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范文三篇给教师的建议1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面对我们的学生,我觉得他们都是智力正常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略有所不同罢了。就连一个白痴都可以培养成才,难道我们连正常智商的孩子都感到无能为力了吗?退一步讲,即使有少数学生文化课成绩是差点,但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有他独特的长处的,我们教师发现了吗?多数的教师
2、恐怕都在分数的“近视眼”下无视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宏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说,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要多一些,而相反的责备和训斥要少一些。要使得学生能在各方面都协调统一的开展,需要真正意义地施行素质教育。而我们目前好象还只是在口头上喊得多,而实际做的还有相当的间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集体的精神生活
3、中、在学生的互相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美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开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春游留给我们的考虑是沉重的。由此使我想到,如今学校的某些举措,比方体育课要求教师不要做有危险倾向的动作,要保证绝对平安,等等。连最根本的身体素质都可以弃之不顾了,还奢谈什么“素质教育”!我们似乎忘了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了,苏霍姆林斯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
4、,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冲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考虑,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假设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外表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泉之一。分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这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真正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教师的建议2 苏霍姆
5、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第一章中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此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所以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才能范围之内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展。读了这一条,我们每个教师所想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
6、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理论创造出的教学原那么,“因”是根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施行、实行;“教”是教育、教诲;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条建议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我们教师得到的启发是:第一,要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深化学生,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展教育和教学,使教育和教学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实际,防止盲目性。第二,对学生既要有根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擅长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适应个别差异,分层进展教育。我们在教学理论中应该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那么:在保
7、证根底知识教学的同时,备课时要周密地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尽可能地设想到不同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发言;设计作业时,那么应该尽量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思维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和进步。例如,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智力、思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行为习惯、学习很差,导致学习后进,成绩不理想,我就要先花比拟多的精力和时间从培养习惯着手,每天、每课关注这类学生,勤催促、勤纠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尽管许多孩子自控力较差,进步不明显,但是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也是教育所获得的成功。而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家庭教育中过于放任导致的任性、散漫、学习不独立,我们教师就需
8、要有更多的耐心,多交流沟通,让孩子逐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集体,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只有谨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才能个每个学生有所收获,得到进步和开展。给教师的建议3 我从事教育工作八年时间,一直做班主任。虽然积累了个些工作经历,但是在工作中仍然有许多困扰。在和同事的接触中,在和同行的交谈中,知道一本书叫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圣经,颇受推崇。今年假期我终于拜读了此书,从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此我就其中一条谈谈我的感受。 日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
9、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时说道: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笨,只是他们把时间多数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展稳固性的练习。比照自己的班级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发现后进生的问题确实是让我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于是我迫切的想从书中得到帮助和启迪。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终究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相信每一个教师一般都会觉得
10、这部分学生永远是一个最为头疼的群体,数量不算多,为害却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谓少,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令人满意,甚至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定是个后进生吗?我想,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否认的。那我们想想造成他们如今这种状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知识假设不能转化为才能,还不如不学。古人不是说,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吗?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很多所谓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终究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为什么很多后进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后,往往后面的开展比某些所谓学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终究是如何一点一滴消失的,他们在学校中每天最感兴趣
11、的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技校学生。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心中的那些积极的因素,活泼他们身上积极的那些细胞。而不仅仅把开展的目光局限在一些可怜的知识上面?我们应该更重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上。所以,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假设有识之士和更多的教师们能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如今的学生们全部教育的连接性和阶段教育目的的一致性,那么,所谓的后进生应该是另有开展才能的一个可塑群体吧。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他总是努力到达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小
12、学生伴随的智力、个性、思维、认知、知识构造、价值观等表现出幼稚、多变的特点。当他们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们的头脑里好似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我们就要从他们的心里触发到他们真正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根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
13、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展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考虑。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抑制的。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纯熟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识
14、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时都有过很多教师给学生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认为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浸透心理安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可以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生他们阅读和考虑。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悟。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学生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抑制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考虑,而考虑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
15、考虑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外表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假设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教师的讲解和催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进步,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承受高技能的挑战。翻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泼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教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进步成绩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继续研读那些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宜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