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年鉴定稿.doc
《2010年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年鉴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年鉴定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林科学研究“十一五”成果概述科研项目上档升级,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院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地级科研项目66项,其中:承担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8年开始承担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项目,2009年至2010年承担农业部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项目4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2009年至2010年争取到国家、省级项目10项,争取到位项目资金达1235万元;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获得科研成果丰硕。全院获得12项科研成果奖励,其中:“黑龙江省重大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纬度地区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年来,累计推广马铃
2、薯、超早熟大豆、黑木耳、蓝莓、林木等优良品种和新技术365.1万亩,增加经济效益7.3亿元。全院科技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5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28篇,省级期刊25篇;出版发行了由我院科技人员编撰的大兴安岭主要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编制印发了大兴安岭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和大兴安岭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与行署科技局联合创编了大兴安岭科技通讯杂志;围绕科研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一是林业生态功能建设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组建“黑龙江大兴安岭嫩江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森林气象梯度及能量平衡、水循环、冻土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监测,为我区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以原生态
3、保护,立体布局,多产业并举为原则,探索生态经济沟系可持续经营模式。开展湿地保护恢复模式研究,申报的“寒温带湿地景观格局与湿地保护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林业局2011年公益项目计划。二是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承担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省、地等多个项目试验,“高纬度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开发”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大一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标志着我区马铃薯育种工作已与国内科研院所常规育种步入了同步发展;2008年我院被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综合试验站,是全国27家综合试验站之一,是我省唯一一家进站单位,标志着我区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跨入了国家产业体系;
4、通过抓质量、抓品牌、抓市场、抓推广使“兴佳”牌脱毒种薯在辽宁、河北、山东等17个省市拥有了稳定的市场,同时带动我区每年外销脱毒种薯2000万公斤以上;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75.1万亩,累计增收5.63亿元。三是开展木耳研究进军黑色产业。选育的黑木耳“兴安1号”菌种通过省新品种登记,使我区首次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品种。在新林、韩家园、阿木尔林业局和大杨树联合公司联合建立了食用菌技术服务站,建立了标准化栽培基地,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开展蓝莓研究进军蓝色产业。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栽培的蓝莓品种“美登”,掌握了快繁、生根、扦插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国寒地蓝莓人工繁育技术空白,研究成果达到国内
5、领先水平,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对野生蓝莓进行了集约经营、保护、恢复方面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五是森林培育研究与推广。经营万亩种子园第一大区,并进行了子代测定。从国内外成功引进西伯利亚红松、北美短叶松、黑云杉等优良用材林造林树种进行造林。利用沙棘实生苗对黄金过采区、干旱阳坡等生态脆弱区进行恢复。培育云杉、银中杨、旱垂柳等绿化树种20余个品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快科技开发步伐。我院在加强科技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方面获得重大进展。2009年7月成功承办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兴安岭马铃薯种薯大垄配套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讨会”,为提高大兴安岭马铃薯科研与开发水平、争取更多国家政策
6、和项目支持奠定了历史性发展基础;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协作开展狼毒大戟人工经营技术研究课题;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等省重大项目;通过与北京林业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国家林业局蓝莓研发中心的成员单位。先后邀请荷兰、加拿大、瑞典、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生态、冻土、CDM项目、蓝莓、林产工业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发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积极引进东北农业大学许修宏博士后进站工作。同时不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南林、东林、东农等相关大学及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考察;以科技服务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服务品牌。一是全面开展科技服务。我院成立了专业技术服务小组,
7、每年通过“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普宣传日”等活动,把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给农民朋友和种植大户。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技术资料15000余份,举办培训班80余期,培训种植户、农民和企业职工360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完成7名科技人员与14名科技示范户的对接与入户服务工作。为确保农民和种植户切实掌握实用技术,2010年7月份举办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培训会议。邀请6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对接专家,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关键季节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来自我省的各马铃薯种植示范县团队、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及我区广大马铃薯种
8、植户共80多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加速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在马铃薯推广上,派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讲解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示范基地6000亩,建设加格达奇、呼玛县、讷河市三个示范县,区内外辐射面积达到130万亩;2008年与阿木尔林业局合作开展了“野生笃斯越橘集约化经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在食用菌推广上,先后在阿木尔、呼中、韩家园、新林、加格达奇和大杨树建立一级菌种繁育中心和二级菌种生产基地,并在食用菌发展较好的林场建立栽培基地,推广以“兴安1号”为重点菌种100余万袋,产值达240万元,利润可达145万元。三是服务企业发展。先后为新林、韩家园、阿
9、木尔林业局和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提供了一级菌种2000管,二级菌种1000袋,液体专用母种400瓶。与大兴安岭兴佳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兴佳”牌脱毒种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综合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和掌握的技术为生物企业林格贝公司在白黎芦醇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提供技术支持;与阿木尔、新林林业局联合开展了野生笃斯越桔集约经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定期地进行跟踪生产服务,逐步解决我区蓝莓种植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为全区蓝莓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综述 2010年农林科学院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大兴安岭农林科技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大兴安岭 农林科学院 年鉴 定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