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HHPA 006-2023 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T_HHPA 006-2023 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HHPA 006-2023 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HHPA0062023ICS03.080.01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CCSC63HHPA团体标准T/HHPA0062023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Standardizedmanagementoffamilycareinstitutionsforprematureinfants2023-5-11发布2023-5-15实施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发布1T/HHPA0062023目录前言.3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基本原则.54.1早产儿优先原则.54.2利益最大原则.54.3平等参与原则.54.4家庭系统原则.55管理要求.55.1制度建设.55.2人员管理.55.3环境要
2、求.65.4设施设备.65.5安全要求.75.6卫生要求.75.7信息管理.76照护管理.76.1总则.76.2早产儿入住.76.3日常照护.86.4健康教育.86.5安全防护.96.6出照护机构评估与指导.96.7应急与响应.107评估与改进.107.1服务评估.107.2满意度测评.107.3监督指导.107.4改进.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家庭化照护机构监护者能力评价表.12附录B(资料性附录).14附录C(资料性附录)家庭化照护机构监护者满意度调查表.162T/HHPA00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
3、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提出。本文件由杭州市健康促进协会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本文件起草人:冯素文、李雅岑、滕燕萍、徐凌燕、包盈颖、金颖、张纯、余长清、吕亚琴。本文件由浙江省中质健康科技标准化研究院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3T/HHPA0062023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家庭化照护机构照护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原则、管理要求、照护管理、评价与改进等。本文件适用于团体单位所有家庭化照护机构(以下简称照护机构)。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
4、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早产儿母乳库管理规范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GB19085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早产儿premature是指胎龄37周者(259天者),其中胎龄小于28周者称为超早产儿。3.2家庭化照护机构Familycarefacilities本文所指家庭化照护机构是指为早产儿提供以家庭参与为中心的照护并对监护者进行照护培训指导的专业机构。3.3照护人员Caregivers本文所指照护人员是指为
5、早产儿提供照料、护理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护理人员,其中医务人员包括专/兼职儿科医生和护士,其他护理人员包括监护者、母婴护理员和月嫂。3.44T/HHPA0062023监护者TheChaperone本文是指跟随早产儿入住照护机构照料和护理早产儿日常生活的家属,首选父母。3.5工作人员Staff本文所指工作人员是指照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3.6照护管理Caremanagement指通过照护活动,实现照护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实现照护的可持续发展。3.7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6、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基本原则4.1早产儿优先原则在服务计划制定、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等方面,优先考虑早产儿的利益和需要,尊重每个早产儿的独特性,保护隐私,尊重、接纳、不批判。4.2利益最大原则以早产儿为中心,从其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提供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早产儿权益。4.3平等参与原则创造公平环境,确保早产儿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教育程度等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早产儿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4.4家庭系统原则重视家庭的作用,从早产儿自身及其与家庭的互动关系中分析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促进早产儿发展。5管理要求5.1制度建设照护机构应遵循所属主管单位的各项管理
7、制度。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并保持照护机构的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等。5.2人员管理5.2.1人员设置及分工5T/HHPA00620235.2.1.1照护机构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主管部门。5.2.1.2照护机构应根据规模和服务要求确定并配置所需的工作人员,以有效运行照护机构各项活动并提供满意的服务。5.2.1.3医生与早产儿配置比例不低于0.1:1,护士与早产儿配置比例不低于0.6:1。5.2.1.4应建立照护专家组,成员由急诊室、监护室、产科、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等专家组成,以保障并提高早产儿照护服务能力。5.2.2人员资质5.2.2.1照护机构负责人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8、且3年及以上从事家庭化照护机构或儿科工作经验。5.2.2.2工作人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虐待儿童记录,无犯罪记录,无精神病及传染病。5.2.2.3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能提供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且任职后每年体检一次。5.2.2.4工作人员应履职尽责,遵守职业道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5.2.2.5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本文件和照护机构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5.2.3职业培训与发展5.2.3.1每年应通过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者聘用、外包可胜任的人员以使所有工作人员能胜任其工作。5.2.3.2照护机构照护人员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早产儿照护知识和技能。5.2.3.3应对照护人员、监护者提供安全教育
9、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5.2.3.4照护机构应定期评价照护人员的能力、工作开展情况及服务质量。5.3环境要求5.3.1室外环境应远离污染源、声环境符合GB3096相关标准。5.3.2室内环境与布局5.3.2.1照护机构应按功能规划为家庭照护区、沐浴区、办公区等区域。5.3.2.2照护机构提供的每个家庭的照护区其使用面积应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设盥洗室和卫生间。5.3.2.3照护机构装修装饰应符合环保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883的规定。5.3.2.4照护机构环境应安静舒适。家庭照护区应光线充足、灯光柔和、温湿度适宜,室内温湿度应保持在222
10、6,相对湿度30%60%。5.3.2.5与其他单位共用一栋建筑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5.4设施设备6T/HHPA00620235.4.1家庭照护区应配置家庭基本生活及早产儿照护所需设施及物品,如成人床、早产儿床、床上用品、床头呼叫装置、物品柜、哺乳椅、温奶器、冰箱、清洁用品、盥洗室、卫生间等。5.4.2应配置温度、湿度调节设备。5.4.3应有应急照明设备或光源。5.4.4根据照护工作需要,应配置体温计、心电监护仪、血糖仪、蓝光箱等常用医疗器具。5.4.5应配置与开展照护项目相适应的其他设备、用具、用品。5.4.6各类设施、设备、器具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并及时维护保养,以满足服务需要。5
11、.5安全要求5.5.1应配置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设备,做好防火、安全用电工作。5.5.2应对早产儿采取特殊安全措施,如为早产儿佩戴身份标识、早产儿身边不放置危险物品等。5.5.3应在公共区域、特殊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5.5.4为有效应对安全突发事件,应制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5.5.5应配置紧急转运车辆。5.6卫生要求5.6.1应按照GB19085的要求做好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谢绝患传染病的照护人员,发现疑似传染病应及时提醒就医。5.6.2应配备专职保洁员,配置保洁消毒设备、用具。5.6.3应保持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5.6.4进入照护机构,工作人员应做好手卫生,执行相关
12、卫生消毒制度。5.6.5应按要求做好母婴居室、保健室及照护机构各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5.6.6照护机构应禁止吸烟。5.7信息管理5.7.1应建立早产儿照护档案,并保留相关照护记录。5.7.2应做好早产儿相关信息的登记、汇总。6照护管理6.1总则6.1.1照护机构应与家庭合作,指导并提供照护服务。6.1.2照护专家组成员应定期或当照护人员需要时,为其提供照护咨询和技术指导,以保障照护服务质量和安全。6.2早产儿入住7T/HHPA00620236.2.1经评估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方可入住照护机构。6.2.2入住前照护人员应进行家庭照护区准备、环境卫生检查,并根据早产儿身体状况配置相应的照护设施。6
13、.2.3应核实早产儿身份、做好身体标识、了解病情、查体,并保留相应的交接及入住相关记录。6.2.4应建立早产儿照护档案。6.2.5入院后,应向监护者介绍照护环境、注意事项及设施设备使用要求,并签署照护机构告知书。必要时,签署其他知情同意书。6.2.6应对监护者照护能力进行评价,并保留评价记录。6.3日常照护6.3.1护理及发育促进6.3.1.1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适宜的环境温度及湿度,以维持早产儿的正常体温。6.3.1.2生命体征监测应根据早产儿病情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压。6.3.1.3发育支持性护理应采取适当的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照护措施,如新生
14、儿抚触、新生儿智护、袋鼠式护理等。6.3.2吸氧应根据病情给有需要的早产儿吸氧,注意用氧安全。6.3.3营养支持6.3.3.1根据早产儿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肠道内营养方案,补充适宜的营养素。6.3.3.2应定期监测和评估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发育状况以及实验室指标,以评价营养支持状况。6.3.4疾病筛查与识别应按照相关规范或指南进行新生儿听力障碍、遗传代谢病筛查和早产儿常见病及危重症识别。6.3.5感染预防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限制人流量,工作人员患病时不能上班。6.3.6心理护理缓解监护者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照护并提升照护能力,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6.4健康教育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HHPA 006-2023 家庭化早产儿照护机构管理规范 006 2023 家庭 早产儿 照护 机构 管理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