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文学常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书五经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书五经文学常识.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书五经文学常识关于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五经的出处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诗、书礼、易、春秋也。”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 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一、易:又称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的部分共六
2、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易的传,包括系辞、说卦等十个部分,旧时称“十翼”,是东周时人们所写的对于易经部分的解释。二、书:又称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王室诰命、誓辞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最初只泛称为书,其后分为夏、商、周书,以后才称为尚书,义谓上古之书。秦汉之际,尚书多亡,独秦博士济南伏生壁藏之书。汉初,伏生求得其书,存28篇,教授于齐鲁之间。这部尚书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故称今文尚书。此外,汉代还有古文尚书,据说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三、诗:又称诗经。汉初传
3、授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学官。毛公亦传,未得立。后来,三家诗亡缺,毛诗独传,因此诗又称毛诗。诗今存305篇,各篇时代早晚不一,早至周初,晚至春秋中期。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先秦社会风貌的珍贵材料。四、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为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还有一部周官记录周朝制度也包括在“三礼”的范畴。“三礼”之中,后世以礼记流传最广,故一般以之作为五经的代表。五、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书五经 文学 常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