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七夕文化、香榧文化、茶文化).doc





《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七夕文化、香榧文化、茶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七夕文化、香榧文化、茶文化).doc(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浙江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 录文 本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二章 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2第三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战略4第五章 空间分区发展规划5第六章 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6第七章 旅游产品体系9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10第九章 市场营销12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4第十一章 服务设施规划16第十二章 基础设施规划17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9第十四章 景区经营20第十五章 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21第十六章 实施保障22第十七章 附则23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总则24一、规划性质24二、规划期限24三、
2、规划范围24四、规划依据24五、规划原则25第二章 现状研判26一、中国旅游发展宏观态势26二、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26三、东阳市旅游发展现状27四、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28五、东白山旅游发展概况29六、东白山与相关景区竞合概况29七、东白山旅游发展SWOT分析31第三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4一、旅游资源分析34二、旅游资源评价36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战略38一、战略定位38二、战略目标38三、战略选择39第五章 空间分区发展规划40一、分区原则40二、分区规划40第六章 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41一、“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41二、“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47三、“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49第七
3、章 旅游产品体系53一、旅游产品开发原则53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53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53四、专项旅游产品规划55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56一、规划目标56二、规划原则56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56四、旅游线路组织规划57第九章 市场营销59一、市场分析59二、市场定位61三、形象策划62四、营销规划63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8一、现状及评价68二、规划原则68三、规划目标68四、环境保护分区与措施68五、生态容量测算69六、规划要点69第十一章 服务设施规划71一、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71二、住宿设施规划71三、旅游餐饮规划73四、旅游购物规划73五、旅游娱乐规划74六、解说系统
4、规划74第十二章 基础设施规划75一、给排水规划75二、供电规划75三、电信规划76四、环卫设施规划76五、防灾规划76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78一、居民社会现状7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78三、规划内容78第十四章 景区经营80一、树立绿色管理和生态运营理念80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80三、采用合理营销方式80四、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共融80五、协调利益相关者,实现权责利平衡80六、托管经营,加速东白山发展81七、做好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81第十五章 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83一、项目分期建设时序83二、投资估算83第十六章 实施保障86一、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86二、理顺管理体
5、制86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86四、创新投融资体制86五、实施旅游人才战略87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市场分析图3、三维分析图4、高程分析图5、坡度分析图6、坡向分析图7、重点资源分析评价8、道路交通现状图9、水系村落现状图10、太白峰周边地区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1、绿野谷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2、乡村景观视觉安全格局13、总平面图14、功能分区图15、“天上人间”平面图16、“绿野谷”平面图17、“惜缘谷”平面图18、重点项目布局图19、局部平面图20、入口效果图21、东白胜境效果图22、茶林物语效果图23、茶屋会议酒店24、茶园别墅区25、东白禅寺效果图26、同心锁效果图27、服务设施分布图
6、28、交通规划图29、区域交通规划图30、主要交通建设规划图31、徒步游线规划图32、游线组织规划图33、标识系统应用34、标识系统设计一35、标识系统设计二III浙江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文本 文 本 浙江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区总体规划。第2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5年。近期为2009年2015年,是开发建设期;中期为2016年2020年,是稳步发展期;远期为2021年2025年,是优化提升期。第3条 规划范围北至诸暨分界线;西至罗店、市前、上山村;南至东方红水库大坝;东至嵊州交界。总体用地规划范围70平方公里,核心区
7、20.5平方公里,控制范围49.5平方公里。第4条 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态旅游度假区标准(征求意见稿)等。3、部委相关文件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82015
8、)等。4、地方性规范与其它相关文件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东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东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康大香榧文化园旅游总体规划、碧水云天农业休闲旅游区概念规划、东白山风力发电场规划等。5、自有研究成果休闲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休闲旅游产业委员会)。第5条 规划原则遵循生态导向、慢游导向、市场导向、休闲导向和特色导向原则。20第二章 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第6条 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1、自然环境良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沟谷地貌特征显著;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2、社会文化多样
9、东白山历史悠久;总面积70平方公里,包括9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一个国营茶场;文化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特点。3、经济基础较好农业经济发达;风电场建设进展顺利。4、外部交通逐步改善外部交通便利,全市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东白山客运专线开通;自驾车游客方便进入;可进入性不断改善,罗店岭头至东白山的道路即将建设。5、内部交通有待提高内部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公路等级有待提高;二是现有道路严重破坏山体景观;三是标识、停车场等重要交通服务设施亟待建设。第7条 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东白山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游客群体以徒步背包客为主,大规模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旅游景区处于开发建设阶段。第
10、8条 SWOT分析1、优势 区位优越;资源特色鲜明;客源充足;联动条件好。2、劣势 旅游品牌尚未形成;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旅游产品开发起步晚;交通通达性有待提高。3、机遇 扩大旅游消费以提振经济的政策支持;“国民休闲计划”即将推出;国家休假制度改革促成短线旅游热潮;东阳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发东白山;交通条件持续改善;七夕文化逐年升温;影视旅游和外景地旅游红火发展。4、挑战 周边景区分流客源;七夕文化旅游地多;旅游产品升级快。第三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第9条 旅游资源分析1、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东白山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4个亚类、47个基本类
11、型,166个资源单体。2、旅游资源分析东白山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七夕文化脍炙人口;香榧文化源远流长;茗茶文化名倾天下;“五高”景观价值斐然;风电资源特色鲜明;山体景观风貌完好;水体景观丰富多姿;生物景观各有千秋;气象景观奇特壮观;古村聚落古韵犹存;民俗风情异彩纷呈;宗教文化兼容并蓄;特色饮食风味十足。第10条 旅游资源评价1、定量评价东白山40处主要的旅游资源点中,优良级(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共有26处,占主要旅游资源总量的65%;普通级(二级、一级)旅游资源共有14处,占主要旅游资源总量的35%。优良级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以七夕文化、东白天池、仙姑殿、
12、香榧文化、高山茶园、高山湿地、高山草甸、东白山风力发电场、一脚踩三县最具开发潜力。2、定性评价品位参差不齐,生态本底、七夕文化凸显优势:“三大文化”、“五高”景观和风电资源品位较高;良好的湖、山、林生态环境是一流的休闲度假环境资源。集中度高,组合状况良好:重点旅游资源大都分布在交通沿线和山顶区域,集中度高,并且种类齐全,组合状况良好。种类丰富,功能多样:旅游资源功能多样,兼具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运动等多种功能。与周边资源互补性强,能和周边诸多景区形成良性互动,后发优势明显。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战略第11条 总体目标以生态景观、风电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为背景,以七夕文化、香榧文化、茶文化和地方民俗
13、文化为内涵,以“生态休闲旅游”为核心理念,突出“爱情圣山,会稽之巅”的形象特征,创新开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区。第12条 分类目标1、经济目标依据东阳市旅游发展状况、东白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潜力预测,规划东白山的旅游产业规模如下:到2015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0.5亿元;到2020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亿元;到2025年,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75亿元。2、社会目标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居民满意度。3、环境目标维持现有的植被覆盖率和绿地率;地质地貌得
14、到较好的保护,人为破坏严重的地段基本得到恢复;珍稀动植物得到研究和详实的纪录,其生存环境得到保护。4、旅游管理目标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建设与社区村落改造相结合;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模式和深层次的游客体验;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第13条 阶段性目标1、近期(2009-2015):重点建设阶段对旅游环境进行整治,开展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区块的打造,形成爱情主题氛围。2、中期(2016-2020):稳步发展阶段完善规划区的产品体系,加
15、强营销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打响“爱情圣山,会稽之巅”的旅游品牌,完成“国家AAAA级旅游旅游区”申报审批工作。3、远期(2021-2025):优化提升阶段东白山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营销与服务达到华东地区一流水准,提供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区域现代服务功能与旅游功能十分完善,东白山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区。第14条 战略选择坚持精品品牌、生态优先、产业融合、整合联动四大战略。第五章 空间分区发展规划第15条 分区原则规划分区遵循整合资源、突出主题形象,合理布局、集中功能单元,有机联动、构筑服务体系,生态保护、预留发展空间等原则。第16条 分区规划依据旅游资源特征
16、、旅游开发方向和东白山空间整体形态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一心二轴三区”的旅游开发格局。1、一心东白胜境是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中心、功能核心和开发重心。 2、二轴七夕文化发展轴、高山生态发展轴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沿七夕文化和高山生态两条主线展开,体现了规划区旅游发展的四大重要指向:七夕、生态(湿地、草甸、茶林、香榧、天池)、儒道、节会。3、三区“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 “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为规划区的核心区,“惜缘谷”和“绿野谷”为控制范围。以上三个功能区差异定位、特色显著、功能互补,构筑“高山为型、文化为魂、两轴推进、全面联动”
17、的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第六章 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第17条 “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位于规划区中部片区,面积20.5平方公里,依托七夕文化、太白峰、东白天池、茶文化、高山茶园、高山湿地、风电产业资源等,以七夕爱情、生态湿地、风电、茶为主题,构建七夕文化、高山生态湿地、宗教文化、绿色能源科技产业完美融合的山地生态休闲游憩观光区。1、 主入口服务区位于东白山水库东南岸,是规划区的综合型一站式服务中心,其服务功能辐射整个规划区。(1)景区大门凸显东白山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东阳木雕的精粹,彰显“建筑之乡”的美誉。(2)游客服务中心承担整个规划区内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展
18、示、旅游餐饮等功能。(3)“芙蓉出水”水景演艺东白山水库更名为“仙女湖”,以“芙蓉出水”为主题,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大型音乐喷泉表演,在固定时间进行表演,既能有效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又能丰富游客游览体验。(4)东白山庄建设主题型酒店,以“山珍野味”为特色,形成东白山庄特色餐饮品牌,以住宿、餐饮等功能为基础,增加康体、休闲等活动内容。(5)东白禅寺复建东白禅寺,开发“东白山素斋”养生餐饮旅游产品。2、 东白胜境景区以展示“七夕文化”为主线,是“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的高潮,也是整个规划区的核心景区。七夕文化与高科技生态能源产业在此实现完美结合,极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1)七夕广场在东白山
19、主峰下(南侧)规划建设表现“七夕文化”的大型标志性主题雕塑,如“仙女下凡”、“喜鹊归巢”等,广场四周围以水池喷泉、彩灯和草坪。(2)天宫祈福区在太白峰规划建设“天宫”,其建筑形式是浙派古建筑,其营造的氛围是神秘的“天庭仙境”,其展示的内容是“天宫文化”及“天宫之爱”,包括天宫人物、神话传说等。恢复性修建仙姑殿,修建观景(观日、观星)平台、祈福平台及游憩设施。(3)海枯石烂位于东白石林,对石阵进行景观营造,修整游步道,增设景观小品和游憩设施,以“爱情”为主线,对典型的象形岩石进行命名。(4)东白天池爱情营地在东白天池湖畔建设帐篷露营地,提供相应环境、设施及服务。(5)“风之舞”绿色能源观光区依托
20、东白山风电场建设“风之舞”绿色能源观光区,核心项目为风电科技体验馆、风车观光区。进行生态修复,积极消除风电塔对规划区整体景观环境的建设性破坏。(6)“牛郎村”大地湾生态度假村利用原有村庄及环境要素打造大地湾生态度假村,赋予其丰富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功能,并与太白峰天宫、仙姑殿和天池等景点形成功能互动,与“天宫仙姑”形成主题呼应。(7)茶屋会议酒店选址东白茶场分场,规划建设商务会议型酒店,满足商务游客需求。 (8)寻仙谷依托阿溪登山路线开发“寻仙谷”,为游客提供徒步登山的文化生态游憩廊道,同时开展拓展、野营训练活动。(9)寻仙动漫基地满足大众市场休闲娱乐需求,打造时尚娱乐体验项目“寻仙”动漫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地 生态旅游 度假 总体规划 七夕 文化 香榧 茶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