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卷-语文答案【全国卷】.doc
《高考预测卷-语文答案【全国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预测卷-语文答案【全国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风向卷(二)答案精解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A2B3B【详解】1A 项,“不是追求表面形似”曲解文意。原文第 1 段说的是“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并未完全否认对表面形似的追求;且原文说“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重于表现”,不能等同于“文人画家都是”。2A 项,“意在表明这种美的法则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产物”错误。根据原文第 1 段可知,引用苏轼的艺术主张是为了证明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C 项,“论述文人画借书入画的用笔多以书法化线条为主”错误。根据原文第
2、6 段“此外从而使画面更加完整、平衡,更加丰富、耐看”可知,文章分析的应是“书法还是画面布局上的有机构成”“书法中字体的位置、长短、大小都随着作品的不同题材和画面而被安排”。D 项,“还运用了比喻论证”无中生有,原文第 7 段并没有运用比喻论证。3 B 项,“若无题诗则无法拓展作品的美学境界”错误。原文第 3 段指出了题诗对于王冕墨梅图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如果没有题诗就无法拓展作品的美学境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4B5B6世界各国: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同舟共济,团结合作,为世界粮食安全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国家:结合国情,制定科学政策措施,并严格落实;推动科
3、技发展;在倡导节能减排时,不断增强本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个人:树立环保理念,主动学习相应的灾难自救知识,增强突发灾害应对能力。(每点 2 分)【详解】4B 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 2 段“发达国家应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收储、减损的能力和韧性”可知,这些并不是主要粮食生产与出口国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措施,而是发达国家的 应对措施5BB 项,根据材料三图表可知,干旱面积增加的原因共两个:温度升高降水波动。荒漠化及生态退化等生态问题的原因共两个:干旱面积增加人类活动原因,无法构成正确的因果关系。B 选项在表述时都只表述了其中一个6 根据材料一“世界各国需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
4、环境治理体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迈向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世界各国应该充分落实这对于缓解世界粮食危机意义重大”可概括出世界层面的应对措施;根据材料二“政府部门还应该同等地强调适应气候变化”及材料四“建立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防灾减灾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可概括出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结合生活实际,可概括出个人层面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据此整合信息,分条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7A8本文以大火燃烧大地为喻,由自然界毁灭新生的规律联想到人类,人类世界也有消亡,但消亡之后会迎来新生,消亡的旧事物会成为新生事物成长发展的营养。(3
5、 分)人类社会必将一代代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发展。(3 分)9前文大篇幅描写“烧油菜秆”,与后文“二十年前那个少年”“擎着火奔跑”形成照应,表现人生命题的沉重,以及二十年来作者思考的连续性。“我”在上海默想的场景两次出现,相互照应,那“牛血样的暗红的火苗”虚虚实实,从故乡到异乡,象征着萦绕在作者脑海中的思索从未消失。文章第 9 段提到“把剩下的几堆油菜秆烧了”可以肥田,对应文末“浅灰黑色的灰尘,正作了大地的营养”,由实入虚,解释了消亡与新生的矛盾统一。爷爷的坟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启发“我”思考生与死的关系。(每点 3 分,任答两点即可)【详解】7A 项,“首段运用排比”错误。排比手法至少要由意义
6、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短语或句子连缀在一起。文章首段写在野外看到的情景时没有运用排比。8本文以大火燃烧大地贯串全文,从“烧油菜秆”为下一季的庄稼肥田,再到萨缪尔的终局里提到的“这大地熄灭了”,非常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至人类社会。文章结尾,作者说“这大地熄灭了,但我是见过它燃烧的,且相信大地是不会烧尽的,浅灰黑色的灰尘,正作了大地的营养。几场雨过后,灰烬融入泥土,土里长满水稻的新苗,水稻成熟、收获,稻草晒干,又会生出新的火苗”,作者用此标题意在表明,消亡的旧事物会成为新生事物成长发展的营养,正如被烧掉了的油菜秆将使土地更加肥沃。大地是烧不尽的,人类社会也必将一代代生生不息,不断繁衍发展。
7、 9本文看似文笔流动随意,实则主题突出,文中多处前后照应。从燃烧场景来看,前文大篇幅描写“烧油菜秆”,与后文“二十年前那个少年”“擎着火奔跑”的场景形成照应,表现二十年来“少年”虽已变成“中年”,但对于宏大人生命题的思考从未间断,一直深深刻在脑海里。“我”在上海默想的场景两次出现,从故乡到异乡,那“牛血样的暗红的火苗”跨越千里,象征着萦绕在作者脑海中的思索从未消失。从燃烧结果来看,文章第 9 段提到“把剩下的几堆油菜秆烧了”可以肥田,对应文末“浅灰黑色的灰尘,正作了大地的营养”,由实入虚,解释了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严格遵循着消亡与新生的矛盾统一。此外,爷爷的坟多次出现,“坟”作为死亡的
8、象征,每次出现也都会启发“我”思考生与死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D11A12C13(1)将军接连多年抵抗敌军,虽然众军退却,又独率部属(御敌),功勋卓著。(译出大意给 3 分;“却”“烂然”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光武帝乘坐车驾、身穿丧服前往吊唁,远望城门放声哀哭,于是哭得非常悲痛。(译出大意给 3 分;“素”“恸”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详解】10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军市令”为官名,“为军市令”句意完整;“上”在语段中指光武帝,是“舍中儿”的定语(下文中有“吾舍中儿”,意义相近,可作提示),不能在“舍中儿”前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第二个
9、“遵”作“收”(逮捕)的宾语;“时”意为“当时”,“主簿”是光武帝帐中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的官员,不是祭遵手下的官员,故应在“时”前断开,据此排除 C 项。故选 D。11A 项,“含义相同”错误,前者是动词,表示“徇私”的意思,后者虽然也是动词,但是是“偏爱、喜爱”的意思。二者语境含义不同。12C 项,“吴汉等将见敌人势大,不战而还”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公孙述遣兵救隗嚣,吴汉、耿弇等悉奔还”,并未细说吴汉等将慑于敌威,不战而还。13关键点拨(1)却:退却,后退。烂然:显明、耀眼的样子,可意译为“卓著”。(2)素:白色,此处指丧服。恸:极度悲哀。【刷有所得拓展】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
10、。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哭之恸”即哭得极度悲哀,后人文章中常化用此说法。【参考译文】 光武帝经过颍阳,祭遵凭借县吏身份多次进见,光武帝喜爱他的容貌仪表,让他暂代门下吏。(祭遵)跟随(光武帝)征讨河北,担任军市令。光武帝的亲随触犯法律,祭遵按照法律将他斩首。光武帝发怒,命令逮捕祭遵。当时主簿陈副进谏说:“英明的君主常常希望众军队军纪优良,如今祭遵执法不阿不避忌,这说明您的教令已经大行于军中了。”光武帝于是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光武帝)告诫众将说:“对祭遵要多加小心,我的亲随犯法尚且被杀,(他)一定不会对诸位徇私的。”祭遵担任征虏将军,率兵向北进入箕关,与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卷 高考 预测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