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方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自2005年以来,全区先后有28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区内现有国家级保护名录 1个、省级7个、市级16个、区级4个,分布于*镇。其中, 新堡乡香纸沟土法造纸制作技艺为市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代 表作名录之一。28项非遗代表作名录中,民俗n个,传统 技艺6个,传统舞蹈4个,传统戏剧3个,传统音乐2个, 传统口头文学1个,传统美术1个。现有国家、省、市级传 承人共15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 市级传承人12人。为继承和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普及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挖掘地方传统文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 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 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 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 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传承和保护“非物 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传统 文化传承活动,普及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 色的校园文化,
3、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 展氛围。二、总体目标在全区校园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 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 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感、自豪感,培养师生对 我区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我区非物质文化遗 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举办活动,激发 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活跃校园 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举办活动,打造学校 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培养 一批非遗师资队伍,扩大、夯实传承路径、传承人群。加强 非
4、遗传承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示范、体验、教育作用,强 化基地效能提升及非遗传承,提高基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促使产品向商品化转化,研发更多非遗文创产品,培育地方 非遗特色商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文化旅游繁荣发展,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三、主要内容活动主要内容为乌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舞 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较为适宜 展示、体验的类别,扩展到民族民间文化中其他民族特色项 目。(一)传统舞蹈:苗族花棍舞,主要区域为下坝镇。苗 族花鼓舞、岩底长竹舞主要区域为新场镇、下坝镇。(二)传统戏剧:文琴戏,主要区域为东风镇。可龙红 灯戏、螺丝花灯,主要区域为新场镇。(三)传统音
5、乐:布依族、苗族民歌、山歌,主要区域 为新堡乡、偏坡乡、羊昌镇、下坝镇、东风镇。(四)传统技艺:国家级土法造纸的花草纸以及各类纸 艺工艺品加工,主要区域为新堡乡。布依族、苗族服饰制作 刺绣、蜡染以及民族布艺工艺品加工,主要区域为偏坡乡、 东风镇、下坝镇。(五)传统美术:新堡簸箕画,主要区域为新堡乡。(六)其他:板凳舞、竹竿舞以及水东黑陶手工技艺等 民族民间文化,各区域学校可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开展。四、开展形式(一)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遴选、培训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传承人群进入校园、进 入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定期、定人开展长期固态 教学传承。根据不同学校的地域特点,重点推广、精准传授, 培育
6、非遗项目特色学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优势以及 意愿,自主选择3个项目开展试点教学。各校可采取学校 少年宫、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等多种形式进行,可定立项目 核心传承学校,提升示范、带动作用。(二)学生进非遗传承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具有普遍性,各学校结合实际,自主安排学生 前往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实践教学。非遗传承人全程教学指导, 带领学生完成实践课,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具备实践教 学条件的基地有:香纸沟土法造纸传习基地(省级生产性示 范基地)、石头寨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渡寨簸箕画传习所、 偏坡布依服饰传习所、卡堡印苗服饰传习所。(三)专题讲座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各种内容的专题讲座,针对非遗保 护、传
7、承的基本内容、形式、经验、探索路径、国际形势等 开设普及性课堂,提高非遗大众传播性。(四)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体验活 动,普及地方传统文化。五、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切实把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发 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 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新格局。(二)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 施方案,建立长效普及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教 育与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强合作,各司其职,确保地方优秀传 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三)资金保障。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教育局要将该项 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积极争取资金,确保该项工作顺利 开展并有序推进。(四)激励考核。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区教育局要建立 激励考核机制,对在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工作中表现突 出的单位,给予设备配置、以奖代补等奖励。六、推进计划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先期在全区中小学中选择8个学 校分别引进4个非遗项目开展传承活动,每学期4-8课时, 学校根据情况自行选择项目、课时和年级班级,也可以特设 兴趣班、兴趣小组进行学习,循序渐进,逐步全面铺开地方 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