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17《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17《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17《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17 古诗三首主备教师【教材分析】关注朗读:要将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儿。教师可以范读,学生可以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小组比赛读、配乐朗读等。教师也可以用手势提示诗句朗读的节奏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古诗的韵味儿。关注诗意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运用猜读、图文对照、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关注想象:在朗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可以想象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表现,这样既能
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想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3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
3、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能背诵并默写。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诗人1.(出示课件3)引入诗题:祖国江山美如画,千言万语夸不完。我们将学习三首写祖国山河的古诗,分别描写了天门山、洞庭湖、西湖。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天门山。2.(出示课件4)教师板书诗题望天门山,学生齐
4、读诗题。3.(出示课件5)了解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二、读好古诗,读出停顿,了解景物(出示课件6)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圏画诗中描写的景物。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标出来。2.课件出示正确停顿。3.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景物。预设:5.引导学生理解所圈画景物的含义。(1)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就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孤帆”是“
5、孤零零的船”,“日”指“太阳”。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再读诗歌,想象画面,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1.解诗题。(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是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2)了解“望”字统领全诗,“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远望天门山的情景。2.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借助“中断”“开”等字,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意。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中断”“开”的意思:“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开”指分开,断开。(出示课件8)课件出示长江水穿过天门山的图片,理解“
6、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引导学生从“断”和“开”,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波澜壮阔。(2)聚焦“回”,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出示课件9)引导学生理解“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至此回”描写的是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明确“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3)(出示课件10)指导学生齐读前两句诗,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4)(出示课件11)提问:读前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天门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盘绕崖石之间
7、,蜿蜒如青龙伏地。预设2:我脑海中出现了长江奔涌,青山矗立,一只小船从远方徐徐而来的画面。(出示课件12)过渡: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3.运用学法,自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示课件13)(1)学生自学诗句。(2)指名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出”是“耸出来”的意思。(3)明确后两句诗的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4)(出示课件14)引发学生思考:青山不会动,诗人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来”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讨论“当你坐车或骑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路前方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
8、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5)(出示课件15)引导感受“孤”的意境。提问:看到“孤”,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怎样的船?预设:我仿佛看到在雄伟的天门山映衬下,宽阔的江面上驶来一艘小船。(6)(出示课件16)引导想象: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学生描述想象到的画面,教师小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7)(出示课件17)提问: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预设1: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色所震
9、撼!预设2: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美这壮丽的景色。(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诗句的能力。)四、背诵积累,指导书写1.背诵积累。(出示课件18、19)(1)教师出示背诵提示,学生补充背诵。提示如下:望天门山天门_楚江_,碧水_。_青山_,孤帆_。(2)看图,读句子,联想诗句。课件出示“水势浩浩荡荡经过天门山”“夕阳西下,孤帆顺江而下”等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配上相应的诗句进行积累。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0-23)(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望天门山中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重点指导“断、楚、孤”,教师范写。断:左半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10、米”要写得瘦长些,捺变为点。右半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半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楚:左半部分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半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孤:左窄右宽,“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五、总结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5、26)
11、3.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7)(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2)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亦、宜”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饮、初”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3.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从而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方法回顾(出示课件29)教师提问: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预设1:要读好停顿。预设2: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预设3: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回忆古诗,复习学习望天门山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统编 三年级 语文 17 古诗 优质 课堂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