新体的“古文”、宋代又称“散文”,他算是创 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到了宋代有了 “话本”,这就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承恩的西游记,直到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白话小说到此 大成。“小说”的发展历程1:传奇是有结构的小说。传奇记述艳情,也记述神怪,但将神怪人 情化。这里面描写的人生,并非全是设想,大抵还是以亲切的观察作底子。这开了后来佳人 才子和鬼狐仙侠等小说的先路。盛世奇文40则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历程
14、2:“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唐代佛 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说带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作“变文”;“变文”后来 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京本通俗小说“小说”的发展历程3: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吴承恩 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 了。“小说”的发展历程4:到了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 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 篇小说” 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从明代开始用八股文取士,一直到清末,可谓盛极一时。但因“古文不宜说理“,八
15、股文 逐渐没落。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但也未能持久。新文化运 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国。发展历程细分: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又称为“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辨。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使有了私家的著作,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诸子 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是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 的。还有一种“寓言”,借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 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
16、加以变化。战国游土的 说辞也好用譬喻。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雅言”便成了凝定的文体了。后世大 体采用,言文渐渐分离。伴随鲁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 人。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所谓“骈文”或“骈体”,便这样开始发展。“骈体”出于辞赋, 句读整齐,对偶工丽。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 品叫作“文”。这时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佛典只是佛典,义疏只是义疏, 当时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那时北周的苏绰是 首先提倡复古的人,李谤等纷纷响应,但死板的模
17、仿古人到底是行不通的。唐初,陈子昂提 倡改革文体,和者尚少。到了中叶,才有一班人“宪章六艺,能探古人述作之旨”,但教化 的观念,广泛难以动众,而关于文体,他们不曾积极宣扬,因此未成宗派。开宗派的是韩愈, 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韩愈和柳宗元也因此成为“唐宋八大 家”。宋代的“唐宋八大家”其六是欧阳修为首,以下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 轼、苏辙。曾巩、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别的三个也都是他提拔的。欧阳修与苏轼以后,古 文成了正宗。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 分为“章回” 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
18、城派声名大振。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 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了。秦以前:特点: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演变:到了战国末期,有了 “仓颉造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拥有四只眼睛,据说他看到 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留下的痕迹,才以此为灵感造起字来。)的传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娶”,如“日”“月”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 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二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 的,“止”
19、“戈”为“武。“人” “言”为“信”等四是“崩)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如“江” “河两字,“(水)是形,“工” “可”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 最多。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 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 词,“予” “彼”等(转注、假借都是用字的条例。)秦以后:特点:书体演变
20、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演变:识字是教育的初步。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 “隶书”,识字变得简易。 汉朝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汉隶,这是隶书的标准。隶书方正,去了挑笔,又变 为“正书”,这起于魏代。晋唐之间,却称为“隶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力宋代又改称为 “真书”汉初已有草书,从隶书变化而来,称为“章草”正书本是扁方的,到陈隋是渐渐变方,至唐代又渐渐变长。为了好看,正书简化,这便 成“行书”,起于晋代。“行书”介于正书与草书之间,最为适用。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
21、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 行书。书体蓝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篆书:线条圆润,变形复杂隶书:蚕头雁尾,结构端正,字形略扁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端正大气(颜真卿)行书:端正平稳,放纵流动(王羲之)周易第二起源商民用甲骨卜吉凶,这是卜法,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 上,这便是卜辞,周朝用筮法辅助卜法,筮法用蓍草,筮法可以说是一种巫术,是靠数目 来判断吉凶。筮法里六十四卦,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周易 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 和爻辞
22、。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记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 便成了周易这部书。演变战国末期,那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 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一一“彖”就是“断”的意 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此外还有文言系辞 两传。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爻的话。系 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这三种传后来称为逸易。说 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
23、的某些事物。譬如乾卦象征天,又象 征父等。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八卦原 是数目的巫术,到儒家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一”时奇数,代表天;那断画 时偶数,代表地。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阴阳的观念是从男女来的。又天地,不能没有 万物,正和有男女就有子息一样,所以三画才能成一卦。卦是表示阴阳变化的。地位汉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后来,儒家为周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 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一经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 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 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梳理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 单元 名著 导读 经典 知识点 梳理 2022 2023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