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专题研究报告.docx
《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专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专题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报告区域空间发展研究专题区域空间发展研究1区域发展面临的矛盾城市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挥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XX市城市竞争力的初步测度,可以看出XX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各大城市的中下游水平,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明显的反映出这一点,至1999年,XX市的城市化水平31.8%,在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第30位。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考察,XX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与城市化相关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差距和开发区建设上。 区域产业发展同构、城镇空间无序蔓延、重复建设严重、生态环境严峻;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是造成XX整体经济实力弱小的原因之一; 城乡差距扩大,阻碍
2、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潜力不能充分释放; 开发区土地资源粗放使用,单位土地产值低; 未形成植根于地方的产业集群,开发区的整体优势尚未体现; 开发区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1.1区域协调问题以XX市及XX省沿江地区为考察对象,其发展过程中暴露一系列区域性问题,未来的发展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1.1.1产业同构且分散区域内各城市的支柱产业不约而同选择机电产业作为主导,由此产生产业雷同。而各行业与企业普遍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低水平竞争激烈,往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亟待提高。产业政策还没有提升到联合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高度。表1 XX及XX省
3、沿江地区主要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XX机械、家电、化工和建筑业等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高科技育种与农林牧渔芜湖建材、电子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_马鞍山建材、电子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环保铜陵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元器件及其基础材料、硫磷、精细化工、麻纺织、水泥、挤出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车辆配件家电、汽车零配件、仪器仪表、电力电气设备等 安庆以油化纤为一体的石油化学工业,以纺织、日化为代表的轻纺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工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电子工业、家用电子电器、电子基础
4、材料、应用电子和信息网络领域资料来源: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城市发展概况1.1.2城镇空间蔓延无序区域工业化的进程并没有在空间上产生太多的集聚,各城镇向外“摊大饼”式地蔓延,没有足够的保证城镇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加上开发区建设遍地开花,造成了城镇空间结构不当,整个区域空间扩展无序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小城镇城市化的起点过低,乡镇布局相当分散,缺少统一规划的空间分布特征,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1.1.3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同时表现在基础设施发展、开发区建设、城镇布局上,主要由公共财力投资的基础设施普遍缺乏各个层次的有机协调,公路、港口、水厂、电厂、等等均存在着协调不足、建设重复
5、等问题,阻碍了相互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20世纪90年代,XX省沿江港口全面亏损的事实表明,沿江开发可能已呈现出过度状态。1.1.4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水系污染与大气环境污染、酸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城市垃圾、城市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均已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横跨巢湖、XX、六安的十一个市、县,80年代已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项目为TP、TN、CODm、BOD5等,有机污染及含氮磷过量而形成富营养化,致使湖内蓝藻繁殖疯长。90年代末,巢湖的富营养化仍未得有效控制,西半湖局部水域水体呈现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6、,TP、TN超标严重。巢湖的富营养化与XX市的十五里河、南淝河有机污染有关,但面源污染以及水源二次污染也是导致巢湖严重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巢湖塘西已不适宜作饮用水源,因此在1999年底,XX市投资建成了水源联络管工程,停止把巢湖塘西作为饮用水源使用。1.2城乡差距问题由于历史上典型的计划经济历程,而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又发展迟缓,以致XX的城市化水平与先进省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化发展的滞后造成人口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上的不合理,对缩小城乡差距产生不利影响。表2 XX与周边六个省会城市1999年城市化比较 单位:万人城 市XX南京杭州武汉济南郑州南昌总人口4
7、29.95537.44616.05740.2557.6631418.62非农业人口136.91287.03219.05434.5234.2215.8164.98城市化水平31.8%53%35.6%58.7%42%34.2%39.4%到1999年XX市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为30.3%,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却占总量的大约83.2%,城乡收入差别相当高。其次,XX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2.2%,而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却仍然高达68.2%;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严重不对称。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必然导致农村居民产生消费紧缩的倾向,从而使农民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这对扩大内需,促
8、进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城乡差距的扩大反过来形成了对城市发展阻力。表3:XX市城乡收入年度比较表 单位:元 年 份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 1556 4657 5382 5069 5524 581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 576 1300 1672 1855 1873 1919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之比1/ 1.91 1/2.70 1/3.58 1/3.22 1/2.73 1/2.95 1/3.03 1.2.1整体经济实力弱小的直接原因XX市内部的现代化水平差异明显,省会中心城市与国家级贫困县同处一地,农
9、村地区的落后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考察XX的人均GDP水平,与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差异较大。根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在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XX市区排名第22,16502.30元,若按地区计则排名第33,人均GDP 6848.43元。人均GDP水平的差异根源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XX地区整体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市区之外以农业为主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对立,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是造成XX整体经济实力弱小的直接原因之一。XX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全市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年的数据反映出这一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拉大趋势。财政
10、收入方面,2001年1-9月份,县级财政收入仅增长3.3,低于同期市级财政28.7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0.1,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消费方面,1-9月份,城市消费额增长11.7,高于农村6.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已是农民收入的3.2倍,2001年比例继续扩大。1.2.2阻碍城市化进程XX市郊县虽有合宁高速公路、合安、合六、合铜等高等级公路,交通网络密集,完全具备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条件,但周边农村地区的落后使XX的城市化进程不容乐观。从人口分布上来看,中心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向外围地带人口密度逐渐降低。目前,XX市非农业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市区城
11、市化水平为78.9%,而县郊城市化水平仅为11.4%。1999年,市区人口密度达2845人/平方公里,县郊人口密度仅为440人/平方公里。这种人口高度集中于中心地区的状况,导致市中心居住区生活职能过高,行政管理以及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商业零售功能较强,而中心城区金融、商贸业的空间集中度低,中心商务区(GBD)的建设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功能建设,尤其是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三县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乡镇企业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以及与社区行政区组织的紧密联系,导致企业在地域分布上高度分散,不能产生集聚效应,由此导致资源消耗、低就业扩张,以及二、三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难以
12、带动乡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发展还处于低、小、散的发展状态,没有经济要素聚集,功能不强,“三农”问题没有实质性改善。1999年全市共有建制镇44个,平均每165平方公里有1个建制镇,城镇密度仅为6.1个/千平方公里,低于全省6.7个/千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县属重点建制镇如撮镇、梁园、三河、双墩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大多介于0.82万人之间,其他更多的乡镇都在2000人上下,这种过小的人口规模使小城镇的建设成本较高。1.2.3阻碍经济潜力的释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进入由生活必需品消费阶段向耐用消费品阶段的转型过程。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则退居次要的地位。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直接反映出这一过程。2001
13、年,XX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6.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般标准,XX市城镇居民已超越小康,开始进入富裕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居民还处于温饱阶段。这首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XX市城镇居民不再与农民和农村有关系。他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依赖的是城市而不是农村,城镇居民的支出很难流入到农村去。这种城市和农村之间新的断裂和二元结构,使得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1.3开发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XX市的开发区建设启动,至今已呈现遍地开花局面,开发区未来向何处去成为XX城市化过程中的焦点问题。1.3.1遍地开花,土地资源粗放使用从XX高新
14、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XX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以及蜀山经济开发区,到肥西桃花工业区、肥东龙岗工业区、长丰双凤工业区、金岭工业区等等,形成XX市的开发区建设总体框架。这些开发区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如果再加上区县级开发区,总面积超过75平方公里。各个开发区提供的税收和补贴优惠不同,分别受到各种级别政府的支持。由于这些开发区在“行政区”的根植属性,在城市空间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为获取竞争优势,它们吸引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减免税优惠和补贴待遇,优惠提供工商用地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粗放使用。以单位土地差值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单位用地产值每公顷165
15、万元,仍低于每公顷188万元的全市平均水平。粗放型的用地扩展在开发区形成企业“圈地”发展,这种在国内普遍存在的开发区现象在XX表现突出。十几年的发展,各开发区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截至2002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有土地已几乎全部用完。1.3.2管理复杂,城市空间支解分隔为培育开发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形成针对开发区的特殊的行政管理方式,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开发区过多,必然带来城市管理的混乱,从目前的状来看,XX市城市政府的规划管理已经难以对城市整体的空间发展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各开发区在原地的膨胀式发展已形成城市地域空间优化的阻力。1.3.3有企业无产业,开发区整体优势尚未体现
16、XX市的开发区开始建设时,正是国家开发区优惠政策适用地区域扩大、优惠政策的优势相对削弱的时候,仅仅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开发,已不能有效地参与全球产业的循环。只有抓紧时机,着眼于形成产业群体、产业优势,与其他地区的开发区之间形成技术落差,才能为XX的经济建设赢得先机。而现实是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并未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有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的持久发展问题突出。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曾开发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VCD,引起轰动,而现在XX在VCD研发和生产上早已不具任何优势。开发区之间、区内企业之间缺少横向交流,难以形成植根于地方的产业集群。这
17、是当前XX开发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3.4与当地企业未形成相关联的产业链条一个好的企业能为城市带来税收上的贡献,但更大的贡献应该是产业联动带来的对城市相关产业和就业的联动效应。现有的城市开发区虽然位于基础条件较好的XX老工业基地,但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大多数的区内高技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XX的开发区还没有起到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区成为XX城市发展中的“孤岛”。城市竞争力应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雄厚基础,而XX市缺乏围绕重点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开发区各自为政,
18、XX市原有产业则处于持续性的衰退过程,开发区的发展对城市竞争力促进作用未发挥出来。2 区域合作 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之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制造加工基地; 与XX沿江地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入世面临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积极融入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政策体系和投资布局,增强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 开发区之间通过产业落差和横向交流,形成植根于地方的创新体系; 打破旧的城乡结构关系,以现代化为目标,农业要放到城市经济的结构框架中来发展;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彻底缓解东西不畅、南北阻滞的问题。2.1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2.1.1 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
19、中国正面临新一轮规模空前的产业梯度转移。沿海大城市迫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纷纷把工业尤其是工业的加工环节向内地扩散,其本身则由工业生产中心转向工业调控中心。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内容是扩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水平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以资源为基础的垂直分工逐步弱化,以技术为基础的水平分工加速发展。在新的分工格局下,产业转移不仅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吸收的近30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近一半是来自港澳台的“成本降低型”投资,也将加入西移的行列。充分发挥优势,XX市及XX省沿江地区就很可能成为产业梯度转
20、移的首选之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制造加工基地。2.1.2 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XX市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准备了基本的条件。区位优势:XX市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具有中西部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并且这一区位对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市场占领型投资”尤具吸引力。把制造加工基地建在此处,如同建在华东这面扇子的底端,易于沿着合宁高速、长江等扇轴,辐射全国最发达、最集中的华东大市场。目前,仅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占全国的27,制造业零售额占全国的30%。优势企业失去华东市场,就失去了抢占全国市场的战略主动权。产业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在水平型分工条
21、件下,跨区域投资更多的是产业部门内投资。优势企业选择投资区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当地制造加工业发展水平及其配套能力。XX市及XX省沿江地区加工工业基础较好,这便于外来企业采购零部件,迅速上规模。特别是在家电、汽车等工业力量较为雄厚,不仅配套能力强,而且拥有美菱等一批知名企业,能够引致更多的竞争性投资。此外,尽管缺少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拥有大批一般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更有众多的技术工人。XX地区紧邻长江三角洲,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能力的增强,其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腹地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因而加快合作的紧迫性也更加突出。2.2 与XX省沿江地区合作XX省沿江地区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4市和
22、巢湖、宣城、池州3个地区,长江XX段分布着以内河港口为基础形成的工矿城市,是XX发展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是XX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历史的观点分析,XX市及XX省沿江地区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具有其政策基础和产业基础。XX市相继享受沿海开放城市和金融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与省会城市的优越地位是合作形成的政策基础,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与皖中城市群体的资源、产业发展的状况是经济合作的主要产业基础。历史上曾支撑芜湖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皖南腹地,由于主要限于农副产品的交换而难以为继。解放后以XX市为中心的淮北和江淮地区的快速发展,虽然出于资源(两淮煤田)、行政(省会城市)等因素,
23、但客观上起到了重新培育芜湖等沿江城市经济腹地的作用。在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港口行业作为整体受惠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缺少区位优势和经济腹地支撑的内河港口。面对入世,内河港口如果只是一味地彷徨和等待,那么必将丧失机遇。从政策方面来看,以XX市为中心进一步推动淮北、江淮这一XX主要经济地区的建设,并建立由XX市与沿江地区构成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工矿城市的城市群,成为XX省区域开发的必然选择。2.3 与西部地区合作依托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基础产业和科教优势,XX市应积极融入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政策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区域 空间 发展 专题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