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及译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及译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及译文展开全文 齐纪魏迁洛阳【原文】(永明十一年)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 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2,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3, 使太常卿王谟筮4之,遇革,帝日:汤、武革命5,应乎天而顺 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日:陛下奕叶重光 7,帝有中土 ;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 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8,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 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9众邪!澄曰: 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10,日: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注解】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2、也称元宏,鲜卑人。执政期间, 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 革。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的都城。2齐:南朝的齐。3斋于明堂左个:在明堂南厢的东头大厅。明堂,古代帝王颁布 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4太常卿:官名,秦置奉常,汉改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选试博士。其后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北魏称太常卿。: (chen)0筮(sh i):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种迷信活动。5汤、武革命:商汤讨伐夏,周武王讨伐商,都是改朝换代的征 伐。这是革卦的卦辞。任城王澄:拓跋澄,孝文帝叔父,北魏迁都的重要支持者。奕叶重光:指孝文帝继承北魏先世光辉的基业。奕叶,即奕世, 累世
3、。重光,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8繇(y台。):易经的“繇辞,即卜辞。大人虎变:比喻居上位 帝说:代人迁到洛阳的,死后一律葬在洛阳以北的邙山。如果有丈夫 先死葬在平城的,可以准许妻子还葬;丈夫死于洛阳的,不得还葬就 妻。其余各州的人,可以自行决定。丙辰诏: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 后,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迁到洛阳的,全部为河南洛阳人。【评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其说是一次迁都,不如说是鲜卑政权的 一次全面汉化改革运动。孝文帝对这次变革运动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而对于族人的心 态和性格也有足够充分的认知,所以他在迁都前作了一次有趣的表演。 他号称要南征伐齐,而且疾言厉色,以威严震慑群臣的反对意
4、见。等 到大军似模似样地到了洛阳,终于有大臣出面劝阻,然后群臣一致表 示希望皇帝放弃南征。在这种情形下,孝文帝提出南征可以放弃,可 是大张旗鼓地离开平城,总不好就此偃旗息鼓,如果不打仗,那么就 迁都到洛阳吧。在南征的可怕威胁下,大多数官员都主动选择了迁都。 这完全是利用了人们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心理反应。然后孝文帝一边派宗室王公心腹大臣去平城传达消息,安抚大家, 一边一再在群臣面前表现出坚定的迁都姿态,不断和大臣讨论迁都和 移风易俗的必要性。看起来似乎是用力过度,但是结合到迁都后颁布 的等同于全盘汉化的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孝文帝完全了解这次变革对 于鲜卑旧人心理的巨大冲击,所以他之前所做的种种晓之以
5、理,临之 以威,不惜再三譬解,要大家改变想法的努力就显得务实而稳妥了。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变革,领导者事先充分的准备和得体的处置方式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9沮:动词,令沮丧。10解:消失,消解。【译文】永明十一年(493年),魏孝文帝因为平城寒冷,六月都会下雪,又 常有风沙,因此想要迁都洛阳;但担心群臣不愿意,于是声言要大举 伐齐,以此胁迫众人。在明堂斋戒,让太常卿王湛占卜,得出革哇卜, 孝文帝说:革卦就是汤、武革命,顺乎天命应乎人心。这是大吉! 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 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
6、到表示汤、武革命 的卦,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繇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 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啦?拓跋澄答道:陛下龙 兴已久,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 任城王是想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为 社稷之臣,怎么能明知危险而不说话。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 “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原文】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日: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 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2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 朕意。因屏人,谓澄日: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 , 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7、,朕 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日:陛下欲卜宅4中土 ,以经略 四海5,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 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 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注解】逆:迎上前去。2沮:同阻1阻挠。3屏(bing):屏退,让人退下。4卜宅:选择住地。这里指迁都。5经略四海:经营治理天下。习常恋故:习惯于旧有的、已经成为常例的事物,恋旧。7子房:张良,汉初刘邦的谋臣。【译文】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上次说的革 卦,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明堂上我之所以发怒,是因为怕 人人竞相发言
8、,破坏我的大计,所以故意疾言厉色,不过为了震慑百 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孝文帝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 今日之事实在是不容易,但国家在北方兴起,迁都到平城,此地是适 合打仗的地方,不适合推行文治。如今要移风易俗,实在艰难,朕因 此想迁都中原,你有什么看法?拓跋澄说:陛下想迁居中原,以经 营天下,这本来就是周、汉两朝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人风俗恋旧保守,知道之后必定惊扰,阻力重重,你有什么办法?拓跋澄说:不平凡的事,本身就不是平凡的人可以办得到的,陛下乾 纲独断,反对的人又能做什么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良。六月,丙戌,孝文帝下令建造黄河上的桥,准备出师时渡河用。【原文
9、】(九月)戊辰,魏主济河1;庚午,至洛阳。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2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 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颖4于马前。帝曰:庙算5已定, 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 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竞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 以死请!帝大怒日: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6,而卿等儒生,屡 疑大计;斧钺有常刀,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 泣谏。帝乃谕群臣日: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 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 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 谋于众。今
10、陛下苟辍8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 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 定迁都之计。【注解】济河:渡河。2霖雨:连绵大雨。戎服:穿着军服。4稽藏(sW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 度的虔诚。5庙算:朝廷确定的谋略。6混宣:统一天下。口斧钺有常: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这里借指重刑。常, 规矩,规则。8辍(chu6):停止,停息。【译文】九月戊辰,孝文帝渡过黄河,庚午至洛阳。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诸军出 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 头拦阻。皇帝说:朝廷的大计已定,大军
11、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 ?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 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为什么?臣等不愿陛下 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 “我正在经营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 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策马将行,这 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 “如今做出这么大的场面,最后如果取消征伐,怎么做后人的榜样?朕 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 各位王公以为如何?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 王拓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齐纪 资治通鉴 齐纪 原文 译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