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文本.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总则1第1条规划范围1第2条规划年限1第3条人口规模1第4条规划目标1第5条规划依据1第二章交通发展战略3第6条战略目标3第7条低碳交通发展战略3第8条智能交通发展战略4第9条畅达交通发展战略5第三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7第10条规划目标与策略7第11条对外道路网规划7第12条对外铁路规划8第13条客运枢纽衔接规划8第14条机场衔接规划8第15条区域通道规划8第四章道路系统规划11第16条道路系统发展目标11第17条路网布局结构与等级结构11第18条快速路12第19条主干路13第20条次干路14第21条支路15第22条路网重要交通节点规划16第五章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17第23条规划目
2、标与策略17第24条网络布局17第25条慢行廊道系统18第26条慢行巷系统18第27条慢行廊道配套设施18第28条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级划分18第29条公共自行车租赁布局19第六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21第30条规划目标与策略21第31条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结构22第32条有轨电车线路及站点规划22第33条地铁线路及站点规划22第34条轻轨线路及站点规划23第35条公交专用道等级23第36条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23第37条枢纽规划23第38条首末站规划24第39条停保场规划24第40条常规公交快线规划24第41条加气站规划24第七章停车系统规划27第42条停车规划目标与策略27第43条停车配建规划27第4
3、4条公共停车场规划27第45条停车保障措施28第八章货运系统规划29第46条货运交通规划目标与策略29第47条对外货运通道规划29第48条对外铁路货运枢纽规划29第49条货运交通管理规划29第九章智能交通系统规划31第50条智能交通信息平台31第51条公交优先及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31第52条一卡通服务系统31第53条车联网技术示范工程32第十章近期建设计划33第54条近期路网建设计划33第55条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计划33第十一章 附则35第56条规划文件组成35第57条规划执行35第58条规划实施主体35附件一: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筑物配建指标37附件二: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专项规划批复39I
4、V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范围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位于武宿机场以南,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街,西至XX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建设用地规模20平方公里。第2条 规划年限XX科技创新城的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3条 人口规模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人口规模为20万人,由于核心区处于较为成熟的城市地区,其职住平衡在周边更大范围内实现。第4条 规划目标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适应现代城市交通需求,引导城市交通发展,配套适得其用的公共交通设施。贯彻“智能碳谷,
5、科技绿城”的总体规划理念,构建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导,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实现低碳出行。第5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所使用的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社会经济数据信息依据以下规划成果、出版物或统计资料,具体包括: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XX市南部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XX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2014-2030)(报批稿);XX(都市圈)公路网规划(2011-2020);XX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2-2020);XX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XX市城市静态交通专项规划(2013-2020);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62013);XX统计年
6、鉴(20012013);XX居民出行调查报告(2009年);相关法规政策。41第二章 交通发展战略第6条 战略目标遵循“低碳”出行的交通理念,融入“智能”交通的发展思路,保障“畅达”交通的实施效果,在XX省转型综改的进程中发挥交通领域的率先示范作用。与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协调,构建交通空间分配合理、多级路网转换顺畅、运输组织快速高效、交通管理智能完备、出行环境友善亲和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第7条 低碳交通发展战略核心区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导,以达到综合能耗最小的低碳出行目标。1. 构建低碳导向的公共交通线网骨架近期公交线网骨架为新型有轨电车,远期公交线网骨架由地铁和轻轨组成。核心区长
7、距离公交出行首选高速度、高运量、低能耗、低排放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2. 构建低碳导向的街区模式用快速路和主干路搭建路网骨架,用一般性支路和慢街式支路构筑城市微循环系统,适度的减少街区邻里单元内的小汽车使用,从而降低私人机动车的总体出行需求。3. 刺激和鼓励低碳导向机动车出行核心区鼓励通过拼车、汽车共享等方式满足非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需求。核心区内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区内公交与出租车使用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和其它绿色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车比例达到100%,并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车。4. 实行低碳导向的交通需求管理停车收费管理策略:提高高强度开发区域的停车收费,
8、强化该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适度减少公共停车泊位供应,抑制停车需求。企业雇主方案:压缩工作日数,延长每日工作时长或者采用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社区办公、视频会议等工作方式。ITS管理策略:动态诱导交通、动态交通安全系统、应急系统。货运需求管理策略:建立货物集运中心(北六堡)。第8条 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在推行智能交通管理的基础上,高效利用交通设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消耗。1. 建立为出行者提供多样化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企业运营调度水平、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的智能交通系统。2. 创建公交优先服务系统,积极推广智能化出租车预约服务系统。3. 提供便捷的城市交通一卡通服务。4. 建设先进的车联
9、网示范工程。第9条 畅达交通发展战略1. 构建外通内畅的道路系统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路网,实现对外交通快速疏解,区域交通顺畅组织。2. 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系统优化创造便捷、舒适、宜人、安全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环境,促使公众主动选择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出行。3. 享受“零距离”休闲生活结合快速自行车道体系,在居住、商业、科研等居民活动聚集区设置多种形式的休闲、休憩节点,居民可方便的利用独立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享受绿色休闲时光。4. 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高密度的公共交通服务覆盖,丰富的绿地景观,与商业、居住的完美结合为乘客带来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第三章 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第10条 规划目标与策略1
10、. 规划目标通过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推动XX与晋中的融合,带动整个XX都市圈的发展,提升XX科技创新城的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2. 规划策略以衔接和利用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在XX、晋中两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分析XX科技创新城与高速、铁路枢纽、机场之间的衔接关系,形成与重要对外通道及枢纽之间的便捷联系。为带动XX、晋中两市发展,分析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与XX主城区及榆次主城的交通联系,衔接规划,满足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对外交通需求。第11条 对外道路网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可通过区域内规划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与周边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城市快速路实现快速、顺畅的衔接。衔接的高速公路主要包括:XX南环高速、龙城高
11、速、太长高速、XX西环高速及太汾高速。衔接的国省道主要包括:国道过境环线(G108、G208、G307)。衔接的快速路主要包括:XX的太榆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大运路、太长路及榆次的环城东路。第12条 对外铁路规划规划建设XX清徐文水汾阳吕梁城际铁路,提高科技城对都市圈南部产业带的辐射能力。第13条 客运枢纽衔接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通过区域内快速路及主干路系统与周边客运枢纽衔接。表 1 客运枢纽衔接方位重要客运枢纽主要的衔接通道北向XX火车站、汽车客运东南站、铁路客运南站综合通道-太榆路-建设路、综合通道-东中环南向清徐客运站国道过境环线-滨河西路、清徐修文快速路-滨河西路西向小店南客运
12、站、晋阳旅游客运站化章街-滨河东西路、综合通道-太长路-迎宾路、综合通道-南环高速、大运路-南环高速东向榆次火车站、榆次汽车客运站化章街-龙湖大街、综合通道-太长路第14条 机场衔接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可通过综合通道、马练营路-龙城大街快速到达现状武宿国际机场。机场搬迁后,通过大运路和轨道线网的南延,提高核心区与机场的联系便捷度。第15条 区域通道规划XX科技创新城位于XX与榆次的衔接部,其与XX主城、榆次主城、汾东商务区及产业区的联系属于城市内部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表 2 区域联系联系区域道路轨道XX主城快速综合通道-太榆路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主干马练
13、营路次干榆次主城快速化章街-龙湖大街轻轨8号线有轨电车1号线主干武洛街-文华街迎宾西街-迎宾街次干河东街-安宁街汾东商务区快速化章街轻轨8号线有轨电车1号线主干武洛街-通达街迎宾西街-十号线次干正阳街使赵街-汾东街河东街产业区快速综合通道轨道9号线轨道10号线主干马练营路次干第四章 道路系统规划第16条 道路系统发展目标整合、衔接核心区内外既有道路交通资源,设置涵盖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多等级道路系统,保证道路系统外通内畅;在支路等级道路中融入慢街,提高支路网密度,构建结构均衡的路网系统。第17条 路网布局结构与等级结构1. 路网布局符合低碳式街区构建要求,支撑核心区“一心两轴、一环六
14、园”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快速路构建路网骨架,形成核心区主要过境通道和内外联系通道;主干路形成对快速路骨架的强有力支撑网络,交通性主干路补充过境通道的不足;次干路、一般性支路和慢街支撑核心区内部交通需求,次干路形成组团间交通联系通道,一般性支路和慢街在生活科技组团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微循环网络,满足组团内部出行需求。2. 道路网(含慢街)总长167公里,总密度8.36公里/平方公里。3. 道路级配中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含慢街)=1:2.89:4.98:8.85;具体数值可见下表:表 3 路网参数一览表道路等级道路长度(公里)密度(公里/平方公里)级配道路面积率计算值规范值计算值规范值计算
15、值规范值快速路9.30.470.30.411含慢街:19.38%1025%主干路(含快速路高架后,形成的地面主干路)27.11.360.81.22.892.04.0次干路46.92.341.21.44.983.04.7支路(一般性支路+慢街)83.764.16348.857.513.3第18条 快速路快速路格局为“一横一纵”,“一横”为化章街,“一纵”为综合通道,近期按照主干路建设,按照快速路预留,主干线采用“高架主路地面辅路”设计形式;总长9.3公里,密度0.47公里/平方公里。具体红线宽度和断面设计见下表:表 4 快速路红线及断面设计道路分类道路名称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数/双向规划断面快
16、速路常规路段化章街60近期:地面:8远期:高架:6地面:6近期:断面:J-J地面:6.0+3.5+4.0+13.75+5.5+13.75+4.0+3.5+6.0远期:断面:B-B 高架:0.5+11.75+0.5+11.75+0.5地面:6.0+3.5+4.0+11.0+11.0+11.0+4.0+3.5+6.0综合通道56近期:地面:8远期:高架:6地面:6近期:断面:I-I地面:4.0+3.5+4.0+13.75+5.5+13.75+4.0+3.5+4.0远期:断面:A-A高架:0.5+11.75+0.5+11.75+0.5地面:4.0+3.5+4.0+11.0+11.0+11.0+4.0
17、+3.5+4.0快速路匝道路段快速路通用方案71匝道:4高架:6地面:6+2(机非混行)匝道:0.5+7.5+0.5高架:0.5+11.75+0.5+11.75+0.5地面:4.0+5.5+9.5+11.0+11.0+11.0+9.5+5.5+4.0第19条 主干路规划东西向主干路3条,分别是武洛街、化章街和迎宾西街;南北向主干路3条,分别是马练营路、机场东路和综合通道;主干路总长27.1公里,路网密度1.36公里/平方公里。表 5 主干路主干路红线及断面设计道路分类道路名称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数/双向规划断面区域主干路武洛街608断面:C-C3.0+3.5+2.75+13.75+4.0+1
18、3.75+2.75+3.5+5.0+8.0迎宾西街马练营路区内主干路机场东路406断面:D-D4.5+3.5+0.5+10.5+2+0.5+3.5+4.5第20条 次干路东西向次干路5条,分别是正阳街、化章北街、化章南街、使赵街和河东街;南北向次干路6条,分别是西温庄西路、西温庄路、武宿中路、东环西路、学院路和学院东路。次干路总长46.9公里,路网密度2.34公里/平方公里。表 6 次干路红线及断面设计道路分类道路名称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数/双向规划断面交通性正阳街河东街使赵街西温庄西路364断面:E-E5.0+3.5+0.5+7.5+3.0+7.5+0.5+3.5+5.0生活性化章北街化章
19、南街西温庄路武宿中路东环西路学院路学院东路324断面:F-F4.5+3.5+0.5+7.5+7.5+0.5+3.5+4.5第21条 支路1. 一般性支路系统规划方案规划一般性支路总长41.81公里,密度2.09公里/平方公里。表 7 一般性支路红线及断面设计道路等级道路分类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数/双向规划断面支路一般支路242断面:G-G6.0+2.5+7.0+2.5+6.02. 慢街系统规划方案(1) 设计原则:最大限度提供自然空间为人的活动所用;避免速度过高,以降低噪音和增加安全系数;通过慢街提供人们活动、休闲和游憩的场所,提高居住区的生活质量。(2) 设计条件:居住邻里社区等社区活动较
20、多的区域,适宜设置慢街,通过慢街增加社区服务休闲功能。老人和儿童聚集较多的邻里社区,适宜设置慢街,慢街对车速的限制,可以为特殊人群营造更安全的居住空间。邻里社区临街建设的建筑物周边适宜设置慢街,慢街有利于降低噪音指数。建议规划慢街总长41公里,慢街密度2.05公里/平方公里。表 8 慢街红线及断面设计道路等级道路分类红线宽度(米)机动车道数/双向规划断面支路慢街202断面:4.0+12.0+4.0第22条 路网重要交通节点规划路网节点规划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匹配相应的节点等级。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枢纽型全互通立交共设置1处,即综合通道化章街立交,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的快速路出入口共有4处,即马练营路化章
21、街立交、机场东路化章街立交、综合通道武洛街、综合通道迎宾西街。新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不得出现超过四个进口道的多路交叉口、畸形交叉口;斜交交叉口的交角不得小于45;应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综合考虑公交专用道和站点设置、行人过街要求,以方便乘客换乘和行人过街,并减少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第五章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第23条 规划目标与策略1. 规划目标总体目标:设置相对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系统,完善自行车租赁点、休憩休闲节点等配套设施,为步行和自行车创造便捷、舒适、宜人、安全的出行环境,提倡和鼓励步行与自行车出行。具体目标:在核心区内规划设计高品质的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空间。核心区步行与自行车交
22、通方式比例超过35%。2. 规划策略(1) 构建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网络;形成分等级、分层次、快慢结合、与机动车路网相对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网络;(2) 完善配套设施;与绿地、水系相结合,在慢行廊道上设置亲水平台、休闲广场和商业休闲吧等配套设施;(3) 形成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方式衔接;(4) 优化过街设施;与轨道站点、公交站点、道路节点相结合,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过街环境。第24条 网络布局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路网设置两种类型的慢行道,即慢行廊道和慢行巷。慢行廊道主要设置在绿轴和科技绿芯的绿地上,是组团之间的非机动化联系的主通道;慢行巷主要分布在各生活科技组团内,是组团内部
23、的非机动化出行通道。第25条 慢行廊道系统慢行廊道应保证安全、舒适、较快速度的步行与自行车通行条件;设置独立的道路断面,且周边景色宜人。规划设置的慢行廊道为各组团间步行与自行车方式衔接主通道,慢行廊道设计总长度21.6公里,红线控制为20米。第26条 慢行巷系统慢行巷红线控制20m,在生活科技组团内形成高通达性的道路网络。慢行巷分布于各组团,与慢行廊道形成有效衔接;与邻里单元设计相结合,生活科技组团内独立成网;注重在组团内的通达性,是组团内邻里单元之间步行与自行车联系的快速通道;并与自行车租赁点和公交站点结合设置。第27条 慢行廊道配套设施休闲广场:4处,绿轴与科技绿芯相交处。亲水平台:4处,
24、结合核心区内水系设置,为人与水的亲密互动创造条件。商业休闲吧:10处,沿商业商务集中区设置,为处于商业繁华区的人们提供休闲休憩场所。第28条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级划分根据服务范围和规模不同,核心区内共设置三种等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一级和二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涵盖办理电子卡、自行车调配、简易维修、租赁等功能。二级租赁点规模小于一级。三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业务以自行车租还为主。三级租赁点规模最小。第29条 公共自行车租赁布局1. 与枢纽、轨道交通站点结合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枢纽位置规划设置一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4处;非枢纽的轨道交通站点位置设置三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36处。2. 与生活科技
25、组团结合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生活科技组团内绿芯位置设置六处二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按照以下原则设置三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300400米设置一个,服务半径150200m。3. 与慢行廊道结合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亲水平台、休闲广场和商业休闲吧附近各设置一处三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18处。第六章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第30条 规划目标与策略1. 规划目标总体目标:用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覆盖主要公交客流走廊,用公交专用道覆盖次要公交客流走廊,用多种形式的常规公交消除公交覆盖盲点,建设形成多方式协调、功能层次分明、网络布局合理、换乘衔接方便、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公交网络体系。具体目标:设施建设目标:车辆拥
26、有率达到15标台/万人以上;公交专用道建设规模达到23.5公里以上;积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公交网络发展目标:核心区内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出行方式结构目标:预计至2020年,核心区公交出行比例占机动化出行方式的50%以上。2. 规划策略策略一:组建多模式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系统,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公交专用道为主体,以常规公交为延伸、以特色公交为补充;策略二:依靠枢纽锚固公交网络;策略三:以大中运量交通方式覆盖公交走廊、支撑高强度开发地块;策略四:兼顾核心区内外公交需求;策略五: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减少公交系统的碳排放。第31条 轨道交通
27、线网布局结构核心区内形成“区域轨道线路+区内轨道线路”的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种制式。其中区域轨道线路包括地铁9号线、轻轨8号线和有轨电车1号线,区内轨道线路包括有轨电车2号线和2号线支线。第32条 有轨电车线路及站点规划1. 区域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1号线近期规划作为汾东商务区、核心区与大学城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通道。核心区内设计长度5.4公里,设置站点10个,平均站间距600米。2. 区内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2号线为环形线路,设计长度12.1公里,设置站点23个,平均站间距526米;有轨电车2号线支线设计长度3.2公里,设置站点5个(其中与有轨电车2号线共用2站点),平
28、均站间距640米。3. 核心区有轨电车车辆段北部生活科技组团内科技环廊处设置有轨电车车辆段,占地1.22公顷。第33条 地铁线路及站点规划地铁9号线远期与地铁1号线相接,规划成为连接XX主城、核心区与产业区的地下轨道通道。核心区内设计长度3.6公里,设置站点4个,平均站间距1200米。第34条 轻轨线路及站点规划轻轨8号线远期连接汾东商务区、核心区和榆次老城的地上轻轨通道,核心区内线形沿迎宾西街北侧防护绿带布设。核心区内设计长度3.8公里,设置站点3个,平均站间距1900米。第35条 公交专用道等级设置两个等级的公交专用道,即一级专用道和二级专用道。其中一级公交专用道采用全时段公交专用模式,是
29、常规公交通行的主要走廊,二级公交专用道采用定时段公交专用模式,是常规公交通行的次要走廊。第36条 公交专用道系统规划核心区形成“三横两纵”的公交专用道格局,“三横”分别是武洛街、化章街和迎宾西街,“两纵”分别是马练营路、综合通道。其中一级公交专用道两条,共9.2公里;二级公交专用道四条,共14.3公里。第37条 枢纽规划共规划一级枢纽一处,二级枢纽三处,占地规模共计1.45公顷,枢纽设置详细内容见下表:表 10 枢纽规划一览表级别位置定位规模(公顷)一级枢纽与科技城绿芯交汇处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0.59二级枢纽有轨电车2号线和地铁9号线北部交汇处对外公共交通枢纽0.47有轨电车1号线和2号线东部
30、交汇处对外公共交通枢纽0.39北六堡货运站北侧,轻轨8号线站点旁对外公共交通枢纽枢纽结合轻轨站点周边绿地设计,不单独控制用地第38条 首末站规划共规划常规公交首末站5处,占地总规模为0.65公顷。其中配置2条线路首末站3处,占地规模各0.15公顷,配置1条线路首末站2处,占地规模各0.1公顷。第39条 停保场规划根据XX市总体规划,科技城核心区外围(迎宾西街南,马练营路东)有一处公交停保场,可满足核心区公交停保需求,不再新规划公交停保场。第40条 常规公交快线规划规划5条公交快线,作为核心区与XX、晋中主要区域的常规公交联系通道。具体线路信息见下表:表 11 常规公交快线规划一览表线路编号起终
31、点长度途径主要道路1XX主城-核心区南部二级枢纽22km马练营路、太行路、长风街2汾东商务区-核心区西部一级枢纽12.5km使赵街、晋阳湖东路、古城大街3潇南产业区-核心区西部一级枢纽15km马练营路4大学城-核心区东部二级枢纽12km化章街、中都北路5榆次老城-核心区东部二级枢纽11km综合通道、迎宾西街、中都北路第41条 加气站规划根据科技城核心区未来新能源车发展需求,在科技城6个组团周边各规划一处加气站,每处预留0.3公顷用地。初期主要服务于公交车、出租车及私家新能源车,远期可根据新能源车规模建设或调整为其他新能源补给站。第七章 停车系统规划第42条 停车规划目标与策略通过系统规划,城市
32、停车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的格局,基于交通政策,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方案,推动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低碳战略目标。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停车规划总体策略:鼓励和增加绿色交通出行,适度替代和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公共停车泊位供应采取适度偏紧的供应策略。第43条 停车配建规划对于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其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必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配建的停车场(库)应当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配建停车指标按照附表一执行。第44条 公共停车场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公共停车设施规模采用国标法(采用0.8平方米/人的用地指标计算,机动车占80%)、城市建设用地法(公共停车面积约占城市
33、建设用地面积的1%)及机动车保有量法(1车按1.3泊位计算需求)三种方法计算,采用三类预测方法平均值作为最终需求规模。经预测,核心区社会公共停车总需求为5700泊位,约占地10.39公顷。单个公共停车场容量建议值为200300辆标准小汽车左右,最高不宜超过500个;停车设施布设采取综合利用、集约用地原则,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绿地系统等,形成生态停车场、复合停车场(含地下)等建设模式,并鼓励发展多层停车场(楼)、机械立体停车场。第45条 停车保障措施为保证落实停车系统规划,采用停车规划、建设、管理和收费一体化发展策略,建立政府、民间、内资、外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向社会开放
34、,加强停车管理,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差价;通过政策及管理手段落实配建车位的建设。第八章 货运系统规划第46条 货运交通规划目标与策略根据核心区发展定位,核心区内部原则上不设置货运枢纽及场站;但应考虑与外围枢纽场站的衔接,保障货运交通组织。第47条 对外货运通道规划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周边规划的主要汽车货运场站包括:武宿货运枢纽、北六堡货运枢纽、小店货运枢纽、姚村货运枢纽及清徐货运中心。核心区范围内未规划货运枢纽及场站,货运需求通过规划的货运通道与外围枢纽场站的衔接来满足。南北向货运通道:综合通道、太榆路、环城东路;东西向货运通道:潇河联络线、国道过境环线。第48条 对外铁路货运枢纽规划XX科技创
35、新城核心区周边规划的火车货运场站包括:榆次编组站、北六堡集装箱办理站、北格货运站、西草寨站、马家堡站及清徐战略装车点。规划预留修文大型货运枢纽,远景取代北六堡货站。第49条 货运交通管理规划货运交通管理应能满足城市货运交通要求,并要满足货运需求。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未来年货运交通管理采用货运通道和分时段通行相结合的模式。核心区整个区域除综合通道外原则上禁止货运车辆通行,6:00-24:00禁止所有货车通行;在非禁行时段,允许140m2车位/户1.590m2户均建筑面积140m2车位/户1.31.5户均建筑面积90m2车位/户12办公行政办公车位/100m2建筑面积1.51.5其他办公车位/10
36、0m2建筑面积1.02生产研发、科研设计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1实验室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1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1.05社区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5疗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3学校幼儿园和小学车位/100名师生2.020中学和中专车位/100名师生3.080职校和技校车位/100名师生4.060大专院校车位/100名师生6.060餐饮娱乐独立餐饮娱乐车位/100m2建筑面积3.04附属配套餐饮娱乐按独立餐饮、娱乐指标的80%执行公园景区城市公园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820自然风景区、度假村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151.5体育场馆一类
37、(体育场15000座;体育馆4000座)车位/100座520二类(体育场15000座;体育馆4000座)车位/100座420影剧院会议中心参照执行车位/100座10.020图书馆博物馆参照执行车位/100m2建筑面积0.83展览馆会展中心参照执行车位/100m2建筑面积1.03宾馆中高档宾馆、酒店车位/客房0.50.8一般旅馆、招待所车位/客房0.30.5商业普通商业设施车位/100m2建筑面积1.06超市(大于1万平方米)车位/100m2建筑面积1.38配套商业设施(小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4综合市场、批发市场车位/100m2建筑面积0.85工业厂房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根据厂房及仓储的具体功能确定仓储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注:(1) 配建车位计算中,架空建筑面积不算进内;(2) 公寓式酒店按照酒店标准进行计算;(3) 幼儿园、小学、中学校门前道路红线以外(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地面集散场地,供接送车辆短时停放;(4) 建筑物附属配套餐饮娱乐设施可按照独立指标的80%执行,但不再使用混合建筑车位折减。附件二: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专项规划批复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