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内部控制.docx
《2023年-企业内部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企业内部控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系部会计学部专业会计学班 级 2009级会计(2)班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的使用必须按编号次序使用,领用空白凭证必须经过登记。第四,凭证正、副联必须一 次复写填制,各联凭证必须注明用途,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各联凭证,报废凭证各联 必须注明报废字样合并一处按规定妥善保管。第五,建立定期的复核制度,定期对凭 证的填制、记账、过账和报表编制的工作进行复核。第六,建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 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定期核对制度。第七,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凭证传递程序 是凭证填制和取得以后如何经过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记入账簿体系。凭证传递程序应该 有利于各个部门的相互制约
2、和相互联系。第八,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有关业务后,必须 签名、盖章,以备今后追溯责任和查考。2企业内部控制综述2.1国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简述内部控制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早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科氏会计词典中对 内部牵制的定义为:“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 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 制任何一项或者一个部门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都必须通过 正常发挥其他人或者其他部门的功能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设计有限的内部牵制以便使 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制
3、 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门。”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整和具有权威的关于“内部牵制” 的定义。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管理当 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所做的权威而具有重大影响的意义。“内部控 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 皆在保护企业的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 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一范围广泛的定义及其相应的解释,在 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对理解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的重大贡献,因此在此之前内部控制概念从 未如此受到重视。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
4、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 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了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盒管理控制。20世纪80年代,西方会计、审计界研究的重点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发的审计准则公告55号于1990年1月起取代了 1972 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1号。这次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了“内部控制”, 并指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了为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 程序。”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体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 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
5、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92年,美 国对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国际 内部审计人员协会、美国财务经理协会和美国管理学会计协会等组织参与发起的委员会 (C0S0)发布报告“内部控制一一整合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具有广泛的适用 性。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广泛吸收了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在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的 基础上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风险管理。纵观国外的内部控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其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与会计职业群体息
6、 息相关。1938年的“麦克森一一罗宾斯事件”促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起对内部控制 的定义,到了 1977年美国国会发布的反国外贿赂法案,及1992年COSO发布的内 部控制一一综合框架,直至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的塞班斯一一奥克斯利法案以 及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发布第2号审计标准,会计职业界都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COSO成为当今最大的内部控制框架。总之,企业内部将一个基本的控制框架,作为管理层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这 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方面必然的要求。它受公司的治理,创造价值,风险和机 会,管制,企业文化,技术发杂及受托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国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也应该从COS
7、O框架中涉取合理的内容,有助于机构管理层次的提升,执行能力的到位, 中国注册师会计协会也应该从中吸收合理的经验。2. 2国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简述在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并主 导着国际发展的潮流方向。但是,对于仍旧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的我国而言,全面认识 企业内部控制仅仅只是刚开始,会计失真,经营失败和不受规章制度经营等等再很大程 度上都归结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衡。自20世界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企业内部控制。1996年,财政部发 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 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行
8、)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 2003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一一内部控制审计 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一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但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 展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 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具体体现。在现代公司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不仅仅是 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包括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004年8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担保(试 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对外投资(试行)为加快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体系建设,2
9、006年7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等5个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研究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于2007年3月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 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 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 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的、有效的 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 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 是指
10、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 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2)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 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 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会计资料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安全性上, 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具体可归纳为:(1)会计控制相对弱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 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 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
11、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 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 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 手段。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 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 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 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 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
12、务 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 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 理问题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量揭露出来的,反映出我国 企业会计控制外部化的特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严重滞后。(2)企业内部控制观念落后其一,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大多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地理解为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质上,现 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基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一代理关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现代公 司治理对于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主体(大股东与小股
13、东、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 各部门等)的权利划分与制约,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 契约关系。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包含企业的决策授权机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 的权限划分、股东对经理人及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 地位等。从我国企业现状看,公司治理存在内部组织间权限划分不明确、企业制度起不 到激励约束作用、财务部门缺乏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制约等诸多问题。显然,这些深层 次的问题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企业文化的建立,等等。 这些正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盲点,不是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所能解决的。其二,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往
14、往重视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对如何有效控制 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方面,则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与企业的生产成本 相比,期间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薪筹、广告费用、技术开发费用、招待费用以及其他各 种零星的费用支出,开支范围广,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由于这部分成本的酌量性和我 国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作为独 立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会对这部分费用支出产生偏好,如提高管理人员薪酬和报 销费用的范围和额度。因此,对期间费用的控制,或者说是对管理者权限的控制,成为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又一个盲点所在。(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十分淡薄从我国企业现状来
15、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 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 审批机制。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取决于经营决策者个 人的风险偏好。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由于内部投资决策及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 结构的不完善,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为少数人操控,而企业经营决策者个人几乎不 用为企业“投资失误”承担任何成本,导致企业投资失控,风险加剧。如红极一时的巨 人集团的倒闭,郑州亚细亚的衰败等,都充分显示了对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紧 迫性做出了实证性的分析。在我国主体市场依旧是“一股独大”,公司治理仍旧不够
16、完善,战略性人才的缺稀, 社会诚信的危机,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执行混乱,都是不利于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所 需要的环境。我国内部控制的起步较晚,大多数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政府强行向 国有企业推行。直至今日,才有财政部所颁布的两部有关于内部控制的环境试行法规, 另外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出台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9号一一内部控制盒审计风 险。我国内部控制的实践时间善短,对其认识的远见仍未达成一致共识,内部控制还 未形成完善的整体框架,审计对其评价只作为接受其他受托业务的辅助手段而已,还不 能作为一项独立专业的受托业务,对于内部控制法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评价 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例如方向性的
17、指导,可操作性以及推广性,可矫正性和评价性都 不够完善。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合理,是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发挥效用的决定 性因素。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都与公司治理有关,因此,探 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产生的原因,应以现代公司治理为切入点,才具有针对性。 3.1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企业长久以来产权不明晰、所有权者缺位,全民所有往往 成了谁也没有,使代理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公司几 乎所有权力都集中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虽然我国企业也建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本身 并不能代表企业的产权所有者,往
18、往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制约。3. 2企业缺乏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促使企业管理层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趋于一致,是 内部控制发挥其效能的关键。而我国企业对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 激励政策,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企业管理人员从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中所能够获得 的效用远大于从公司利润中获取的剩余索取权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便会自然凸显 出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于上级任命,造成管 理人员不对企业负责、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上级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只 是采用一些简单的经济指标来评价考核,无法真实反映经济管理人员实
19、际为企业带来的 经济效益。这种基于行政体制下的人事制度,对国有企业不仅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 反而会促使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滥用权力牟取私利,同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满 足上级的考核指标。3. 3缺乏有效监督控权机制和多级控制系统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控权机制,才能提高代理人的违规 成本,使代理人因违规成本过大而不敢违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多级控制系统 包括三个层次:(1)所有者权益的利益保障系统。目的是防止企业因被少数利益集团 所操控而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背离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一控制系统主要表现为企 业股东大会、监事会与董事会等机构的设置及权力制衡和监督。(
20、2)公司决策和经营 目标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将“代理人”问题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 最低。主要表现为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激励与监督机制。(3)预算 执行和控制系统。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实施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将目标层层分解 到各业务部门,以保障公司目标最终得到有效落实。预算执行和控制系统主要表现为经 营管理人员对公司员工的管理、监督与控制。但在我国,很多企业无法真正实现对企业 经营管理层的有效控制与监督,只有第三个层次的控制系统可以得到有效实施,第一层 次与第二层次的控制系统则难尽人意,许多公司的监事会、董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 制极其严重,中小股东对大股东、企业
21、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缺乏必要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手 段。总体来说,我国的内部控制可以对生产经营予以充分控制,但对企业的决策管理层 却无能为力。4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鉴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原因,以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从 以下三个层次着手:(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首先应明确公司内部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之间的责、权、利划分,使三者之 间的相互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应进一步落实独立董事、董事会制度,加大股东对 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建立起与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具体
22、而言,包括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决策的授权审批制 度,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各部门之间既能相互协作也能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3)健全企业会计控制系统,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企业财务部门不仅仅应满足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 能,参与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5案例分析5.1三鹿奶粉事件(1)案件背景2008年,中国乳制品制造商三鹿奶粉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中受代理原料三聚 氟胺污染,导致服食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事件。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 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
23、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 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2)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鼠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 带来反思。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 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 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
24、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摘要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逐渐成为关注的话题。在国内,“三鹿奶粉” “三鹿 事件” “长虹事件”等发生许多舞弊大案要案;在国外,“安然” “施乐”案件一波 为平一波又起的舞弊行为的曝光,让大家意识到了财务舞弊的危害之深、影响之大,彻 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最终使得美国国会痛下决心出台了萨班斯法案。该 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资本市场在坚决打击财务舞弊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但是,财务舞 弊行为不会就此嘎然而止,随着上市公司舞弊手法不断翻新、涉案金额不断增加,坚持 不懈地打击财务舞弊行为注定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 企业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企业内部 控制
限制150内