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产业带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江产业带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3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园区发展背景11.2 评价目的21.3 评价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4 编制依据41.5环境影响识别71.6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01.7 评价范围、评价时段111.8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111.9 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141.10 评价指标体系151.11评价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16第二章 规划方案概述和开发现状182.1XX园区总体规划概述182.2XX园区控制性详规大体内容192.3产业发展规划302.4XX园区环境保护规划302.5相关规划概述312.6有关开发过程回顾412.7规划实施情况442.8
2、XXXX园区与XX市城区的关系462.9XXXX园区现有产业结构及重点项目482.10XXXX园区与XX镇、XX市城区发展的协调性分析49第三章 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3.1自然环境概况513.2 社会经济543.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58第四章 XX园区规划方案分析674.1XX园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674.2工业园总体布局和功能区的合理性分析714.3XX园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824.4XX园区环境功能区划合理性分析844.5XX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85第五章 XX园区污染源分析875.1XX园区污染物来源和种类875.2XX园区现有污染物排放885.3近、远期区
3、域主要污染源90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76.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976.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16.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166.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166.5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216.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36.7 区域开发社会经济影响分析1276.8 累积及次生影响分析1286.9零规划方案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30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1317.1 风险评价指导思想1317.2 风险管理1327.3 事故风险评价小结155第八章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1568.1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1568.2 大气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分析1618.3 声环境承载力分析1678.4
4、 固体废物环境承载力分析1688.5 土地环境承载力分析1698.6 XX园区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1708.7资源供给能力分析1748.8 交通运输能力分析1758.9 总量控制分析176第九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1809.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809.2XX园区开发生态影响分析1829.3生态环境建设方案183第十章 公众参与18610.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8610.2调查原则与方法18610.3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18710.4调查结果统计19110.5公众参与结论分析199第十一章 XX园区规划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20111.1XX园区规划综合论证20111.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209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23812.1环境管理体系23812.2园区环境监测体系23912.3简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24112.4环境风险管理24212.5清洁生产要求24612.6入园企业管理24812.7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计划257第十三章 循环经济分析25813.1园区循环经济水平分析25813.2XX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战略26113.3园区内产业循环26713.4园区外资源循环26913.5 产业集中规划269第十四章 困难和不确定性27114.1 宏观发展不确定性27114.2环境要素不确定性271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27515.1综合结论27515.2结论、调整
6、对策与建议283第一章 总论1.1园区发展背景1.1.1规划背景2011年XX市实施“壮腰工程”, 这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大局和支点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XX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建设围绕“工业壮腰、交通壮腰、新城壮腰、强县壮腰、文化壮腰”这五个重点全面推进,XX市作为XX市下辖县市之一,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XX市沿江产业带的建设。近年来,XX市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以工业为引擎,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构建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实施“壮腰工程”提供产
7、业支撑。2012年伊始,XX市瞄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 “湖北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及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发展大工业,构建大交通,建设新城市,全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产业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园区建设,当前XX市可用工业用地偏紧,长江沿线的黄金水道也有待进一步开发,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XX市产业布局从“一区四园”升级为“一圈一带”,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密度集聚、高质量发展为原则,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为XX市工业经济科学、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承载平台。“一圈一带”的建设也标志着XX市经济建设进入全新发展时期。XX市沿
8、江产业带XX园区的未来发展不是一个片区或仅是片区内部的问题,而是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工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综合竞争力,这就要求XX市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找到推动其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和实施步骤,制定高质量、前瞻性的规划。因此,本次规划不是XX市空间格局的改进、不是XX镇局部发展的研究,而是直面XX市产业整体布局和未来发展的针对性研究和系统规划。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范围为:北临长江春风港码头,南至月马公路,东靠南碾围堤,西抵天八线通乡公路西侧,规划总面积为5.95 km2。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号)和
9、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X政办发2005126号)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管委会于2013年7月委托XX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该工业园规划环评课题组,识别本工业园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XX园区发展的因素,分析XX园区相关环境介质的容量研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XX园区环境保护方案并对工业园各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改善XX园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对应X
10、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总体规划的规划调整内容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要求,我所于2013年10月编制完成了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1.2 评价目的(1)分析XX园区已开发与未来开发情况和环境条件变化过程,评价XX园区开发活动在布局、规模与性质方面的合理性及其环境影响,分析XX园区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2)依据XX园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以及污染源的监测、调查资料,对XX园区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XX园区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11、3)为当地政府、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部门和广大公众了解XX园区环境现状及XX园区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采取有助于预防污染和损害环境的措施,包括制定XX园区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和XX园区生态化建设并建立XX园区环境管理体系,促进XX园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4)通过收集和评价XX园区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各种社会、自然、经济、环境资料,研究XX园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及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从而分析XX园区建设规划总目标合理性,并对XX园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5)论证XX园区基础设施的现状和规划的状况,评价基础设施与XX园区发展的适宜性。评价XX园区的土地利用、能
12、源结构、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计算和分析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对进入XX园区的项目提出要求。(6)通过对可能受到XX园区建设影响、关注XX园区建设的公众进行调查和全面信息的沟通,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关心的问题以及XX园区的环境问题;通过专题研讨会使评价结合管理,提高可操作性。1.3 评价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3.1指导思想评价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遵循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全面系统分析区内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依据XX园区的
13、环境容量,对XX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控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紧扣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两大问题,以环境主导功能区为发展方向,从园区定位、发展规模、环境功能区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和实施保障措施,将环境因素系统地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为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3.2 基本原则(1)整体协调性原则由于区域环评涉及范围较大,开发建设活动较多且时间较长,影响设计的环境要素复杂,区域规划环评将从整体上考虑开发建设与正常生产对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环评中将遵循客观性
14、原则,对XX园区控制性详规的布局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的环保措施将充分考虑客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达性。(2)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区域环评的重点是通过区域环境容量的论证分析,结合区域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分阶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目标,同时制定适合于XX园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因地制宜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保护与环境规划工作应结合区域的环境特点,以及XX园区的行业特点,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到XX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生产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15、、区域内不同企业原材料上下游产品相互利用程度等),提出合理的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方案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区域环境。(4)环境保护早期介入的原则在分析XX园区区域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容量的核定,从入区企业的总体布局、严格的环保措施、限制重污染的企业入区等方面,提出XX园区限制入园企业、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措施,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与环境管理,使XX园区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呈良性循环。1.4 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6、;(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国发200540 号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
17、定的决定; (21)国发200038 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2)国发201135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23)国发201046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24)国发20119 号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5)国发201142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6)国发200539 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7)国发200715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9)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18、十二五”规划1.4.2部委规章(1)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74 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与规范各类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建规2003178号);(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32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与实施(试行)的通知;(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令 57 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 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 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8 年第 36 号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
19、目录(第一批);(8)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2008 年度)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8年度)的通知(环发200891号)。(9)环发201143 号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10)X环发200856号省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11)X政办发20105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12)X环发20138号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3)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18号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年3月7日);(14)
20、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54号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12年5月17日);(15)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1.4.3地方性文件(1)XX市人民政府关于在XX镇设立沿江产业带XX园区的批复石政函(2012)41号(2012.9.10);(2)X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3)X西生态文化旅游圈XX市区域总体规划(2009-2020);(4)X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2009-2020);(5)XX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2009-2020);(6)XX市沿江产业带XX
21、园区总体规划(2012-2020);(7)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8)XX市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9)XX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10)XX市XX镇总体规划。(11)XX市“十二五”交通规划(2011-2015);1.4.4评价导则(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6)环境影响评
22、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4.5技术政策、技术规范、技术方法(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3)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4)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5)生态工业示范新区规划指南(试行);(6)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7)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8)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4.6 委托书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管理委员会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
23、评价委托书,见附件。1.5环境影响识别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经济建设规模及布局存在不确定因素,工业园内拟建项目众多,同时还有大量意向性入园项目,其发展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过程中需考虑到工业园筛选和识别不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并且考虑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1.5.2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本评价过程中环境影响识别采用矩阵法。通过对相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保规划以及环境概况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矩阵法识别XX园区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敏感目标、社会、自然资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类型、影响性质
24、、时间跨度等。1.5.2.1环境影响识别(1)水环境a园区内工业企业职工区排放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等;b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物组成复杂;c综合服务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污染物: COD、氨氮、SS、石油类等;d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总氮、总磷;e发生暴雨和洪水时,可能存在受洪水淹没而引发水污染的风险;f由于地质包气带防护能力的差异,泄漏的液体化学品可能进入地下含水层,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工业废气及锅炉燃烧过程中由于使用煤炭等燃料,所产生的烟尘、SO2、NO2等
25、;b公共服务设施等排放的污染物(SO2、NOX、烟尘)和油烟;c道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机动车尾气(NOx、CO等)及二次扬尘;d化工罐区,化学品无组织排放,储罐区事故泄露风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声环境影响a.工业区各企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噪声;b.生活区产生的噪声;c.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4)固体废物XX园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物,居民生活垃圾、生产和服务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等。(5)生态影响a.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等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b.陆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减小,人口的增加、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等会对陆生动物的活动产生影响。c.园区建设破坏原有
26、植被,会对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造成影响。d.工业园建设对原有景观产生影响。e.工业园入驻项目施工建设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运营期间因大量种植植物、地面硬化等水土流失量很小。(6)环境敏感区影响污水排放、固体废物排放、运输等会对XX园区域内大气环境、水体等敏感保护目标产生影响。另外还需要考虑外环境对园区的影响。1.5.2.2经济社会识别a.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推进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b.区域内部分土地功能将发生改变,对当地的土地资源产生影响。根据XX园区的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环境功能状况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进行环境
27、影响因子筛选,见表1.5-1。表1.5-1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项目影响因子建设期建成区及营运期人口增加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固废排放车辆运输自然环境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生生物陆域动物水土流失景观植被敏感目标自然景观区社会环境公众健康区域经济劳动就业环境风险资源土地资源注:为重大影响,为一般影响,为轻微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评价因子见表1.5-2。表1.5-2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一览表类别环境要素评价因子预测因子自然环境大气环境PM10、NOx、SO2、TSPTSP、NOx、SO2地表水环境COD、NH3-N
28、、SS、TP等COD、NH3-N地下水环境水温、pH、SS、CODMn、As、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总硬度、氨氮、TP、Cd、Cr6+、Pb及硫酸盐/土壤环境Cd、Hg、As、Cu、Pb、Cr6+、Zn、Ni/声环境环境噪声环境噪声生态环境绿化建设、水土保持/污染源废气SO2、烟尘、粉尘、恶臭气体等SO2、TSP、PM10、恶臭气体废水pH、COD、BOD5、NH3-N、DO等COD、NH3-N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固体废物噪声环境噪声、工厂噪声环境噪声1.6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6.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具体设置见表1.6-1。表1.6-1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影响评价
29、内容一览表序号专题名称工作内容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2区域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噪声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调查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4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措施水污染源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措施评价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大气污染源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和评价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变化影响因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7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主要噪声源预测区域声环境质量预测区域噪声控制8固体废物环境
30、影响分析固体废物污染源预测固体废物及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固体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9风险分析预测事故造成的污染影响分析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分析10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工业园经济分析对XX市经济分析11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2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工业园规划与XX镇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工业园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工业园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工业园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工业园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工业园发展限制因素分析13公众参与征询工业园区内和园区外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14工业园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信息
31、系统、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监测15工业园规划优化调整建议针对控制性规划存在的环境制约问题提出优化调整建议1.6.2 评价重点(1)识别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XX园区发展的环境因素。(2)分析确定XX园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XX园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4)对XX园区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规划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论证,提出完善XX园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1.7 评价范围、评价时段1.
32、7.1 评价范围根据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及区域重要保护对象和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确定的评价范围见表1.7-1。表1.7-1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类 型评价范围总体评价工业园规划的5.95km2及周边地区环境要素水环境长江XX段水域;园区内地下水环境空气考虑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互动性以及空气流动性的特点,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园区范围为主的评价范围土壤环境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域内声环境XX园区域内,重点考虑各敏感点和城市主干道固体废物XX园区域内,重点考虑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处理风险评价工业园纬三路以南周围5km范围生态环境重点考虑XX园区域内及周边社会经济重点考虑XX
33、园区域内,并结合XX经济开发区综合分析1.7.2 评价时段评价规划基准年:2012年。评价规划年:近期2017、远期2030年。 1.8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1.8.1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功能区划具体情况见表1.8-1。表1.8-1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环境要素区域标准类(级)别地表水环境长江(XX段)非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长江(XX段)饮用水源保护区类地下水XX园区域内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大气XX园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声环境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4、-2008)2类工业区3类主干道道路两侧4a类1.8.2 评价标准根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结合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拟采用的评价标准见表1.8-2。表1.8-2 XX市沿江产业带XX园区标准一览表标 准 号标准名称评价对象执 行 标 准备 注级(类)别指 标标准限值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二级SO2年平均0.06 mg/m3包含修订单内容日平均0.15 mg/m3小时平均0.50 mg/m3TSP年平均0.20 mg/m3日平均0.30 mg/m3NO2年平均0.08 mg/m3日平均0.12 mg/m3小时平均0.24 m
35、g/m3GB3095-20122016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二级SO2年平均60g/m3表1基本项目PM2.5、SO2、NO2;表2中其他项目TSP。日平均150g/m3小时平均500g/m3NO2年平均40g/m3日平均80g/m3小时平均200g/m3TSP年平均200g/m3日平均300g/m3PM2.5年平均35g/m3日平均75g/m3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长江(XX段)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长江(XX段)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pH6-9BOD5 3/4 mg/LCOD15/20mg/LNH3-N0.5/1.0mg/LTP0.1/0.2mg/L高锰酸
36、盐指数4/6mg/LDO6/5mg/L石油类0.05/0.05mg/L挥发酚0.002/0.005mg/L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2类昼间60 dB(A)、夜间50 dB(A)等效连续A声级工业区3类昼间65 dB(A)、夜间55 dB(A)等效连续A声级交通干线两侧4类昼间70 dB(A)、夜间55 dB(A)等效连续A声级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III类pH6.58.5NH3-N0.2 mg/L总大肠菌群3.0 个/L高锰酸盐指数3.0 mg/L六价铬0.05 mg/L镉0.01 mg/L锌1.0 mg/L砷0.05 mg/L硝酸盐20 mg/L硫酸盐2
37、50 mg/L氯化物250 mg/L总硬度450 mg/LGB15617-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土壤二级pH7.5镉 0.6 mg/kg镍 60 mg/kg汞 1.0 mg/kg铅 350 mg/kg锌 300 mg/kg铬水田350 mg/kg旱地250 mg/kg砷水田20 mg/kg旱地25 mg/kg铜农田等100 mg/kg果园200 mg/kg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厂界噪声3类昼间65 dB(A)、夜间55 dB(A)等效连续A声级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区域噪声2类昼间60 dB(A)、夜间50 dB(A)等效连续A声级
38、区域噪声3类昼间65 dB(A)、夜间55 dB(A)等效连续A声级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一级(B)BOD5 20 mg/L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COD 60 mg/LSS 20mg/LpH 69NH3-N 8mg/L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工业园工业企业废水一级BOD520mg/L其它排污单位在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COD100 mg/LSS70 mg/LpH69NH3-N15石油类5挥发酚0.5三级BOD5300 mg/L其它排污单位在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COD500 mg/LSS400 mg/LpH69NH3-N/石油类20挥发酚2.0GB
39、16279-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园区内工业企业二级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气筒高度(m)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颗粒物120153.5205.93023403950606085二氧化硫550(硫,二氧化硫、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使用)152.6204.3301540255039605570778011090130100170氮氧化物240(硝酸使用和其它)150.77201.3304.4407.55012601670238031904010052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区相应限值昼间70dB(A)、夜间55 dB(A)最大声级1.9 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目
40、标和保护重点(1)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主要为评价范围内受工业开发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保护重点是确保其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2)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长江XX段非饮用水源地控制区控制目标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长江XX段饮用水源地控制区控制目标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园区内声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域环境标准;工业区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区域环境
41、标准(4)生态环境控制目标为XX园区的持续发展不影响现状生态环境(包括生态敏感区),在规划年限内不受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土地利用性质、土地条件、地表水体用途、噪声情况、道路密度等因素。XX园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下表:表1.9-1 XX园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类 别名称与规划区位置关系及基本情况户数备注社会关注区集中居民区南河头村3组园区西北角,以平房为主32规划中拆迁南河头村4组园区西北角,3组以南,平房为主8规划中拆迁南河头村5组园区西边,平房为主23规划中拆迁南河头村6组园区西南边,平房为主15规划中拆迁南河头村2组园区北边,平房20规划中拆迁月亮湖村8、10组园区中心,平房35规划中拆迁月亮湖村12组园区南边,平房为主12规划中拆迁月亮湖村13组园区南边,平房13规划中拆迁马船村1、2组园区北边,沿围堤,平房20规划中拆迁马船村4组园区东北角,平房15规划中拆迁马船村3组园区东边,平房10规划中拆迁马船村5组园区东边,平房20规划中拆迁马船村5组园区东南边,平房为主15规划中拆迁南河头村园区外西南400m18规划范围外月亮湖村园区外南500m14规划范围外马船村园区外东南700m23规划范围外生态敏感区长江XX段右岸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