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城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文本.docx
《科技创新城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创新城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文本.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2014-2030年)文本2015年3月目 录第一章 总述1第1条建设目的1第2条规划范围和期限1第3条规划依据1第4条强制性条文2第5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3第6条规划策略3第二章 开发规模5第7条开发总规模5第8条片区规模5第三章 结构与布局7第9条开发结构7第10条功能分区及分层功能7第四章 地下交通设施规划9第11条轨道交通9第12条人行交通10第13条地下停车规划11第五章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13第14条地下市政管廊13第15条地下市政站场13第六章 地下安全及防灾设施规划15第16条地下空间防灾规划15第17条平战结合重点工程15第七章 片区控制与
2、引导17第18条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17第19条地下配建主导区18第八章 邻里单元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19第20条居住邻里单元19第21条科研邻里单元19第22条公共和商业服务邻里单元19第九章 功能用地下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21第23条通用原则21第24条居住用地21第25条科研用地22第26条商业、商务用地23第27条行政办公用地23第28条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娱乐康体用地24第29条绿地24第30条地下步行街设计要求26第十章 节点设计指引29第31条出入口设计指引29第32条通风口设计指引29第33条标识及无障碍设计指引29第十一章 实施建议31第34条投融资估算31第35条开
3、发政策建议33第36条运营机制建议33第37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和权属管理制度建议33第十二章 附则35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述第1条 建设目的为了适应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建设发展的要求,有效控制和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推动科创新城核心区集约化、立体化建设,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指导和规范XX科技创新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依据XX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特编制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北至武洛街,南至迎宾西路,西至马练营路,东至太中银和大西铁路。建设用
4、地2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14年-2030年。第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8号)(5)XX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2014-2030)(6)XX都市区规划(2012-2030)(7)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8)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9)其它相关法规、政策(10)地形图及其他基础资料第4条 强制性条文文本条文中粗黑体加下划线内容是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确定的强制性条文,是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5、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1.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一切土地下的地下空间及人防工程使用,各类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2.批准及变更本规划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本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规划的修改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涉及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人防工程类型及必要的连通等重大变更的,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3.本规划文本及图集(则)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XX省现行的有关法规及技术管理规
6、定。第5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1)科学预测,合理规划(2)适当超前,兼顾现实(3)注重衔接,突出重点(4)体现文化,突出特色2.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原则(2)坚持集约高效的原则(3)坚持低碳节能的原则(4)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原则(5)坚持“平战结合”原则第6条 规划策略 “互动、识别、融合、灵活”。第二章 开发规模第7条 开发总规模 至2030年,XX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总开发规模550600万平方米(含现状)。人均人防工程建筑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第8条 片区规模各片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详见表2-1。表2-1 片区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一览表指标片区名称现
7、状规模(万平方米)开发总规模(万平方米)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150170地下配建主导区1.378590地下配建主导区6570地下配建主导区6065地下配建主导区3540地下配建主导区8590地下配建主导区7075合计550600第三章 结构与布局第9条 开发结构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结构为“两心一轴一环”。两心:地下交通枢纽开发核心、公共和商业服务开发核心一轴:南北向地下交通轴一环:地下集约市政环廊。第10条 功能分区及分层功能1.功能分区(1)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中心区;(2)地下配建主导区:科技生活组团。具体见表3-1。表3-1 地下空间功能分区控制引导指标序号功能分区开发功能开发层数布局引导1
8、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集人流集散空间、商业、停车、文化娱乐等多功能。23层以网络空间为主;竖向无缝换乘;突出地下步行系统;辅以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2地下配建主导区以地下停车功能、人防配建为主导12层以独立空间为主,同性质下的开发空间连通,形成整体。 2.分层功能地下1层以交通、公共服务、市政功能为主,重点开发停车、地下商业、地下市政站场等。地下23层以交通为主,重点开发地下社会停车和地下配建停车。第四章 地下交通设施规划第11条 轨道交通1.站点及沿线腹地功能引导1)重点站:功能集人流集散、商业、停车、娱乐、餐饮于一体,加强与周边公共建筑之间的连通与协调。2)一般站:充分利用地铁站
9、与周边建设项目联系,尤其是与周边慢行系统之间的交通接驳。2.站点及沿线腹地控制引导范围按照建设控制区、规划引导区以及辐射影响区三个层次,分别对轨道站点400米半径、轨道交通沿线200米范围内用地进行分类控制引导。1)建设控制区a.地下车站、轨道线等结构边线外侧5米内;b.车辆段用地范围外侧3米内;c.高压电缆沟水平投影外侧3米内。2)规划引导区a.地下车站和隧道两侧各50米内;b.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各30米内;c.出入口、通风亭、变电所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各10米范围内。3)辐射影响区a.轨道沿线腹地周边两侧各200米;b.轨道站点辐射半径400米。在建设控制区内除必须的市政公用设施和人
10、防工程之外,禁止建设其他功能地下设施。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在建设控制区和规划引导区内建设的项目。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应当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施工过程应当接受轨道建设部门安全监控。辐射影响区内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应与轨道建设部门对接和协调。3.竖向控制规划预留0-20米的地下空间资源。4.连通控制轨道站点100米内的商业用地、娱乐用地、道路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地下空间应与站点及相邻地块连通,并按建设时序要求,预留连通口。轨道站点400米内公建用地鼓励地下空间连通。第12条 人行交通1.地下步行通道规划绿芯规划1条地下步行通道,总长度约1公里。见表4-1。表4-1 地下步行通
11、道规划一览表规划指标项目名称位置长度(米)时序备注南北地下步行通道科技创新轴(北至行政办公用地,南至智慧生活轴南侧)1000规划期内结合地铁站点建设2.地下人行过街通道规划在人流密集的行人过街点规划建设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第13条 地下停车规划1.地下社会停车场结合地面绿地建设10处地下社会停车场,总开发规模约10.28万平方米,总停车泊位2570个。见表4-2。表4-2 地下社会停车场规划一览表指标名称地下停车规模(万平方米)停车泊位(个)竖向层次P11.4350地下1层P20.8200地下1层P31250地下2层P41250地下1层P51250地下1层P60.6150地下2层P71.2300
12、地下1层P81.2300地下1层P90.88220地下2层P101.2300地下1层合计10.2825702. 地下配建停车配建停车地下化率详见表4-4。表4-4 配建停车地下化率一览表指标建筑类型机动车地下化率(%)非机动车地下化率(%)备注商务综合区科研生产区住宅90908095独立式住宅、别墅满足配建要求办公90806080医院85504060学校满足配建要求餐饮、娱乐65554060公园景区满足配建要求体育场馆85804050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50405070宾馆60404060商业907560803. 机械式停车库净高不得小于3.6米。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的,其机
13、械停车泊位数量不应超过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总数的50%。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的,前期预留其结构空间,当普通配建停车泊位饱和度达到80%及以上,再将机械停车投入建设使用。4. 连通与共享引导地下1层停车设施宜连通。5. 地下车行环廊本次规划设置2处地下车行环廊,均位于地下2层。第五章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第14条 地下市政管廊1. 管廊布局规划沿科技环廊建设2处地下综合管廊环线,总长15公里,高3.6米,宽12米。2. 收容管线220千伏高压电缆、110千伏高压电缆、10千伏电缆、各类通讯光纤、给水管、再生水管等。3. 综合管廊避让要求(1)综合管廊上跨地铁线。同时应为地铁的铺设作预留,
14、做好止水与支护措施。(2)地下步行通道下行至地下2层避让地下综合管廊。(3)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宜深下穿避让综合管廊。(4)功能空间之间的连通根据其开发的层次和深度采用上跨或者下穿地下综合管廊。(5)综合管廊穿越水系、水体时应采用水底穿越方式建设。第15条 地下市政站场地下污水处理厂:设置1处。第六章 地下安全及防灾设施规划第16条 地下空间防灾规划主要结合医院设施、新建居住区建设灾时人员掩蔽工程和医疗救护工程,结合城市广场、大型公园开发,建设避难场所及物资储备工程等。1. 灾时指挥中心灾时人防指挥工程转换为灾时指挥中心,其内部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源为灾时指挥中心提供服务,其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伤员、紧急
15、物质的调配、应对火灾处理、街道被堵等。并及时与政府各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各种问题。核心区内宜结合化章南街的行政办公用地建设指挥中心1处。2. 灾时疏散干道(1)疏散轨道:规划地铁1(9)号线、轻轨8号线。(2)地面疏散道路:结合防空疏散干道设置。包括武洛街、化章街、迎宾西街、马练营路、机场东路、综合通道。(3)疏散绿色通道:规划环廊为疏散绿色通道。第17条 平战结合重点工程规划绿芯下的地下步行通道为平战结合重点工程,具体规划指标详见第12条。第七章 片区控制与引导第18条 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1.主导功能及功能配比地下公共空间主导区地下开发功能指标配比见表7-1。表7-1 地下开发
16、功能指标配比见表指标地下功能设施类型开发规模(万平方米)功能配比(%)地下商业设施152013其他地下公共服务设施(除商业)574地下配建停车及连通道12013576.5地下社会停车42.5地下过街通道及步行连通21.5其他(地下市政、轨道交通等)42.5合计15017010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地下1层以商业、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地下2层以停车功能为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地下1层以停车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地下2层以停车功能为主。道路、绿地广场用地:地下1层以地下步行街及步行连通为主,局部开发地下2层,以停车、轨道交通设施为主。2.连通控制地下轨道站点必须与相距100米范围内的重点大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创新 地下 空间 利用 专项规划 文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