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个人书评四篇.doc





《《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个人书评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个人书评四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个人书评四篇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个人书评1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当今社会科学兴隆,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汲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重守静处世
2、,清静自省,尽心本责!其实,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位置;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厘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曰明
3、”,不会因“不知常”,而“妄作,凶”也。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那么云:内以养正安静虚元,本来隐明,内照形躯。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云:“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那么道居而慧生;身与道同,那么无时而不存;心与道同,那么无法而不通。”又云:“静那么生慧,动那么生昏”,这那么是静中处世的指导思想。“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贫寒,耐得住寂寞。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慎重、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
4、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泉净明道重要典籍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的序言:“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由此而见,天地万物之间,干净不染,没有丝毫的灰尘存在,是谓之“净”也,假设完全用人性的角度对待“净”的含义,那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就从色尘(视根)、音尘(听根)、味尘(味根)、香尘(嗅根)、触尘(触根)、法尘(法根)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心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5、。西汉智者河上公给此章命名为“检欲”,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假设惊,贵大患假设身。何谓宠辱假设惊!宠为下,得之假设惊,失之假设惊,是谓宠辱假设惊。何谓贵大患假设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君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那么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我们可以看出“宠辱假设惊”的根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设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假设身”呢!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
6、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泉。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这是说明了人们解读历史可以汲取前人的经历教训而为己用,那我们通常所说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然而,我更以为,读典可明智,明智那么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妄为”正是人们静心、净心的外在表现,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有为”。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什么是道”的文章,作者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读书 心得 个人 书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