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年鉴(2012年卷)綦江概况.doc
《綦江年鉴(2012年卷)綦江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綦江年鉴(2012年卷)綦江概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綦江年鉴(2012年卷)綦江概况重庆市綦江区政府网2013年3月1日 10时23分 2011年春节文艺演出晚会 綦江概况 基本情况 【地理】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地处重庆南大门,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在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直辖市主城卫星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渝黔合作战略支点、重庆市食品加工基地、重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渝南黔北物资节点地区,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重庆市卫生县城”、“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县境地跨东经1062310655、北纬28272911之间,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82公里
2、,幅员面积2186.07平方公里。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由南向北贯通全境。境内有大小支流30多条,遍布全县各地,形成树枝状水系,水网分布较均匀。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属喀斯特地貌。地貌特点是:南西高、北东低,边缘高、腹地低,以山地为主,遭河流切割,沟深岩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体,少完整山脉,地势高差大。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丘陵占32.4%。境内最高海波1814米,为南半部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
3、海拔188米,为北半部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县城古南街道海拔254.8米。 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交通便捷。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渝黔高速公路纵横南北,与三南铁路、渝湘303省道、綦万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汽车通车里程36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9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65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有16个火车站。水上通航河道214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国家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綦江县是重庆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
4、集散地。 (刘恩后)【历史沿革】綦江之名本于古綦市,江以綦名,县以江名。綦江县历史悠久。永城镇发现的石斧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属七门郡江阳县地。隋朝,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治、县治均在今古南街道内。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县为南川县(今綦江县)。北宋初,南州、溱州皆为羁縻州,南川、三溪两县皆不存在。宋皇佑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归渝州管辖。宋熙宁七年(1074年),熊本平木斗之乱,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县划归其管辖。宋熙宁八年(1075
5、年),撤销南川县,并入隆化县(县治在今南川区)。宋元丰元年(1078年),又复置南川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销南平军,以南川县置南平綦江长官司,隶播州安抚司。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在重庆建立大夏国。夏天统之年(1363年),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至今未变。明、清朝,綦江县仍置,均属重庆府。民国初年,綦江县先后隶属重庆蜀军政府、重庆镇抚府和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5年(1916年)后,綦江县先后为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统辖。民国16年(1927年),綦江县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的防地。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后,綦江
6、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綦江县,綦江县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1951年,璧山专区改为江津专区,綦江县属江津专区。1953年,撤销行政区,恢复四川省建置后,綦江县仍属江津专区。1958年11月,綦江县划归重庆市管辖。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万盛区、綦江县,成立綦江区。12月26日,重庆市綦江区正式挂牌成立。(刘恩后)【气候】綦江气候特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气候特点。气候表现为春旱、气温变化大,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伏旱偏重、强对流天气频繁、局部风雹雷电灾害多,秋季光照少、阴雨时段长,冬暖、湿度小、霜期短、云多、日照少。县
7、境内各地光、温、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平均无霜期344天。与常年比较,2011年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气温 2011年,綦江县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8.6;极端最高气温40.9,出现在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4,出现在1月12日。降水 2011年,綦江县城区降水量为590.9毫米;最大日降雨量44.2毫米,出现在8月15日。日照 2011年,綦江县城区日照时数为1218.6小时。无霜期 2011年,綦江县城区无霜期为329天。雷暴 2011年,綦江县城区雷暴(含闪电)日数为21天。 (余世梅)【水文】綦江县沟深谷多,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
8、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流域面积708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自南向北于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境内有大小支流3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2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除綦江河外,还有藻渡河、洋渡河、扶欢河、郭扶河、蒲河、三角河、清溪河7条,属长江水系綦江河流域。 (区水务局)【环境质量】空气质量 2011年,綦江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323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88.7%(其中一级以上天数为108天,占29.7%),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最好水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0.05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平均值0.054毫克立方米、
9、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0.028毫克立方米,按年日均值浓度评价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全年日平均浓度均达标。水环境质量 2011年,綦江河北渡出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街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声环境质量 2011年,綦江城区噪声达标区在14.0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建到2.5平方公里,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值为53.5分贝,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昼夜等级声级为51.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年平均为67.9分贝,均达到国家标准。 (李洁)【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綦江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丘陵占32.4%。土壤类型
10、主要是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潮土、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7.3%和36.3%。2011年,全县幅员面积2186.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394.62公顷,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159.46公顷。动物资源 綦江有200多种动物资源,其中兽类有20多种、鸟类有40余种、蛇虫类50多种、水生动物及鱼类70多种。全县重点保护动物有黑叶猴、云豹、林麝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青鼹(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斑羚、黑耳茑、苍鹰、雀鹰、普通鵟、红隼、红腹锦鸡、领角鸮、雕鸮、斑头鸺鹠和鹰鸮1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植物资源 綦江县有20
11、00多种植物资源,其中栽培植物近千种。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其次是豆类等小杂粮;经济作物有桑、果、茶、椐子、木瓜、红梅、银花、吴英、杜仲、黄柏等110多个长经品种,有油菜、烟叶、海椒、花生、西瓜、甘蔗等450多个短经品种。全县已发展10万亩海椒生产基地和10万亩木瓜生产基地。2011年,全县有林地153万亩,森林覆盖率39.6%,林木蓄积量543万立方米。林木以松、杉、柏为主,其次是格木、枝树、油桐、青杨、洋槐、竹类等。珍贵林木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润楠、银杏、楠木等。全县有古树2245株,其中黄桷树1930株。矿产资源 綦江县地域内矿种多,分布广,资源存量丰富
12、。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硫磺、石英、矾、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石膏、石灰石、页岩、绿豆岩、卤盐等。探明煤矿储量17亿吨以上,占重庆市总量的36%,保有基础储量8.25亿吨,为无烟煤,年产煤600万吨,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铁矿储量2亿吨以上,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是重钢集团重要原料基地。煤层气瓦斯储量400亿立方米,占全市储量的54%。石灰石分布面积223平方公里,储量450亿立方米。天然气、石英砂等储量也很大。水资源 县地域内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2011年,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11.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89亿立方米,利用过境水0.74亿立方米。 (李
13、卿焜 区林业局 区水务局)【旅游资源】綦江县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富集。全县旅游资源可分为“红色、绿色、古色”三大类别。红色资源有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四军长王良故居、綦江烈士陵园等;绿色资源有成片森林88万亩,以古剑山风景名胜区、长田山森林公园、老瀛山自然保护区、横山(天台山)休闲旅游渡假区、凤凰山生态观光农业区、石壕花坝高山草甸、丁山湖生态旅游区等为代表;古色资源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东溪古镇、全国罕见的生殖崇拜文化遗址、韩国流亡政府遗址、石门寺明代圆雕石刻、恐龙脚迹群遗址、硅化木化石群等。全县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市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风景名胜区
14、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余处。 (区旅游局)【人口】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44851人,比上年减少327人;常住人口81.2万人,比上年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常住人口出生符合政策生育率89.1%,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98%,出生人口性别比104.3。 (周春海)【民族】綦江县是重庆市杂散居少数民族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县有苗、彝、回、满、壮、白、藏、侗、傣、蒙古、纳西、土家、布依、高山、仡佬等32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6000余人,分布于全县3个街道、17个镇。农村少数民族5000多人,占少数民族总
15、人口的80%以上。苗族、彝族为世居民族,人口近4000人,主要分布在石壕、打通、安稳、赶水等镇的山区,较为集中居住在海拔6001400米的偏远山区。其他少数民族,有的是工作关系调动,或毕业生参加工作来綦江;有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民族成份识别,确认为少数民族;更多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同外地少数民族恋爱结婚后将对方户口迁入綦江,其婚生子女也可登记为少数民族。 (区民宗局)【宗教】綦江县是重庆市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4种宗教,有宗教信徒10万余人,宗教教职人员20人。经重庆市人民政府、綦江县人民政府同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0个,
16、固定处所4个。即:佛教有古南街道净音寺,文龙街道大佛寺,丁山镇金山寺,赶水镇观音寺、松藻观音寺,篆塘镇白岩寺,东溪镇龙华寺;道教有石角镇白云观;天主教有打通镇吹角天主教堂;基督教有古南福音堂,三角、石角、打通、隆盛聚会点。 (区民宗局)【綦江方言】綦江方言隶属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成渝片,其境内有汉、苗、彝、满、壮等32个民族,而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仅占全县总人数的0.28%。以县城古南街道方言为代表,綦江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词汇、语法均有较大差异,但词汇、语法的差异较小,而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最明显。其声韵调系统如下(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1声母20个,其中辅音声母19个,零声母1个。b
17、p p p m m f f d t t t l l k k k h x j t q t x z ts cts s s v v n 。 2韵母37个。ooii-i1uueri aieieioauououiiieiuuuouoeyioiauiouiouuiuaiueiueinanen nininnynininunuannyanuenunnaonuiniaunuaionyiiiaiuuioyo、iyi。 3声调5个。阴平44,阳平21,上声42,去声214,入声33。 綦江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差异主要有: 1声母。綦江方言里没有普通话声母zh t ch t sh r n n ,而把它们分别念成z
18、c s z, 因而造成平舌翘舌不分,如“周邹” “春村” “四市”同音;把普通话中的n声母念成l声母,因而造成“边鼻不分”,如“女旅” “努鲁”同音。但綦江方言又比普通话多出v v n 三个声母,把不少普通话零声母的字念作辅音声母,如五vu 我o 硬en 严in。2韵母。綦江方言共有韵母37个,比普通话少2个。其中单韵母7个,比普通话少3个,即e 、 y 、 i ;复韵母17个,比普通话多3个,即ii iai io yo 、 u u,但没有uo uo;鼻韵母13个,比普通话少3个,即in i 、en uen u。因而造成前后鼻韵母不分,如“津京”“陈程”同音,把“科”念成ko,“国”念成u,“
19、雨”念成i,“育”念成io,“翁”念成on,“跃”念成io,“罗”念成lo。 3声调。綦江方言有5个调类,比普通话多一个入声调,这是綦江方言与其他成渝方言相比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使綦江方言具有古朴、粗犷、铿锵有力的特点。綦江方言中的入声在保留继承古入声的同时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有塞音韵尾音长短促的“促声调”,演变为韵尾消失音长可延长的“舒声调”,与其他有方言中的入声有明显的区别。 (赵 娟)【行政区划】2011年,綦江县辖古南、文龙、三江等3个街道,石角、东溪、赶水、打通、石壕、永新、三角、隆盛、郭扶、篆塘、丁山、安稳、扶欢、永城、新盛、中峰、横山等17个镇,308个行政村、56个社区居委
20、会,2560个村民小组、284个居民小组。 (区民政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2011年,綦江县实现生产总值20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72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9.41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2.5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46.9亿元、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32亿元、增长36.2%;财政支出60.11亿元、增长3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金额193.9亿元,比年初增长14.7%;贷款余额116.7亿元,增长24.4%。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2亿元,增长15.8%。粮食作物播种
21、面积6.28万公顷,粮食产量29.63万吨,减产23.2%。出栏生猪90.13万头、草食牲畜91.35万头(只)、家禽908.37万羽,分别增长11.27%、10.83%和12.11%。森林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森林工程7873.3公顷,其中栽植特色经济林2000公顷,实施荒山造林2000公顷,建成1个生态镇和10个绿色村。完成城市森林工程793.3公顷,其中建成4.35公里的香樟大道和4.13公里的黄桷树大道、在工业园区绿化荒山13.3公顷、在食品园区新建绿地7公顷、完成1.8公里景观林带建设、城周森林屏障建设666.67公顷和矿山植被恢复333.3公顷。通道森林工程建设完成666.67公顷。水
22、系森林工程完成666.67公顷。同时,在永城、打通、文龙等街镇建设苗圃基地200公顷。推进“二园三业一基地”建设。食品工业园区已有28家品牌企业入驻,总投资约4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9家。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300平方公里的规划和产业布局,在示范园区内已建成万亩产业示范片8个,万头(只)养殖场(小区)9个,科技示范园9个,星级农家乐12个;建成钢架大棚近66.67公顷、智能现代化养鸡场1个和1000平方米的温控大棚。畜牧产业,新发展规模养殖大户445户、优质肉猪生态养殖规模场(小区)306个、优质肉兔生态养殖区52个和南部山羊养殖示范区30个。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大户130户,建成7个万
23、亩蔬菜基地、10个5000亩蔬菜基地和5个专业蔬菜村;永丰河流域“菜篮子”工程产业带引进蔬菜种植业主8家、蔬菜种植面积266.67公顷,带动农户种植蔬菜666.67多公顷;以赶水、扶欢、郭扶等镇为重点的萝卜产业带,建成3个万亩草兜萝卜示范片、1个1000亩有机萝卜示范园、1个1000亩优质萝卜示范园,成规模发展草兜萝卜6666.67公顷。木瓜产业,已形成4个万亩片,种植展示木瓜品种20多个,全县共种植木瓜7200公顷。餐饮原辅料基地,发展以东溪、郭扶、三角等镇为重点的辣椒产业带,建成3个万亩辣椒示范片,培育观赏辣椒3万盒,规模发展辣椒13333.3公顷,年产鲜椒30万吨;全县花椒种植面积74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綦江 年鉴 2012 概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