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5篇.docx
《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5篇第一篇: 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 今年以来,金安区发改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市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有关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工代赈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推进情况。202-年上半年,我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个,为东桥兴和大塘渠道整治项目,总投资23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28万元,地方配套11万元。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基本完工,近期即将组织验收。该项目带动65人参与务工,其中脱贫人口20人、低保户3人、特困供养户1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50.45万元,占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
2、2.1%。 202-年,我区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1个,主要对双河镇谢郢、六岭、祁塘排涝渠治理2.23千米、过路桥梁4座(其中金杯排涝渠3座、六岭村1座)、水泥道路2.35千米及涵管配套。该项目于202-年7月开工建设,今年5月竣工,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38人,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77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98.48万元,占中央资金18.94%。 (二)项目谋划情况。摸准吃透省发改委关于报送202-年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清单的通知、关于建立新时期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的通知精神,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目前,以工代赈项目已纳入20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5个,总投资1165万元
3、,分别为施桥镇岗店村七宣路整修工程、东桥镇潘店村育秧基地水利配套工程、张店镇新街-杭淠道路建设工程、东桥镇陈大圩水域及塘口治理工程、东桥镇兴和大塘渠道整治工程,其中东桥镇兴和大塘渠道整治工程已下达中央资金;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已谋划申报4个,总投资394.9万元。分别为毛坦厂镇李家冲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总投资72万元;毛坦厂镇青山堰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总投资214万元;毛坦厂镇浸堰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总投资64.5万元;毛坦厂镇八角塘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44.4万元。此外,精准谋划储备2023年项目,按照乡镇申报、区级审查的流程,已下发关于以工代赈项目申报入库的通知,届时,区发改委将逐一实地调
4、查论证。 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金安区重点在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安置点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用力,积极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各项工作。 一是保障稳定就业。指导有关乡镇建立搬迁群众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技能水平台账,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开展技能培训、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就业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提升就业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基本实现有劳动力家庭1人以上稳定就业。制定出台了促进就业的奖补政策,按照区内外就业形式的不同,分别给予金额不等的补助,直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热情。同时,针对部分年龄大、外出就业困难、居家就业无岗的搬迁群众,我区积极开发了农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村公路
5、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就业能力弱的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4个。 二是强化社区治理。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共有集中安置点16个,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备,治理体系较为完善。搬迁群众已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做好不动产登记、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养老服务等工作,落实依法依规享受农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充分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我区安置点搬迁人数较少,因此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主要依靠所在地村委会(社区)进行管理。安置点治理体制机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搬迁群众利益诉求反映和反馈机制健全,安置点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也已落实到位。 三是推进产业发展。我区将推动产业发展
6、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基础,根据乡村振兴规划、各安置点规模、当地资源条件等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农村小型加工业等,助力产业发展和提升就业带动能力。一是推动实施先生店乡陈大庄村(福星安置点)蛋禽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已于202-年建成并投产运营,运行良好,每天用工7-9人,有效带动搬迁群众务工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期项目区级财政衔接资金400万元已下达,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二是继续巩固和拓展和已建的6个生产基地(扶贫车间)功能,发挥生产基地的产业引领和就业带动能力。三是加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目前已有3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类项目(潘新村、毛坦厂镇、麻黄鸡基地二期
7、,总投资1130万元)纳入20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 四是提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东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33万元,主要建设居民活动中心、农机具存储房及配套等,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同时指导各乡镇结合搬迁群众生活实际和急难愁盼,积极谋划项目,目前已有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中店镇胡庄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纳入20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近期即将安排资金。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稳定就业方面:劳动技能培训和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不够,缺技能和弱劳动力仍然是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产业发展方面:产业
8、项目的选择和项目落地存在困难,部分扶贫车间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致使扶贫资产收益低,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充实健全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库。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原则,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发动各乡镇立足实际积极谋划项目,持续更新、充实、完善项目库。同时,积极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做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认定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扶工作。对照202-年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加强部门沟通,抓好就业、产业两项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增强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立足当地实际,利用已建的扶贫车间,积极对接相关经营主体,通过对外合作或实施各项激励政
9、策等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吸纳更多搬迁群众参与就业。加快推进东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早建成,早见效。 第二篇: 以工代赈开工仪式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市办何正平主任的带领下,专程前来向你们汇报达县以工代赈工作,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取汇报。下面,我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达县基本情况 达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陕鄂渝结合部、大巴山南麓,辖64个乡镇,789个行政村,128万人,幅员面积2695平方公里,是全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科普、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县、小康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市
10、委的大政方针,大力实施3357发展战略,以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全面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标稳居全市前列。20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4.17亿元,增长1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5亿元,增长37.35%;农民人均纯收入3790元,增加41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党中央、省委、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与省、市以工代赈办多年来对我县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达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华亨主任以及省以工代赈办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情况 近年来
11、,我县以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为着力点,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以工代赈作为发展“三农”事业的有效载体,全力做大做强以工代赈项目,有力推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以工代赈工作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一等奖。 (一)高度重视,保障有力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富农惠民行动,使以工代赈成为了全县广大干部的“惠民代言词”和农民朋友的“致富好伙伴”。为卓有成效地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每年都要召开5次以上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以工代赈工作。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亲自抓实施、蹲点抓落实,
12、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工作。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县委配备了强有力的以工代赈工作领导班子,组成了精干的工作队伍,在县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足额预算经费,确保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县委、县政府严格执行资金计划,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建立项目规范运作机制,切实加强了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 (二)连年打造,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我县根据以工代赈项目建设长远规划,注重项目建设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科学布局、精心打造,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全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截至202-年,我县已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25
13、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2552.6万元,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9个,修建通村道路543.1公里,建农机提灌3处、桥梁2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3250亩,维修水利设施16处,解决了202-8名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特别是赵家镇桂花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成效尤为显著,受到张中伟、郭永祥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202-年项目建设亮点凸现 202-年,省上下达我县以工代赈专项资金320万元,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个,即1个省级示范村和9条村公路建设。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完成。 1.省级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 202-年,达县管村镇高寨村被纳入省级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在工
14、作中,县委、县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狠抓领导、宣传、管理三到位,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完成了目标任务,形成了三大显著特征,成为了继赵家桂花村之后的又一成功典范。 基础设施大变样。一是群众出行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硬化通村公路7.5公里、通户路和生产路8.5公里,实现了社社通公路、院户田间通水泥路。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建、整治塘堰6口、蓄水池5口,完成坡改梯210亩,排灌沟渠2公里,打井112口,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保证了农田灌溉。三是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共实施“三改”166户,新建沼气池115口,打造民居199户,硬化院坝3793
15、平方米,花台245个。四是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相继建成了村党支部活动室、阅览室、广播室、卫生医疗站、幼儿园、篮球场、柑桔交易市场和远程教育中心,为党员群众开展活动、学习、就医、娱乐提供了场所。 产业发展大提速。全村重点发展了以哈姆林甜橙为龙头的水果产业,新植优质大苗柑桔100亩,品改200亩,种植区域由6个社扩展到全村12个社,总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202-年总产达450万斤,产值400余万元,最高的户年产值近4万元,仅柑桔生产就人均增收200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出栏生猪1500头,家禽5万只。培育养殖大户10户、运销大户15户。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全村202-年农民纯
16、收入达431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 带动作用大彰显。高寨村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建设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新的亮点,“全县新农村建设推进会”、“全市农建工作现场会”将高寨村作为样板,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谋发展、搞建设、建新村的热情,各地学高寨、赶高寨、超高寨的热潮迅速掀起。 2.以工代赈村道公路建设成效明显 202-年,我县共投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70万元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共新、改建村公路9条32公里,连通14个村,彻底解决了6万群众生产资料运不进、农副产品拉不出的问题,为村民搭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其中桥湾乡走马村、兰庙村10.5公里村道惠及沿线6个村近9000名群众,多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以工代赈 开工 仪式 发言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