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滨海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生态规划概述- 4 -第三章 规划区现状分析- 13 -第四章 总体规模和空间布局- 18 -第五章 公共设施规划- 26 -第六章 绿化景观系统- 32 -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 35 -第八章 水资源系统规划- 43 -第九章 能源系统规划- 58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70 -第十一章 通信工程规划- 76 -第十二章 竖向与管线综合工程规划- 78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及公共安全规划- 82 -第一章 总 则1. 规划编制背景按照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相关要求,依据中华
2、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XX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XXXX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等,编制XXXX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生态城控规广泛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成果,立足自主创新,全力推进“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设;建设生态共生之城,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四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模式。2. 规划指导思想(1) 遵循XXXX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全面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规划目标。(2) 充分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
3、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技术,控规编制与各项生态指标管理密切结合,体现生态特色。(3) 充分考虑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强化控规成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规划编制中体现政策管理与实施引导,使控规成果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服务。3. 规划原则(1) 逐层分解总体规划的总量要求编制原则;本规划采用“片区街区生态细胞地块”四级层次的划分体系。从而形成分层次的工作层面,做到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的科学规划和管理。(2) 疏密有序、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原则;本规划适度提高土地的混合使用,紧凑布局,提高城市活力及生活便利性,减少交通出行,体现节地、节能与集约发展的理念。(3) 公益优先、合理完
4、善的公共设施布局原则;本规划以设置最佳、资源配置最优、服务高效便捷、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新社区。(4) 关注生态、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原则;本规划尊重本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立足特有的环境资源约束条件,恢复自然水系、湿地和植被,构筑与区域相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5) 清洁高效、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原则;本规划提倡绿色交通出行,强调绿色出行与公共交通方式相结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综合品质。(6) 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的资源利用原则;科学选择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严格的政策管理辅助,实现生态城市政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与有效运转。(7) 控制三废、循环利用的
5、环境保护原则;生态城采取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使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控制三废排放,坚持生态建设、绿化景观建设、知识经济和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8) 落实城乡规划法强制性内容,为下一层次规划设计预留调整余地的原则;规划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保证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规定能够顺利实施的同时,也为今后的规划实施和深入的规划实施预留了余地。4.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东起汉北路规划的中央大道,西至蓟运河,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北至规划的津汉快速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4.2平方公里。5. 规划实施期限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期限为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6. 规划依据(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 XX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4) XX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 XXXX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6) 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点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以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规范为依据,并与有关专项规划协调,规划中使用的土地分类代码、计算标准等均按国家统一标准和XX市相关技术规范执行。本规划中未规定的有关城市建设的标准均应符合XX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7. 规划成果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 XXXX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分为总体、片区和生态细胞
7、三个层次。(2) 总体层面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说明书三部分。(3) 片区层面的规划成果是总体层面的补充和细化,由五个片区的成果组成(0105片区),各片区规划成果包括文本与图件(图件包括片区图纸和街区图则)两部分。(4) 生态细胞层面的规划成果是片区层面的补充和深化。生态细胞层面成果包括各个片区内生态细胞的生态细胞用地布局指引图则。第二章 生态规划概述1. 生态规划定位与目标本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的宗旨,从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视角审视城市规划和建设,努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的建设,力争将生态城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倡导绿色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性生态新城。2. 生态规划内
8、容生态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能源系统规划、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电信系统规划、竖向与管线综合规划和公共安全规划等九个方面。3. 生态规划框架图表 二1 生态规划研究框架4. 生态城发展战略生态城在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保护土壤、水系的生态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如渗透和储水功能,保护土壤免受有害物质污染;保护并提升现有水体的生态功能,使其不被污染。针对生态城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现状,保护现有的水系,改善生态核和生态谷的生态功能,建立完善的绿化网
9、络体系,形成候鸟的迁徙廊道,提高生态城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 建设绿色出行与发达的公交系统相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本规划提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骑车和步行,创建综合的生态交通模式。 大力建设绿色公共空间,改善居住工作条件建设与绿色空间相连接生机勃勃的开放空间和景观,创造更清洁、更安全、更绿色的生态住区与产业区。通过适当的功能分区,不同的绿化配置等方法将对生态住区及产业区的不利影响(噪声及可能的污染)降至最低。(2) 生态支撑系统发展战略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收集与利用雨水,经自然和机械处理后用于景观补水,采用节水规划降低污水量。 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合理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用能布局,推广和应
10、用节能新技术。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与市政设施相结合,节能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实施节能型物业管理模式,建设低碳节能型生态科技城。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通过绿色交通规划、能源规划、景观生态规划,采取提高出行公交化水平、限制小汽车使用、优化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积极的生态补偿等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本规划采用循环经济的规划理念,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 社会发展战略1)构建体系完善、设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以系统化、多层次住区体系实现“居者有其屋”;充分保障就业,以创意产
11、业和生态环保教育产业为特色引领知识经济发展,以高水平现代服务业扩大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人才高地和外向型、国际化滨海新城。2)为所有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文化、休闲、运动、教育和培训机会。3)创造可持续的多样化住宅混合开发,以丰富高品质的绿化空间营造和谐亲人的城区。形成繁荣的具有综合性、内聚力和包容力的混合收入社区。(4) 产业与经济发展战略1)确保经济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讲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建立新型的国际技术和经贸合作体制,构筑与生态城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建构自主创新的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服务外
12、包、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以及绿色建筑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基地,以生态型会展、特色旅游休闲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高端商务、商业聚集区,产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5. 生态城市的案例研究与分析(1) 案例研究 德国埃朗根市埃朗根市座落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距离慕尼黑2O0Km。埃朗根市是著名的大学城、“西门子城”和生态城市,总人口1O万,面积77Km2,也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的中心, 特别是在医学、医疗技术和健康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在总数为8万份的工作岗位当中,2.5万人为西门子工作,1万人为大学工作,大约2万人在医学、医疗技术和健康领域工作。二战后埃朗根市发展非常迅速,1945年1972年
13、就业机会成倍增长,人口增长至10万人。然而与此同时,不舒适感和批评也在增长,主要是针对许多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相当多的城市绿地、森林和闲置的乡下土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汽车的增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噪音、空气污染和街道的拥挤。市民们敏锐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有市民团体与来自大学和西门子公司的专家们反对某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书,积极号召并参与政府制定与环境有关的地方政策。20世纪70年代,埃朗根市开始了一项综合的整体规划,总体规划的基础部分仍然是景观规划。规划显示了进一步发展的自然边界,保全了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地区(约占城市总面积的40%),并建议城市中拥有更多的贯
14、穿和环绕城市的绿带。在分区规划中,政府考虑到了这些生态方面的限制,并尽可能的在这些限制内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增加建设用地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对城市生态地区的干扰。在交通规划中,政府改变了欧洲城市普遍实施的以车为主的交通规划方针,在新的交通公共政策种不再给私家车以特权,并开始减少和限制在居住区和市区的私家车的试用,同时积极鼓励市民以环保绿色的方式出行,如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经过30年的发展,德国埃朗根市在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成功。市内和城市周边的绿地被绿色通道连接起来,适宜于各种活动。这使得埃朗根市成为健康之城,因为不论市民步行还是骑车,城市中任何一个住处通往绿地只需要5-7分钟,这为
15、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在整个城市内贯彻了家庭废物回收体系,并向市民大力宣传家庭废物回收政策,埃朗根市家庭废物回收率接近100%。新的交通政策使各种交通形式平等的享有在城市中通行的便利,比如步行、骑车、开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埃朗根市,机动车普及率非常的高,10万人拥有5.4万辆小汽车。但是同时,埃朗根市市民还拥有8万辆自行车,并经常使用。居住在埃朗根市的人们自行车的日常使用率为30%。政府通过对所有居住区和城区的缓制交通(限速30Km)实现了更少的危险、噪音和空气污染。埃朗根市的城市中心区是一个混合型的步行区域,禁止机动车穿行,只对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开放。停车场被搬离到距城区有一定步行
16、距离的地方。埃朗根市是在生态学方面有自觉意识的先行者,赢得了德国国内和国际的一致好评和奖励。埃朗根市的例子表明:成为一个生态城市并同时作为一个有活力的现代科学之城、研究之城和工业之城是不矛盾的。城市的各个功能完全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相互强化。 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九州位于日本列岛的西南端,由九州岛和西南群岛组成。九州七县包括福冈、佐贺、长崎、大分、熊本、官崎、鹿儿岛,受惠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温暖的气候,经济约占日本GNP的1O,是继东京、大阪、名古屋大都市圈的第4大经济圈。20世纪9O年代末,日本政府针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
17、本国策,将该年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并颁布和实施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动基本法等6部法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措施,标志着日本进入了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全面发展阶段。北九州生态城项目创建于1997年,项目创建的基本理念就是“零排放”,即将生活及工业垃圾用作其他行业的原料。项目位于北九州西北部响滩区的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按照规划,生态城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包括三个区综合环境产业区、应用研究区和循环区。综合环境产业区是整个生态城的核心部分, 它的任务是在海岸附近的沙滩建一些可以进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工厂,创建一个废弃物及能源循环系统。目前,循环业已在7个领域运行:PET瓶、办公设备、汽车、家用电
18、器、荧光灯、医疗设备以及混合结构废料。各个领域通过规模化收集并处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循环成本。综合环境产业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即北九州最活跃的大公司都是生态城项目的主要资助者。比如PET瓶循环公司的主要资助商有日本钢铁公司和理光公司。然而,注资的母公司不只是提供资金, 还提供厂房、技术和技术诀窍。比如,PET瓶装厂就在使用日本钢铁公司的技术诀窍。因此, 这些工厂与母公司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为了完成某项任务, 母公司还会派技术人员下厂。换句话说,该生态城的循环企业与北九州现有的制造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应用研究区是生态城的第二大支柱。该区会聚了数家从事循环和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机构。目前,那里共
19、有16家研究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和公司测试机构。该区占地165公顷,在此落户的机构与居民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进行废弃物处理和其他方面的研究。该区还建有生态区中心,该中心建于2001年,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环境学习场所, 接待学习考察团,支持研究活动以及展示技术和产品。中心的设施包括教育交流研究室、展示生态区技术和产品的展览室以及客人宿舍。2002年,生态区中心又建了一个附属中心,主要任务是介绍生态区以外的、与环境有关的公司,它也有一个展览室。生态城的第三个支柱是循环区。该区的目标是创建一些中小型废弃物处理公司,以获得最有效的循环,鼓励更多的与资源循环有关的投资企业投资。它分为“前沿区”和
20、“汽车循环区”。前者是当地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应用创新技术的地方,目前已经建立了4家企业。而后者是将散布在城市里的一些报废汽车处理公司聚在一起, 目的是创建更有效的汽车再循环企业。综合环境工业区的循环活动需要从更广泛的渠道收集废弃物,而循环区则不同,它的循环主要靠本区资源,循环对象是就近产出的废弃物。对于北九州市而言,此举是为了更远的目标:即到2010年将北九州发展成为亚洲国际资源循环和环境产业的基地。日本北九州生态城是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城市的范例。在北九州生态城,循环经济的理念无处不在,它将“产业振兴”和“环境保护”两大公共政策结合在一起,使北九州市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生态城市。(2) 生态城
21、市的建设经验我国与发达国家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基本国情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增长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因此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城市的经验,也要看到历史条件和路径选择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法律保证德国于1996年施行物质闭路循环与废物管理法,这一法令被认为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真正将废弃物的处理提高到循环经济的高度上。日本将2000年命名为“循环型社会建设元年”,该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有关促进形成循环型社会的6项法案,形成了包含3个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系统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不论是德国的物资闭路循环与废物管理法,还是日本的促进循
22、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都强调了避免废弃物产生的指导思想,引入了“消费者付费”和“生产者责任延伸”两大制度,不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避免废物的产生,同样要求生产者、销售方与使用者都承担起避免废物产生、再回收、再利用与环境友好处置的责任。 目标明确德国在国家层面上存在明确的减物质化目标,如表格二1所示。例如,在能源和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在兼顾环保与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如可再生能源法、生物能源法规、“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等一系列有关环保和节能的法规与计划。为了密切配合法律的实施,德国政府还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促进方案、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等多项细则,力争使可再生能源成为民众
23、使用的主要能源。德国目前风能发电已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通过进一步在近海建设大规模风能发电设备等措施,计划在25年后将风能发电量提高到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4。为了降低建筑能耗,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了新建建筑的能耗新标准,规范了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表格 二1 德国减物质化的目标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环境与资源(循环经济专刊八),第19期。环境指标2010年2050年能源天然能源至少削减30%至少削减50%矿物能源减少25%核能削减100%可再生能源每年增加3%-5%能源生产率每年增加3%-6%材料不可再生原料削减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生态 控制性 详细规划 说明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