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165-2022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docx
《DB34_T 4165-2022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_T 4165-2022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91.120.25CCSP15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1652022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gionalseismicsafetyevaluation2022-06-29发布2022-07-29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41652022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3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3区域地震构造评价.4区域图件及比例尺.4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4近场区地震活动性评价.5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5近场区图件及比例尺.57
2、目标区主要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5目标区主要断层勘查.5目标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6目标区地震构造分析.68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6工程地质条件资料调查.6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孔勘察.6场地岩土动力性质测试.7目标区图件及比例尺.79地震动预测方程表达与确定.7地震动预测方程表达.7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710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7地震统计区划分.8潜在震源区划分.8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8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911目标区地震动参数确定.9目标区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9输入地震动时程的确定.9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10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10IDB34/T41652022设定场点地
3、震动参数确定.1012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11断层错动.11砂土液化.11软土震陷.11地震崩塌滑坡.1213技术服务系统建设.12附录A(资料性)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实施方案编制要求.13参考文献.14IIDB34/T416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安徽省地震局、合肥工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均锋、凌学书、戚浩、查甫生、宋晓燕、缪鹏、王德才、冯伟栋、方良好、赵
4、楠、汪海涛、王扬帆、彭刘亚、王璐、刘爱东、雷家好。IIIDB34/T41652022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工作内容和方法、技术服务系统建设。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
5、规范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JGJ8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目标区targetarea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所指定的场地范围。区域region地震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对目标区地震动特征有影响且不小于目标区边界外延150km的区域。来源:GB17741-2005,5.1.1,有修改近场区nearfieldregion地震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对目标区地震动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有重要影响且不小于目标区边界外延25km的区域。来源:GB17741-2005,6.1.1,有修改设定场点givensite目标区内具体建设工程场地范围。地震构造seismi
6、cstructure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1DB34/T41652022来源:GB17741-2005,3.1新构造neotectonics新近纪到第四纪初期的地质构造。活动断层activefault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来源:GB17741-2005,3.5潜在震源区potentialseismicsourcezone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来源:GB17741-2005,3.14空间分布函数spatialdistributionfunction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表征地震带内各震级档地震发生在每个潜在震源区可能性的函数。来源:GB17741-2005,3.15地震动
7、参数groundmotionparameter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来源:GB17741-2005,3.19超越概率probabilityofexceedance在一定时期内,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来源:GB17741-2005,3.20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groundmotioncharacteristicperiodofresponsespectrum规准化的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来源:GB17741-2005,3.21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inducedgeologicaldisast
8、er在地震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来源:GB17741-2005,3.234基本规定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包括目标区主要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评价和地震地质灾害初步评价。其基本工作内容应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调查与评价,目标区主要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目标区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目标区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查、土层波速与非线性参数测试,土层模型建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应根据近场区、目标区地质、地震、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规划建设的工程类型和地震构造、地震活动背景等,编
9、制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方案编制具体要求见附录A。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产出的工作成果应包含工作报告、图件和成果数据库。2DB34/T41652022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具体工作流程参见图1。图1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流程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5.1.1地震资料搜集和目录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根据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搜集整理相关地震资料;b)历史地震资料包括区域内自有地震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事件;c)仪器记录地震资料包括区域内自有仪器记录以来所记录到的可定地震参数的全部地震事件;d)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包括发震时间、地点、震
10、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及定位精度等;e)地震目录均需注明资料起止时间。5.1.2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分别编制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和区域性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b)注明资料起止时间;c)标注最大地震及大于等于M6的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发震日期。5.1.3分析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a)不同时段各级地震资料完整性、可靠性;b)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c)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d)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水平。5.1.4分析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a)搜集、补充区域震源机制解资料,编制震源机制解分布图;b)分析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
11、方向、性质及其与区域构造活动的关系。5.1.5编制破坏性地震影响烈度图,评价目标区最大地震影响烈度。应包括以下内容:3DB34/T41652022a)搜集对目标区有影响的地震烈度资料;b)评价区域地震影响烈度和频次;c)编制破坏性地震等震线图和综合等震线图。区域地震构造评价5.2.1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应包括以下内容:a)搜集区域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资料;b)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应反映大地构造分区、构造层等内容;c)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5.2.2分析区域新构造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a)搜集区域新构造时期地层与地质构造资料;b)编制区域新构造图;c)分析地震发生的新构造背景。5.2.3
12、分析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应包括以下内容:a)搜集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资料;b)编制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地壳厚度图,标注大于等于M4.7的地震事件的震中位置;c)分析地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构造特征。5.2.4搜集区域断裂活动性资料,评价区域内各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应符合以下要求:a)对目标区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且资料不充分的区域性断层应补充现场调查工作,每条断层应有不少于1个反应该断层活动性的可靠地质证据的观测点;b)分析区域主要断裂展布、最新活动时代、断裂性质和运动特征、断裂活动性分段、重点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等特征;c)编制主要断裂活动特征一览表,宜包括性质
13、、产状、运动特征、活动性分段、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依据等内容。5.2.5根据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分析,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应包括以下内容:a)第四纪以来活动的主要断层及其活动时代、性质及产状;b)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c)第四纪以来活动盆地及其性质;d)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e)新近纪以来的地层和第四纪岩浆岩;f)新近纪或第四纪以来的地层等厚线。5.2.6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a)分析地质构造背景、新构造特征、断裂活动特征等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评价区域地震构造条件;b)评估主要发震构造及其最大潜在地震。区域图件及比例尺5.3.1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区域新构造图、区域破坏性地震
14、震中分布图、区域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地震构造图等图件的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000,应采用线状比例尺。5.3.2所有区域图件应标明目标区范围。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4DB34/T41652022近场区地震活动性评价6.1.1对近场区破坏性地震的参数有疑问时,应进行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6.1.2编制近场区地震目录和地震震中分布图,应包括以下内容:a)大于等于M3.5的历史地震;b)大于等于M2.0以上的仪器记录地震;c)地震目录和震中分布图均需注明资料起止时间。6.1.3分析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应包括以下内容:a)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水平;b)地震活动密集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与活
15、动构造的关系;c)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6.2.1应搜集近场区地质构造、地貌、第四系资料,应分析近场区地质构造展布与发育特征、地貌和第四系特征。6.2.2开展近场区主要断层现场调查,鉴定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应符合以下要求:a)采用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地质联合剖面探测或槽探等方法,鉴定主要断层的活动性,查明活动断层的位置、规模、产状及其活动性特征;b)主要断层应有不少于1个能够反映其活动性的观测点。6.2.3应编制近场区主要断层活动性特征一览表,应包括展布长度、性质、产状、运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及判定依据等内容。6.2.4编制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应包括以下内容:a
16、)主要断层及其活动时代、性质及产状;b)破坏性地震震中和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c)第四纪主要活动褶皱及其活动时代;d)第四纪以来活动盆地及其性质;e)新近纪以来的地层和第四纪岩浆岩;f)第四系等厚线。6.2.5应研究近场区地震活动与断层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近场区地震构造特征。近场区图件及比例尺6.3.1近场区地震构造图、近场区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不小于1:250000。6.3.2活动构造细节图件,根据需要选定比例尺。探槽剖面图比例尺宜不小于1:50,地质和地貌平面图和剖面图比例尺宜取1:1001:1000。6.3.3所有近场区图件应标明目标区位置。7目标区主要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目标区主要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_T 4165-2022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4165 2022 区域性 地震 安全性 评价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