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备教师【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关注文本: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体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先写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上
2、学去,接着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最后写我发现门前的水泥道真美。结尾既呼应开头,又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关注用词:课文用词准确、形象,很多词语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比如,“明朗”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等词句对此做了具体描写;“熨帖”“平展”“凌乱”等词语把作者观察到的别样秋景细致入微展现出来。关注修辞:课文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使词句生动有趣。如:“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将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描绘的格外漂亮;“你瞧,这多像两只棕色的小鸟”一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舒畅的心情。【教学目标】 1.
3、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4.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5.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
4、“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1.(出示课件3)多媒体展示水泥道的画面,导入: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普普通通,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深秋一到,一夜秋雨,水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3.学生齐读课题。4.(出示课件4)聚焦课题,引发学生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预设:梧桐树的落叶。多媒体展示梧桐树叶图。(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介绍、课题质疑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预热课程。)二、初读
5、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课件5)初读课文,明确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读通句子。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出示课件6)(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提示:“靴”读xu,要防止学生“读半边”而误读。(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3)重点指导识记“洼”“靴”。(出示课件7)“洼”字可出示学生已经认识的“蛙、娃、挂”等熟字,通过比较偏旁,进一步体会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出示课件8)为进一步理解“洼”的字义,多媒体展示水洼的图片,明确:“洼”形旁是“氵”,意思是凹陷的地方。(出示课件9)“靴”字,可组词“雨靴”“马靴”,“靴”就是帮子较高的鞋,
6、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10)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都写了几部分的内容?1.学生朗读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梳理、规整,厘清课文的大致内容。1-4自然段:雨后上学5-9自然段:水泥道美景10-11自然段:发出赞叹四、学习第1-4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1.(出示课件12)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一说:雨后上学去,“我”看到了怎样的景象?(1)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边读边圈画“我”看到的景象。(2)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如:先观察
7、到了“明朗的天空”可以把这个词语圈出来。(3)学生交流景物。预设:明朗的天空、地面还是潮湿的、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2.聚焦“明朗的天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出示课件13-16)(1)请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近义词“晴朗”。预设2:学生可能发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语也解释了“明朗”的意思。(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分解组合:把“明朗”可分解为“明亮+晴朗”来理解。找近义词:找“明朗”的近义词“晴朗”来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中“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8、来理解“明朗”。联系生活:联系我们生活中看到过的晴朗的天空是怎样的,理解“明朗”主要指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3.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出示课件17)4.指导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一夜雨后“我”出门上学去,可以读得舒缓一些。第3自然段是“我”的赞叹,语气可以强烈一些。第4自然段描写了“我”对地面的印象,也可以读得舒缓一些。(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教学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将理解词语与想象画面、朗读指导融于一体,能发挥阅读教学的多重功能。)五、指导书写,巩固练习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出示课件18)(1)
9、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晶、印、规、迟”,教师范写。(出示课件19-22)晶:“品字形”结构,上边的“日”居中,下边两个“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印:左高右低。右半部分单耳旁的起笔与左半部分竖提的起笔在同一水平线,竖要写直。要特别注意“印”的笔顺。规:“夫”的末笔捺改点,与“见”的撇互相穿插。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再写走之。“尺”的末笔改为点,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尺”。(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4)指导书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
10、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凌乱”等难懂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4)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秋雨过后几个美丽的镜头,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领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二、学习第5-7自然段,理解词语,想象朗读1.(出示课件25)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水泥道的美?圈画相关词句,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画面。(设计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 三年级 语文 铺满 金色 巴掌 水泥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