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276-2022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34_T 4276-2022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_T 4276-2022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40.20CCSZ50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276202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Codeofpracticeforforecasttechnology,consultation,evaluationandreleaseofambientairqualityforecasting2022-08-31发布2022-09-30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4/T4276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环境空气质量预报.4预报范围.4预报时长.4预报内容.4数值预报技术.4统计预报技术.4人工订正预报.55预报会商.5空
2、气质量预报例行会商.5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5重大活动空气质量区域联防联控预报会商.56预报评估.5评估内容.6评估方法.67预报发布.7发布内容.7发布方式.7发布及更新频率.7参考文献.9IDB34/T427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安徽省合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阜阳
3、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徽省马鞍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旭辉、王含月、董昊、程龙、季冕、张付海、千勇、李俊华、陈斌。IIDB34/T4276202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省级区域及设区市开展空气质量预报的技术选择、会商、评估和发布的程序。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区域及设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的县(市、区)级预报业务部门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空气质量指数(AQI)airqualityindex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来源:HJ6332012,3.1空气
4、质量分指数(IAQI)individualairqualityindex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来源:HJ6332012,3.2首要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AQI大于50时IAQI最大的空气污染物。来源:HJ6332012,3.3环境空气质量预报ambientairqualityforecasting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结合人工订正经验,对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潜在污染过程进行预报。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statisticalforecastingforambientairquality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历史上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同期气象、地形、污染源变化、区
5、域人口和经济等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报。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numericalforecastingforambientairquality基于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原理,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输送、化学反应、清除等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预测空气质量状况的系统。来源:HJ11302020,3.13DB34/T42762022临近预报nowcasting预报时长为未来06h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4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报范围预报范围为省级区域和设区市。预报时长4.2.1省级区域开展未来10天的逐日预报
6、。4.2.2设区市城市开展未来7天的逐日预报。预报内容4.3.1省级区域预报内容:省级区域空气质量级别范围,对未来10天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简要描述。4.3.2设区市城市预报内容:城市NO2、PM10、O3和PM2.5浓度范围,AQI范围,空气质量级别范围和首要污染物,以及对未来7天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简要描述。数值预报技术4.4.1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4.4.1.1数值预报空间尺度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应客观反映一定区域或城市尺度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规律。区域尺度范围至少覆盖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河北省和湖北省行政区全境;城市尺度范围至少覆
7、盖城市及周边城市行政区全境。4.4.1.2数值预报空间分辨率: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区域尺度水平分辨率不低于27km27km,城市尺度水平分辨率不低于3km3km;计算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的垂直层数不少于15层,其中边界层内垂直层数不少于5层;源清单空间分辨率与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计算区域的空间分辨率一致。4.4.1.3数值预报时长: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省级区域预报时长不少于10天,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时长不少于7天。4.4.1.4数值预报输出时间间隔: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拟输出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h。4.4.2多模式集合预报利用算术统计平均、多模式权重平均、多元回归等方法对多个模式的预报
8、结果进行优化,获得准确率相对较高的集合预报结果。统计预报技术4.5.1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的数学模型可基于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或聚类分析等方法。4.5.2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应至少具备连续近3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条件监测数据和其他影响参数等资料,并定期更新统计预报关键参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环境空气中的SO2、NO2、PM10、CO、O3、PM2.5和VOCs等监测结果,气象条件监测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压力、降水和辐射量等监测结果,其他影响参数包括季节、节假日、下垫面情况、人口和经济等参数。4DB34/T427620224.5.3通过对空气质量和
9、气象条件等历史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显著的气象和非气象关键参数。人工订正预报4.6.1人工订正预报是预报人员在多种预报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空气质量实况分析、大气环境扩散条件、地形地貌和区域典型空气质量变化规律进行研判,对未来污染物变化趋势、空气质量指数范围、污染物浓度范围和首要污染物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必要的订正。4.6.2对数值预报或者统计预报开展人工订正应有明确的预报订正理由,订正理由可基于突发性环境质量或污染源变化分析、卫星遥感和激光雷达等监测信息分析、天气形势变化与空气质量变化的本地化统计等信息。4.6.3建立人工订正预报的资格程序,采取主班首席负责制。首席预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_T 4276-2022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会商、评估和发布规程 4276 2022 环境 空气质量 预报 会商 评估 发布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